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的故事

焦尤鲁不需要。以下是他的详细事迹。

焦事迹介绍(一)

第一部分在暴风雨中成长。

摘要:1922年,是军阀混战时期。军阀打来电话,送来捐款;军阀打来电话,抢走人民的粮食和丈夫,让他们苦不堪言。今年8月16日,焦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固山村一个贫困农民的家里。

焦十几岁的时候就生活在万恶的旧社会。他以人类的苦难为乐。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争的考验和锻炼。

一、深仇大恨深盼翻盘

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轻时吃过很多苦。我7岁上学,学习努力认真,考试成绩一直在前几名。1932年,他的家乡遭遇饥荒,家里很穷。11岁时,焦被迫辍学,跟着贫困的村民推着独轮车去运煤卖煤。

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焦一家和劳动人民一样,受到皇帝、官、印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焦十几岁的时候,日本人入侵了博山。为了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在黑山的一个煤矿里做苦力。我每天要做十几个小时的苦工,得到的只有一点橡子粉,别说养家糊口,连肚子都填不饱。

焦的父亲因为没钱还债,被地主逼死了。眼泪还没干,焦就被日本人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矿里当了奴隶。在日本鬼子和汉奸刺刀的威胁下,他每天在煤矿里苦干15个小时以上,和焦同志同住一个工棚的23人中,两三个月就有17人被折磨致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去,焦的心里就感到比针扎还难受。他没有忍受日本侵略者非人的折磨,和工友们一起与敌人顽强搏斗,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鬼门关。

焦尤鲁死里逃生,又掉进了狼窝。他逃到江苏省宿豫县,在一个姓胡的地主家做长工。焦受到了更残酷的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强迫他劳动。

这种阶级仇恨和民族仇恨在焦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从65438年到0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焦的家乡解放了。他怀着激动和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第二,走上革命道路

焦,一个在苦水中长大的年轻农民,建立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受到地下党的启蒙和教育,我明白了,劳动人民要翻身,要彻底解放,就必须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官、印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焦很快成了村里民兵的班长。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锄奸,配合部队灭敌。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焦同志于1946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 *生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 * *生产党是人民的救星。没有它,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着* * *生产党,为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实现* * *生产主义而奋斗!

焦入党后不久,领导把他调到巴豆区武装部任主任。在武装部工作期间,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一次,民兵弹药不足,他带领大家学习自制地雷,按照上级指示布设雷区。焦尤鲁在学习如何制造和埋设地雷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经常在黑暗中带领民兵在敌人据点旁边埋地雷。埋完地雷后,他在背后开枪诅咒,故意刺激敌人。敌军一出来,就被炸成了碎片。

1947年春,盘踞在淄川、博山、章丘的归乡集团联合起来,准备扫荡孤山根据地。当时敌军寡不敌众,实力悬殊,需要主力增援,时间不允许。在研究对策时,焦提出了一个明智地克敌制胜的方法。派黑山和岳庄的六位同志。在房子的门上用粉笔写下“八陡X团X营”“X团X营X连”的字样。当敌人经过时,看到房子上的粉笔,他惊呆了。他以为八路军主力快到了,急忙下令撤退。等到敌人发现真相,转过身来的时候,我援军已经到了,粉碎了还乡团的阴谋,保护了孤山根据地。第三,随军南下,开辟新区

1947年7月,为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被调到渤海区南工作组,经过培训后被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南下途中,他经常为身体不好的女同和队员背上背包和干粮袋。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背了四个背包。

为了宣传沿途新解放区的群众,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短时间内排演一部反映国民党统治下河南农民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复仇》。焦自告奋勇在剧中扮演主角王。没有排练时间的时候,他一边行军一边背台词。休息露营的时候,他抓紧时间专心排练,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20多天后,《血泪复仇》在阳谷县首映。当晚,方圆十几里外的人扶老携幼前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焦同志慷慨激昂的歌声和认真求实的表演深深感染了观众。台上有泪,台下有泪,台下满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哭喊。人群齐声喊道:“去南京,解放全中国!”演出结束后,许多年轻人报名参军。

1948 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焦同志被派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做政治宣传。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活跃起来。然后建立农民协会和民兵组织,没收地主的动产,分割他们的土地。

对于彭店的新情况,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死。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治安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400多名土匪战士,以凶残的方式进攻彭店村。当时村里只有十五个干部和民兵,三把短枪,十几把长枪。焦同志镇定自若,把干部和民兵分成三组,一边组织群众转移,一边指挥民兵掩护。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远的时候,焦开了一枪,十几枪一起打了起来。埋伏的人一拥而上,齐声喊道:“上!去吧!”见此势头,怕死的匪兵以为遇到八路军主力,惊慌失措,仓惶逃窜。

1948年5月,焦调到尉氏县宣传部任主任。就在麦子快要收割的时候,县委突然接到情报,敌人第七十五师要扫荡我们第五师,抢麦子。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成果,焦迅速赶到彭店区,向基层干部群众说明敌情和县委指示精神,带领群众一边抢麦,一边隐蔽转移。敌人到达时,地里的小麦已经收割完了。敌人没有抢到小麦,反而遭到伏击,被迫仓皇逃跑。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隆隆的炮声敲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丧钟。火线上,解放军战士英雄杀敌;在火线下,人民奋力支援。焦同志根据上级指示,组织领导担架队,在尉氏县千千兵团部的领导下,投身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焦同志对担架员进行了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大家的革命斗志。我积极带头,努力工作,以模范行动影响他人,使运输工作提前完成,受到上级表扬。淮海战役结束时,豫皖苏第五师授予这个旅“拥前模范”的旗帜。

1949年春,焦同志完成支前任务后从淮海前线回到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英区副区长,负责打土匪、打暴君。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派。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万恶的地主黄老三被抓起来判了死刑。“枪毙黄老三,大营清场。”从此,群众消除了后顾之忧,大英区反匪反霸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1950年夏,焦同志升任大英区委副书记、连区长。

1950年冬,焦同志任窦都尉氏县委副书记。面对新的工作和新的环境,焦同志毫不犹豫,勇挑重担,在实践中摸索,边干边学。他一上班,口袋里就有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党的大事和团的业务。多少个夜晚,他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研究党的建党决议、党对青年运动的指示和团里的文件。

焦同志善于做青年人的知心朋友。每次下乡,他总是带着南下时带来的二胡,陪伴农村的年轻人。他就像年轻人的兄弟。年轻人如果有什么困难或想法,总是和他站在一起。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县区团干部经常被抽出去做党的中心工作。有的同志认为团的工作难做,中央受党委批评,业务没做好,上级不服从,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做团的工作。焦形象地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团是手足。一个人没有手和脚怎么行?”

1952年春,焦同志调陈留团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祁县进行土地复查。他利用一切机会与青年人接触,调查他们的思想实际,利用各种间隙与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人的工作状况,经常是彻夜不眠。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比人家家事多,问题多。”焦笑着说:“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多为党做点事,想做也不一定能做!”

1953年夏,焦同志被任命为共青团郑州地区委员会第二书记。一个曾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部来看他,老同志们见了面,特别亲热。焦尤鲁问:“你这次去哪里?”他说:“我换了工作,去省里分配工作。”焦说,“是啊,团干部总是要换工作的。但我们这些在团里工作过的人,不能忘记青年,要始终担负起教育青年的任务。”

第二部分是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旗手

摘要:1953年,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积极的步伐。这时,党从各方面抽调了一大批优秀干部,派到工业战线。

带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无限激情和崇高理想,焦从农村来到洛阳矿山机械厂。

解放前,焦只上过几年小学,但文化程度低,科学知识更差。然而,他面临着一个全新的、非常艰巨的任务。如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认为:单凭热情,对商业和技术的无知,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厂党委深明焦的心思,派他到哈工大大连起重机厂学习实践。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他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攀登科技高峰。

在哈工大读书时,是优秀党员;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期间,员工称他为“最好的车间主任;他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当调度科长时,大家都热情地称他为“政治科长”。最后,他从门外汉变成了专家,成了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一.新专题

65438-0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党需要大量优秀干部加强工业建设。同年7月,焦被调到洛阳矿山机械厂。作为筹建处信息处秘书组副组长,负责收集洛阳水文、地质、气象等历史资料,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从农业战线转到工业战线,焦决心从零开始学习。工厂需要修一条金谷园站到工厂的金矿路。任务重,时间紧。新集结的队伍和抽调的干部没有修桥修路,造成了畏难情绪。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焦吃住都在施工现场,认真帮助解决工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施工进度,检查工程质量。

1954年8月,金矿公路刚刚通车,厂党委决定,焦和部分转业干部去哈工大学习。当时个别干部怕因为家庭困难,学业上不去。在焦的带动下,强调家庭困难的同志也到哈尔滨考上了工大。他们在哈尔滨复习课程时,刻苦学习工业管理知识,为从门外汉变成专家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第二,成为管理行业的专家

1955年初,洛阳矿山机械厂决定提前投产。焦同志也被分配到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任实习车间主任。焦尤鲁问重型机械厂的同志:“厂里的管理业务要学多久?”对方说:“我能摸门一两年。”焦决心加快脚步,缩短实习时间,整天和工人们在一起工作。他对所有与管理业务有关的问题都刨根问底。有时候,为了摸清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他一连跑了好几个车间。为了尽快掌握工业管理知识,他向调度员学习调度,向计划员安排生产计划。有一次,他请求策划人让他安排一个方案给自己尝试。计划者觉得焦同志只实践了几个月,不可能做出好的计划。焦尤鲁见他有点犹豫,用商量的口吻说:“你看着,我犯了错,你马上改正。”策划人无法拒绝,只好试试。结果,焦很快就制定出了这个计划,而且这个计划周密、准确、实用。

《起重机厂报》从1956年7月至10年7月,先后刊登了焦同志署名的文章,如《减速器车间党组如何保证完成计划》、《科长工作方法的几点体会》、《谈今后竞争中的问题和看法》等。文章强调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并就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发动群众、改善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同年6月165438+10月11日,《起重机厂报》刊登了“机械车间被评为前后竞赛优秀单位”的消息,并以整版刊登了焦撰写的《机械车间第三季度竞赛总结》。65438年2月,焦在车间为基层干部总结了十条工作经验。这十条工作经验是:(1)依靠群众;(2)发扬民主;(3)经常总结工作;(4)学习政治;(5)利用积极分子做工作;(6)了解人们的思想,关心人们的生活;(7)依靠党的领导;(8)做好团结工作;(九)学习党的政策;(10)主动向上级汇报。工厂党委采纳了这十条经验,改进管理方法,调整生产。

1956年底,焦同志回到洛阳矿山机械厂,担任金工车间主任,带领职工投入紧张的设备安装工作。

1958年春天,第一金工车间的设备安装还没有完全完成,但厂党委已经给了试制两米五筒提升机的任务。当时设备不全,人员参差不齐,缺乏经验。为了突破困难,完成任务,焦夜以继日地呆在车间里,始终和工人们一起劳动,打水、送饭、递工具、叫吊车。我实在困了,就把外套摊在一条长板凳上,闭上了眼睛。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中国第一台新型两米五筒提升机制造完成。因为生产成绩显著,1958年底,某金工车间被评为全厂红旗车间。

1959年春,洛阳矿山机械厂全面投产,焦任该厂调度科长,担负全厂生产调度任务。他工作认真踏实,经常深入车间了解情况,帮助车间解决困难和问题。在他随身携带的口袋里,经常会有几种工作手册,分门别类,记录着各个车间的情况。从生产任务、设备条件、劳动力情况,到哪个职工有什么思想问题、家庭困难等。,他记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工人们说:“焦科长不仅熟悉业务,而且善于抓政治,抓思想。我们愿意接受他之后任何繁重而艰难的任务。”

就这样,在党的培养下,焦同志很快成了工业管理方面的专家。

第三部分县委书记的榜样(一)

提要:1962年冬,焦受党的委派来到兰考。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暂时的困难时期。兰考的沙尘暴、涝灾、盐害等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农业产量很低,人民生活非常苦...焦同志以高昂的革命精神对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县委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自救抗灾的斗志,掀起了挖河排洪、封沙丘的热潮。

在“三反”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焦以身作则,带病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群众。后来,他因过度劳累而死。

第一,激励兰考人民抗灾自救。

1962年冬,焦同志带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兰考。

焦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片严重的饥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一眼望去都是黄沙;在积水的洼地里,有蓝色的冰;白色的盐碱地上,干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20万亩小麦春毁风沙,30万亩农作物秋淹,10万亩苗死盐碱地碱化,全县粮食产量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困难很多。在一个贫农党员看来,这里有36万勤劳的人民,有90多万亩土地是烈士的鲜血和牺牲解放出来的。只要我们加强党的领导,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一定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焦尤鲁同志说:“我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我越能锻炼人。请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的时候,他已经深入农机调研走访了。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开个论坛,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想办法缓解。与此同时,焦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千家万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开展思想宣传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动员,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振奋了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满怀信心地改变了多灾多难的老兰考。

焦同志经常住在农民的茅屋里,蹲在牛棚里,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怀着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群众中打探、倾听、观察。他听到了许多农民要求“翻身”和革命的呼声,看到了许多村庄自力更生、奋力与“三害”作斗争的革命精神。他向群众学习了许多治理沙、水、碱的方法,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群众的智慧极大地鼓舞了他,坚定了他战胜灾难的信心。

焦通过了的调查,感触良多。他说:“兰考的贫农和中农是革命的。他们强烈要求改变家乡的面貌,脱贫致富。就像10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覆盖着干柴,只要一个火星崩塌,就能引起熊熊大火。”

第三部分县委书记的榜样(2)

第二,统一县委领导的思想

兰考是老灾区。当时全县大部分工作都在救灾上。县里的一些干部被灾害压得喘不过气来。对改变兰考面貌信心不足。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改变灾区面貌,还是靠双手向上救灾?面对这种情况,焦同志感到,干部是改变兰考面貌的关键。“干部不带头,水牛就掉井里了。”群众在灾难面前盯着县委,县委领导站不起来,群众的积极性就发挥不出来。

1963年1月,焦要求各级领导同志带头下到困难村,与基层干部同甘共苦,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为基层干部作出表率,真正与群众和灾区在一起。

在一个雪夜,焦在家召集县委成员开会。人们到达后,他没有宣布议程就把他们带到了火车站。

当时兰考站北风呼啸,大雨滂沱。车站的屋檐下,挂着一根带尺子和把手的冰柱。运送兰考地区灾民到丰收地区的国家专车正在经过这里。还有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提供的棉衣,蜷缩在卡车里,挤在候车室里。

焦尤鲁指着他们,用沉重的声音对战友们说:“他们大多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饥荒迫使他们离开家园。我们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的36万人交给了我们,我们应该感到惭愧和痛心,因为我们不能带领他们战胜饥荒……”焦尤鲁再也说不出话来。几位县委领导低着头,心里却豁然开朗,明白了雪夜车站之行的意义。县委一班人受到了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更加坚定了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焦同志回到县委后,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义山》等文章,以此激发大家的革命热情,鼓励大家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后来,焦专门召开常委会,回忆兰考县革命斗争的历史。焦尤鲁说:“兰考这个地方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烈士不是因为兰考人民穷,灾难大,才给敌人的。难道我们不能克服这里的灾难吗?”?

就这样,一场“如何战胜饥荒,改变兰考面貌”的大讨论在全县展开。县委领导干部走出了县委机关,留在了农村。焦到许多受灾严重的村庄调查研究。通过走、看、问、记,他获得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他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兰考是个有前途的地方。只要我们能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会继续革命。兰考是灾区,穷,难;但是灾区有优势。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在困难面前应该是英雄。”

焦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了县委领导,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