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故事。
“两弹之父”邓稼先,当年就是总指挥。每次核试验,他都要带头钻到巷道里取样,甚至去沙漠里寻找原子弹爆炸后的碎片。由于当时防护条件差,他的身体长期遭受过量核辐射。65438年至0986年,邓稼先因全身辐射导致大量溶血性出血,被迫住进北京某医院。
住院期间,他的好朋友杨振宁来看望他时,问他:“你研究原子弹,国家给了你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是10元,氢弹是10元。”原子弹爆炸成功时,国家给的奖金是1万元,加上单位给的10多万元,最后分1元、5元、3元三档分发给当时从事研发的科研人员。邓稼先拿了10元。
这个奖金,现在看来,真的很可怜,不值一提。但重要的是,赢家的重点不在这里,而是“志存高远”。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为此做了明确的注脚。
你还年轻,所以不能去。
有一次,飞行试验时发生降落伞事故,原子弹掉在地上裂开了。邓稼先深知危险,却自己一把抓住,把破碎的原子弹碎片拿在手里仔细检查。作为医学教授,他的妻子知道他“持有”已破解的原子弹,并强迫邓稼先回京检查。发现他的尿液中有放射性物质,肝脏受损。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返回核试验基地。挣扎的时候,他坚持自己装,第一次以院长的权威命令身边的人:“你们还年轻,不能走!”"
“两弹一星”创始人邓稼先抱着“科技救国”的信念,刻苦学习,走上了一条辉煌的成功之路。
3、几双尼龙袜和一头知识
1950年8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邓稼先婉拒了导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回了什么。他说:“我给父亲带了几双中国在我眼皮底下生产不出来的尼龙袜,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在随后的八年里,他研究了中国的核理论。
4.“无为”之父
女儿邓志典不到十五岁,就去了内蒙古建设兵团。多少父母都在担心一个女孩独自离家,去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邓志典到内蒙古后,被分配到一家纸箱厂当了四年工人。
期间,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完成后,放弃了回北京休息的机会,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走了二十多里路去看望女儿。他带了几听肉罐头去支甸,那是他在戈壁滩上攒下的营养品。看到女儿狼吞虎咽的样子,他心里有点苦。
作为邓稼先的“国宝”,有很多方法可以把女儿找回来,但他没有。按照政策,他的女儿是研究所里最后一个回京的。回城后,志典成了一家皮革厂的普通生产工人。
5.请记住我的父亲委托科学为国家服务。
邓稼先从小在父亲的引导下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用自己的亲身行动诠释了“忠孝”的内涵。
北京沦陷后,日军强迫市民和学生举行集会游行庆祝胜利。还在读书的邓稼先气得把旗子撕了,扔在地上,又踩了上去。这件事被校长知道后,虽然支支吾吾,但邓稼先在北京待不下去了,家里安排他去昆明继续读书。
临行前,父亲告诉他:“你以后一定要学科学,学科学对国家有用。”这句话牢牢地印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之后,邓稼先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留学美国,日夜苦读。只用了一年零一个月就看完了所有的学分。他获得博士学位时才26岁,被称为“娃娃医生”。刚拿到学位9天,他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深造的机会和国外的优厚条件,立即动身前往自己一穷二白的祖国投身建设。
参考资料:
邓稼先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