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镇梅花概况

梅花镇位于长乐东北角,闽江口南岸,东临台湾省海峡,毗邻白泉群岛,望马祖列岛,北临闽江口,与琅岐经济区、湖和连江县黄岐半岛相望,西、南与温岭镇毗邻。项是省城咽喉,闽江口是海防要冲。地理面积5.8平方公里,居住面积1.9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公里。它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镇和港口,历代的军事要塞,因古时山上种了许多梅花而得名。梅花镇是纯渔镇,福建省十大渔镇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元时期,当时改名为“桂芳乡李新开”,明清时期称为“二十四都梅花城”。辖梅城、梅新、梅冬、梅西、梅南、梅北6个渔业行政村,总户数5738户,总人口10。区内电力、通讯、卫生、金融服务设施完善,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2所,中心幼儿园1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梅花镇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获得“福建省双拥模范镇”、“福建省文明镇”、“全国农村体育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秀的历史文化充分体现了古镇的人杰地灵和悠久的历史。建筑文化、渔业文化、军事文化、饮食文化、姓氏文化、梅壶文化等都展现了滨海旅游城镇的美丽风光和独特特色。“梅城吹笛”是吴杭十二景之一,早已为海内外乡亲所熟知。

梅城依山面海,不仅盛产美味的海鲜,而且风景宜人。古往今来,村民们以海为田,以海为牧,以海为渔,创造了自己的历史文化,描绘了许多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梅城吹笛子”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奎恩在海边建城,每当夜月清澈见底,海风吹拂渔村的孟春。《昌乐县志》和《梅城农地图》载:梅江在县城东北五十里,中间有城,面向定海,镇亦为镇。岛屿错落有致,圆盘周围,一片漆黑,不知在何处。看琉球,烟几点了?每值夜月晶莹剔透,天水一色,数风笛如听龙吟。他在清溪做路人,请恒将军照胡闯使三招,防止李慕秋裂石,他在船上。它真实地解释了美成吹笛子的由来。依山而建,山顶有石盈亩,高数尺,刻有“龙洞石”。明朝洪武十年(1377),蒋夏侯周德兴奉命筑城,李融任福州右后卫司令。三面临海,南建沙岗,绵延三里。这座城市高18英尺,宽6英尺,一周648英尺。女墙1220,占20栋20个铺位中的4个。三门,东门对海,南门对山,西门;围绕城门而建的“永和城”占地许穆,门横向设置;涨潮时,船驶向大门口。在城市里,有阶地岩石和军事建筑,甚至连墙都与房屋相连。都是兵民居住,最占优势。

明朝万历年间(1573 ~ 1620),倭寇四处进攻,梅城拒不自卫。清初,海上烽烟四起,沈冰(1656)惨遭屠戮。在清朝,康熙心有(1681)将居民迁移到大陆。我还没有(1679)回到我的祖国。这座城市被多年的风沙摧毁了。

康熙五十八年(1719),知县魏领钱重修,建内墙(俗称新城)。雍正十一年(1733)知府尹、乾隆十年(1745)知府戴永普、乾隆二十七年知府何分别领款重修。交接后,东门外人口密集。

嘉庆(1796)陈冰,海贼沿河抢劫林枝,居民用竹篮装沙,沿海用布匹堆砌,军民联防。宋元时期,街上有巡检司。建城时,巡检司迁至齐贤焦山,并设梅花千户署。战车一千五百四十人,禁卫司令一人,副千户一人,镇知府一人,百户一人,十三名世袭铁印官驻梅花。清初,兵迁频繁,址宅乏市,但尚洁衙门巷旧址犹存。

道光时,梅花处改将军部,春秋两千将军,取将军轮换防守。它北至闽江,东至东海,西至“白柳湖”。

白柳湖淤塞建梅花中学,水流狭窄,留下“白柳漏”和“大沟漏”两条小沟。梅城存在600多年,屡修屡破;最后一次改造(1762)是200多年前。女墙,战斗塔和大部分城墙都已经倒塌。但东门地区保存完好;东、西、北的残墙还能断断续续地连接起来,埋在占领的城市、野草蔓藤和垃圾渣土里;仔细观察,威震的雄壮风采还在;南方的两座城墙虽已被毁,但基址可寻,可辩。梅花古城地势很高。你要爬上石阶,拐过略显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才能进入梅花古城的必经之路。说是马路,其实只有两米宽。街道上,新旧房屋交替出现。老厝,黑瓦白墙有飞檐,依然显示着当年古城的风采,只是疏于保护,大部分已经破败不堪。人去楼空,只有门口的井常驻,一圈一方口。如今只剩下一堵墙,连着城门。城门全部由石头建成,呈拱形,仍然坚固。一位老婆婆站在城门下,城门旁贴着“电影院播放,欢迎群众观看”的字样。城墙的头上长满了一簇簇绿色的藤蔓,一直向下延伸。城墙一直延伸到中心学校,学校围墙就建在上面。一块块石头,因为年代久远,岁月的侵蚀,石头表面极其光滑,只有失去生命的青苔痕迹留在上面。

清朝康熙末年,梅花被沙逼,改为村落。四次重修,最后一次,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何得款重修,并标为长乐十二景之一。有何的诗为证:梅挂城中,水绕山。箫倚重亭,清声几入天。繁华掩情,愤懑吹消。我喜欢等月亮和风,楼里有句话回忆紫罗兰。抬头望去,依山傍海的梅花古城有些古老。看似所向披靡,摇摇欲坠,却屹立数百年。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与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乎每一座纪念碑,每一个故事都若隐若现。追忆往昔:草鞋闭关“大妈”护路一角,可见一座古庙。殿中间有个大字:勺胜林宫。这是一座为纪念数百年前日本人从森林中撤退凉鞋而建的寺庙。林位(1528-1564)是明嘉靖年间奉命镇守梅花城的官员。敌军压境,梅花城告急。兵临城下之际,林伟奇铤而走险,乔装成小贩,通过一条小路偷偷出城,卖三四十厘米长的草鞋。这一举动被日本领导人视为意外,他问这么大的凉鞋有什么用。森林谎称梅花城军民高大健壮,这种草鞋是专门为他们制作的,并借此机会假装泄露,实则夸大了城内的军事部署。敌军首领不明白,听了他的话,果然满脸惶恐,紧急下令撤退。民间流传的传说都是温柔的。蔡氏族谱:蔡夫人是琉球人,姓蔡明弘亨,擅长刺绣。明朝万历年间,织龙袍进贡,深受皇帝赏识。她被追封为靖夫人聪明明一德,并召她到北京。过梅花坳时,我迎风登陆,乡亲们热情接待我,住在梅花松枝家;不久病逝,葬于梅花马鞍山田螺坞。他得到了一座供朝拜的寺庙。额头上写着“一德夫人”。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朝廷赐“闽人十八姓”定居琉球,史称“闽人三十六姓”。明朝万历年间,“三十六姓”之一是蔡金城,其女是蔡洪亨。因其美貌,被万历皇帝派往琉球选贡娥,在长乐梅花港被送上岸。蔡洪恒的祖籍是长乐,洪恒渴望怀念祖先,于是在长乐宋家庄祭拜祖先,长乐的蔡姓人称她为“蔡阿姨”。无论是因为巧夺天工的刺绣还是草稿,两处都记载着蔡夫人从琉球来到梅花宋家,并留下了足迹。传说“蔡阿姨”在长乐被陈景谷收为徒弟。后来她学了一技之长,经常在海上与风神作战,拯救了无数生命。长乐人有事,就叫“琉球王国蔡阿姨”,全蔡洪亨来救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