描述映秀中学地震现场
10年前,一场深重的灾难让世人记住了映秀和汶川。作为记者,我走进了映秀和都江堰。十年后,我再次来到映秀和汶川,心情难以言表。
人们总说时间会冲淡一切。我也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都会被遗忘。但是当我带着一群哀悼者走进映秀镇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当年的场景突然穿越了。站在5.12地震纪念馆,听着讲解员的讲述,思绪飞扬;看着漩口中学地震现场那永恒的裂钟,十年前的点点滴滴像电影回放一样出现。原来那些刻在我脑海里的片段,不会轻易抹去印记。
这是当年日记里的几句话。景象给我提供的是一片废墟,楼塌桥断,余震和飞石遍地,数万同胞的生命瞬间被夺走。曾经美好的家园瞬间被夷为废墟,人们在恐惧和悲伤中等待救助。......
记得地震后不久,报社派记者去了受灾最严重的“三川”,即北川、青川、汶川。我们一行人本来是要去震中炫耀的。无奈,由于进入汶川的道路损毁严重,我们只好望路兴叹,返身前往都江堰。记得当时都江堰人武部政委叫熊,他领着我们先去了荷花池市场。但看到尘土飞扬,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施工车辆在倒塌的楼房废墟中忙碌着。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感到沮丧和悲伤。原来5、6层的楼塌了,变成了楼层。不时有受灾群众向我们哭诉,说亲人还埋在废墟里。我们能做的只有安慰。现在想来,当时的语言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们在都江堰中医院和聚源中学停下来,那些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我不止一次落泪。今天,那些悲伤的画面仍然挥之不去。
震后第100天,我和报社的另外两位同事踏上了映秀之路。一路上我们都有点沉默,不约而同地盯着窗外,抬头看着山,防止石头掉下来。抢通后,路面新铺了沥青,路面比以前平整了很多。山还是那么高,但是绿树环绕的山受到了地震的创伤,坍塌的山到处裸露。一路上看到当地政府、军队、救援单位打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同舟共济”、“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等横幅,非常醒目,给人一种震撼的力量和温暖。到了映秀镇,看到全镇的房屋都已经倒塌,人们表情凝重。镇上有很多穿着迷彩服的军人和救援人员,一栋栋搭建好的蓝色平房排列有序。镇上只有一条窄路。确切的说,所谓的路,就是平房和帐篷搭建的临时店铺之间的过道。商店里大部分都是日用品。在那里,我们认识了时任金川县人武部政委的何伟。听何政委介绍,他们来映秀已经三个月了,其间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事件。他们在那里的主要任务是平整土地,以便建造更多的板房来安置受灾群众。在半山腰和河床边,我们看到一些大型重型工程车正在忙碌着。我记得何政委带着我们一行人爬一个满是泥巴的山坡,从上到下往下看。整个映秀镇一片废墟,全城死寂。只有学校操场上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让人感觉到了生机,看到了希望。这个画面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抬起眼睛是千杉绿。10年后,涅槃巨变——映秀新街游人如织;水磨的校园生机勃勃;羌寨的农家乐欣欣向荣...?我们一行人跟随汶川县人武部梁政委,穿过地震纪念馆后面长长的走廊,沿着石阶一路前行。微风拂过脸庞,绚烂的牡丹花开满山坡。闻着空气中的清香,远眺群山环抱的映秀镇,不禁感慨:今天的映秀人就像这朵五彩缤纷的牡丹花,坚强、美丽、蓬勃!
在汶川县城住的酒店房间里,有一个文化旅游系列《天地映秀》,在上面看到了很多关于映秀的民间传说。所有的故事都生动鲜明,既反映了古代羌人的生活习俗,又展现了现代人的生活特点。《天地映秀》中,开头就介绍了映秀名字的由来。据传说,映秀的来历很特别。据说大禹治水时,创造了映秀的天成景色和神奇的山川,并在青峰崖上写下了八个大字:龙潭日出,秀开天地。据书上说,映秀的名字也来源于天的意思。映秀被独特的河山环绕,两条浩浩荡荡的河流在她身边流过。一条是闽江,一条是渔子溪。此外,她还有26条山涧,那两条河和26条小溪从山上流下来,一直流到盆底,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奇特景象。这两条河流和26条山涧一起形成了28条溪流,而这28条溪流和天上的28颗星星相吻合,证明了映秀是上天的恩赐。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湖面被阳光照亮,整个湖面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湖水像镜子一样静止不动。夕阳西下,湖面反射出一轮夕阳,天空充满阳光。这时,人们会看到一只色彩斑斓的鸟从湖中央的水中飞出,直冲云霄。这是什么样的风景?
天地之美,顾名思义:“山川相映,风景秀丽”。这样的人间仙境,谁不向往?
10年过去了,痛苦和悲伤变成了自强、感恩和憧憬。10年间,地震带瞬间从零到涅槃,从毁灭到重生。在这片曾经破碎的土地上,生命在挣扎中重新开始。“灾区变成景区,家变成花园。”今天的汶川早已在大爱中崛起,在城市建设、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人民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充满了生机。涅槃重生后的震区,让我们觉得映秀是一个复活的小镇,汶川是一个复活的城市。
在汶川,放眼望去,绝对能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这里,五星红旗不仅是祖国的标志和象征,更是对党和国家、对全国人民的一种感恩,是一种“祖国强大、人民健康”的精神信仰。
“父母给了我们第一次生命,祖国和人民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身着华丽羌族服饰的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解说员杨迎春,说起当年的地震和今天的生活,显得格外激动。2008年,地震发生时,杨迎春一家被埋在废墟中。在她绝望的时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救出了她的家人。杨迎春说,10年过去了,她还是忘不了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除了感恩。她告诉我们,现在她为自己是一名地震现场评论员而感到非常自豪。
不仅仅是杨迎春,随机采访的每一个汶川人都能听到“感恩”“谢谢”这几个字。十年来,“感恩祖国、感恩援建、感恩社会、感恩同胞、感恩家庭”的理念和“知恩图报、感恩回报”的行动,构建了滋养汶川人心灵的感恩精神体系,成为目前汶川人生活中最朴素的情感。?
清晨,走在汶川的大街小巷,一路甜蜜的音乐送进耳膜。都说现在是人间四月,是一年中最迷人的季节。草在生长,花是红色和绿色的。人们喜欢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在汶川县的一个应急避难广场,人们三五成群。伴随着欢快的节拍,有的跳着健身舞,有的在高低杠上飞来飞去,一位市民正在用“粤援”书写“感恩”碑,跳水翻滚,做着各种倒立。我开始随意和几个年纪大的男人聊天,“感恩”这个词是他们说得最多的。一位戴眼镜的王姓中年人坦率地告诉我,每一个经历过这次大地震的汶川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也就是说,三天三夜说不完。对于那场灾难,我不想再去想了。毕竟是痛苦的回忆。我们不再悲伤,不再泪流满面,活着的人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开始新的生活,好好运动,开心的过好每一天。
雁门乡萝卜村被称为“云上集市”,是一个有着4500多年历史的古羌族村落。在“5.12”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成为“生命孤岛”。我们一行人走进这个寨子,心情特别愉悦。蓝天白云下,黄泥建筑错落有致,格外精致,富有情调。新寨子是在旧寨子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恢复重建的。仔细看看一排排崭新的房子。房屋的角落装饰着羌寨特有的石塔,窗户和门框上镶嵌着图腾图案。和以前的房子最大的区别是,黄泥包裹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抵抗8级地震。看到我们的到来,村民们非常激动,争相介绍:“在党和人民子弟兵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不仅搬进了新房子,还通过搞旅游、种植等方式帮助我们致富。”据了解,萝卜村新村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节假日期间游客如织,生意十分火爆。除了旅游,甜樱桃也成为萝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现在已经有近400亩的规模。
爱心无国界,感恩奋进,一直是汶川人拼搏的动力和源泉。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感恩广场旁边是滔滔岷江。漫步河边,川西民居、藏家风情、羌族建筑交织在一起。现代风格的场馆,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店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整齐地排列在岷江和玉子溪沿岸。挂在人们脸上的不仅仅是幸福的微笑,还有乐观和力量。是的,历经沧桑和苦难,人们更懂得一个道理:有信心就有奋斗,有奋斗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幸福!
五月的大地繁花似锦,灿烂的汶川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