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在金谷的地名

简介

福建晋江西溪河中游,距安溪县城17公里,毗邻清水岩。金谷镇辖24个行政村,面积108平方公里。金谷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环境优越。镇政府驻于海。漳泉孝铁路和205省道过境。名胜古迹包括暮云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和泰王陵。神宫,古称“谷口”。相传,从晋代末年天府时期(936-942),谷口就是广泽尊王迎香之地,故又称“佛口”。有一个人游到了山谷口,抬头看了看境内一座形似“金”字的山,山前是山谷和农村。他不禁脱口而出:“真的是金谷园啊!”后人取“金谷园”之意,称之为“金谷”,此后一直如此称呼。原来的“金谷”是指“三金村”,即金谷村、金山村、靳东村,现在是镇名。

宋代,金谷属修仁乡来苏里和李崇善;明清时期属于李崇善和莱苏里;民国时期隶属兴山区、来甘区、二区、一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10年建立董熙镇。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清溪区、三区、蓬莱区,1958蓬莱人民公社,1961蓬莱区,1965四月金谷人民公社成立。1984年4月,改为乡镇建制;1991年11月改为镇建制。现辖金谷、靳东、金山、塘内、梅韵、华云、尚云、井坑、和美、鹤山、东阳、沈阳、扬中、杨梅、西浜、源口、三元、阳内、历山、圆斗、大堰、山岭、中都、田头等24个行政村。截止2010年末,全镇人口35822人。

1965,金谷公社成立。1984年改为乡镇。1991年改为城镇。1997,面积101.6平方公里,人口4.8万。金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有始建于五代的王泰陵和韦真寺,有千年古寺的定明院,有古韵新貌的奇真院,有集石景、参天古树于一身的大石竹寺,有满山遍野、气象万千的檀林岩、圣峰岩、官道岩。此外,还有古遗址、古墓葬、古窑址、明代官学等等。

金谷是一片红色热土。是安溪县第一个* * *党员陈体、延安颂歌制作人莫耶的故乡。1929年,陈体在安溪建立了第一个党团支部,领导了东溪、佛在阁的农民武装,成立了安溪游击队,打响了安溪武装斗争的第一枪。1933年,革命先辈在东溪建立了“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挖沟分田,打击反动派。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在泉州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莫耶故居,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已列入红色旅游线路,是全市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全县青少年德育基地。金谷是闽南主要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的祖籍地。金谷现有华侨7万多人,分布在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归侨1万多人,侨眷1.2万人。海外乡亲热爱桑葚,热心公益事业,办学创健。金谷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卫生设施得到了改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就在金谷王云居住,留下了创业的足迹。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云山、洋内村琼林寨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收集了大量的石斧、长矛等遗物,成为研究闽越人类发展史,确认安溪文化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实物依据。悠久的历史为金谷留下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文物。

在金谷镇和美村蜈蚣脚下,有一座建于五代的王泰太妃墓,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俗称“圣王墓”,是闽南名神郭忠甫的父母墓。两宫并列,左为“王泰”,右为“太妃”,中为“帝王宫”,规模巨大,气势恢宏。在古代墓葬建筑史上,这种结构是罕见而独特的。坟墓前面有一口井。泉水纯净甘甜,茶特别香。叫做《圣泉经》。陵墓所在的山脉蜿蜒于永春和南安之间,峰峦起伏。陵墓对面,山峦叠嶂,重18倍,形态各异:咆哮如狮,向天焚香,山鹰啄蛇,母鸡孵蛋...景色自然生动。坟山上,茶青草绿,树木茂密,眼前的小溪绕流而过,宛如一幅大自然的彩色山水画。它是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杨内村有两座著名的古墓。首先是明代东山的龟形墓。叶公寅(1519—1596),本名西爵,号阳春,四兄弟,才华横溢,是一个学者型的人,爱惜朋友和邻居,努力工作,崇尚节俭,乐善好施。当他的事迹在报纸上被听到时,他被授予“恩施行走”的牌匾,并将他的地方列为“杨春景”。他去世前,兄弟同心;他死后,昆仲随他而去。坟墓由糯米和灰色混凝土制成,呈椅子形状,前面有四根旗杆。第二个是明代奇真元佛塔,位于大尖山南麓。启真书院始建于唐天佑四年(907年),毁于1971,仅存墓塔。佛塔由糯米灰混凝土制成。宽阔的祭坛上,筑有六边形,三层檐,莲盖葫芦顶,前后护坡。塔中那和尚的骨灰瓮。2002年,华侨亲属叶昌鹏捐资重建,规模宏大,建筑独特。神宫历史悠久。在钟灵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天才和英雄。

陈铮,又名瑞金,原名铁青。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缅甸仰光。后来随父回国,就读于两广师范,在龙坑一角当老师。民国11 (1922)年,陈铮弃教从军,卖业买枪,投靠陈悦、杨汉烈领导下的人民军,任第三旅少将旅长,后任县长,于是办学校、修路、发“建昌稿”。18 (1929)年,他离开部队,住在厦门,开了铁峰茶楼。民国21 (1932)年,陈国辉被国民党十九路军铲除后,陈铮开始东山再起,回到家乡担任安南龙山县边区联防负责人,收缴民间枪支,支持民众自卫,并大力开垦茶园,开店经营粮食。在家乡打造“晚香别墅”。他的女儿莫也,原名陈淑媛,笔名白冰、椰子和沙岛。自幼聪明,10岁时,当场吟诗:“春色新,山中亭真清,风吹野花。”被老乡夸为才女。民国二十六年(1937),5438+00年六月到延安,后入鲁迅艺术学院第一戏剧系学习,创作《延安颂》,一直在全国传唱,成为激发爱国抗日热情的战歌,至今仍在传唱。

吴宗海,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于安溪县金谷村,缅甸中华同盟会成员。19岁出国谋生,在缅甸待过6次,在印尼待过1次,做过文员、会计、教师。清宣彤二年(1910),伯胜接受革命思想后,立即投身革命事业,到处宣扬革命,秘密发展团员,开展革命活动,成为伯胜港最早参加和组织同盟会的始祖和骨干。他的代表作《七次海外访问日记》和《每次寄回家的汇款》是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和展出的珍贵史料。

神宫是革命的热土。民国17年(1928)初夏,猎户陈缇第一个在镰刀斧头红旗下宣誓,成为安溪第一个党员。次年,东溪党支部成立,成为安溪最早的党组织,领导安溪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月,陈体夫妇双双壮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刘友、陈中奇、曾奎(女)等一大批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英勇牺牲。

当代神宫人才济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罗生于新加坡,祖籍在金谷。他在20世纪50年代回到中国学习。他以深厚的法律功底,为国家的法制建设、侨联工作和统战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致公党主席、政协副主席。工作之余,他多次回到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安溪县第一位清华学子吴秀水,出生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他是金谷镇金谷村人。1963清华大学毕业后,在交通部科学研究所工作。1980后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高级工程师、中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机应用组成员等。还受聘为香港理工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层建筑和桥梁结构的力学分析。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了52层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和中央彩电中心主楼的设计计算,主持了世界上最大的球形水塔(建于阿尔及利亚)的设计。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部级二等奖2次。此外,还有福建省林业厅原厅长傅桂碧、福建省审计厅厅长温海曙、现任福建省水利厅厅长杨志英等。

金谷是闽南主要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侨居海外7万人。长期以来,旅居海外的金谷华侨深情慷慨,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事业。出生在金谷元斗村、生活在印尼的华侨亲戚沈清江,于1957年受华侨委员会邀请,担任回国代表团团长,赴北京参加国庆大典,并回乡捐建清江小学。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庄锡泉为他题写了校名。2002年,海外侨胞沈福坤、沈、沈福元坤钟捐资2654.38亿元支持清江学校建设。20世纪90年代,华侨陈松吉在陈嘉庚弘扬“全资办学”精神,捐资3000万元创办了陈力职业中专,现被泉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职业学校。旅居泰国的陈创办了东西中学,先后捐建了“勤奋楼”、“忠诚楼”、“艾博楼”、“活力”、“创新”学生宿舍和“启智科技楼”,还与叶德龙分别捐建了金谷医院门诊楼和宿舍楼。广大侨胞捐资助学,他们的爱心和爱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在历史上立下了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