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评论?急用!!!
这个问题我之前回答过。
写下你所看到的和你的感受。
有两种方法:
1,先描述再讨论
首先,你要说明你看到了什么,并详细描述。最后的感受就是说说吧。看完之后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心里就行了(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2.边谈边讨论
也就是说,描写一段,抒情一段,把自己心中的变化写出来。
如何写出读后感和听后感?看完之后可以联系现实。
第一,谈谈读后感的写作。
(一)读后感是什么?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下你的感受、经历、教育和启示,写出来的文章叫“读后感”。
(2)读什么
美国著名教育家简·海利(Jane Hailey)说:“每天给孩子读文学作品,哪怕是10分钟,对他们的成长都大有裨益。”
读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不复杂,但回答起来相当困难。因为,如果话太笼统,比如“开卷有益”,什么都能读,意义自然是好的,但不实用;如果走到另一个极端,谈得太具体,困难会更多。一句话,说“好好读书”。这像是老生常谈,但我不得不说,因为如果你采取方法,你只会得到它。如果你采取方法,你只会得到它。传说王羲之起初以魏夫人为师学习书法,但一直不满足。直到他北上,看到著名的汉魏碑刻,才成家立业。其实魏夫人也是“顶”手,王羲之不满意是因为还有“顶”。学作文是一个原理,说的极端一点,如果你读的文章不通或者千疮百孔,即使你学了图像,也只是不通或者千疮百孔。要更好,必须走法律,最好是往上走。历代古文家,如明代的归有光,一生致力于《史记》,以法为本,所以在造诣上能够超越一般人。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来说明,读一篇好文章是必要条件,甚至是充分条件。
至此,同学们一定要问了,怎么算?这又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杜甫说:“文章千古,得失尽人皆知。”这意味着我不相信世人的评论。但不管作者同意不同意,既然给世人看了,世人总要评论;评论往往不同,智者见仁见智。和陶渊明的诗一样,写《诗品》的钟嵘对它评价不高,到了唐宋就变得高不可攀了。这样一来,文章就不能单独竞争了吗?当然不是。比如古代的庄、烈、石,唐代的韩、李、杜、韩、刘,宋代的欧、曾、,几乎都承认自己是伟大的作品或作家。如前所述,这个评价的标准是:一方面内容好、深刻、恰当、新鲜,能丰富人的知识;另一方面,表达良好、准确、简洁、生动,能使人清楚地理解和享受语言的美。这里就不细说了。所谓博览群书,就是把作品的内容和表达都读得滚瓜烂熟。我们的作文是用现代语言写的,阅读的当然主要是现代作品,这些大多没有写进文学史。我们做什么呢方式是:
(1)当然,能自己分辨最好。
(2)转向流行评论。这常常见于各种形式的文字、杂志报纸的介绍、书籍介绍、收入选集(包括教科书),甚至出版社的广告等等;
(3)求知者指教。有很多知识渊博的人。语文老师和老一代学者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如果你不知道,你可以问他们。
在选择了阅读材料,能够区分好与坏之后,还有一个确定类别的问题,就是读什么样的作品或者多读什么样的作品,少读什么样的作品甚至不读。当然,你必须先阅读语文课本上的作品和规定的课外读物。这还不够。为了学习作文,我想多读书。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我应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风格应该是常用的或者容易转移到构图的。比如广义上的散文(包括笔记和推理)就比诗歌和小说好。诗歌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有时候可以故意隐晦,两句话经常断章取义,前后矛盾。如果学了,对作文弊大于利。小说里有很多对话和描写。有些年轻人看小说比看其他文体的多。当他们拿起笔时,他们想画人物和风景。至于记鸡毛蒜皮的事,推理,哪怕很简单,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写。这是他们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受到它的干扰。以我的经验,在这方面,有时候难免会捏把头皮。比如看鲁迅的作品,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小说比杂文更有趣,更好读。但是,在学习散文的时候,我还是建议你在散文上下更多的功夫。
(2)多看国内的作品就好;阅读翻译作品时,最好选择写作风格接近中文的作品。原因很简单。我们的作文和句子应该是中国的,而不是外国的。
(3)不要只想着好玩省力。对此,我想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众所周知,许多青少年和一些中年人热衷于阅读,甚至在车上,但他们总是看绘本。当然,阅读图画书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总是看这类书而不是看其他的,那就很难在作文上有所建树了,因为绘本的文字是断断续续的,看的人往往脑子很快,相当于没看。想学作文,就得放弃容易的,努力,多读合理的作品。这种作品一开始读起来很难,也没什么意思,但能让读者增长见识,锻炼思维,学习推理技巧,这正是一篇好作文时不时需要的。还有,经常阅读这类作品,会产生更深的兴趣,这是学习成功最有力的保证。
(4)刚才说推理作品难读。这里也要笼统地说一下“难”。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故意找一两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用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方法去读,有时也是合适的。记得小时候看《聊斋志异》。许多话不清楚,但整个情节似乎是一个总的想法。这样以后看的时候问题就少了。这是一种不求解决的进步。情况是,多难几次,难的就变成了容易,容易的自然就变得容易了。很多年轻人不懂这个道理。比如他们也认为鲁迅的作品很好,应该好好学习,但是不敢看杂文,说看不懂。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是错误的,应该扭转。因为难,所以要读。敢于遇到困难,让困难变得容易,你的学习(包括作文)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5)灵活处理杂而专的问题。所谓杂,就是内容、表达、作家都要求多方面,这样交替阅读才能不拘一格。然而,在杂七杂八的作品中也允许专业化。比如你觉得自己收入多,兴趣强,就可以多读书。
以上是关于品类。还有就是范围的问题,也就是读多少书合适。原则上,多读书比少读书好,因为读得越多,越容易达到融会贯通。例如,宋代的王和苏东坡都熟悉佛教和道教的书籍。现代人自然可以超越他们,因为他们不会说外语。也就是说,有条件的话,任何时候都无所谓。如果能吸收古今中外,就有可能融合荀子和亚里士多德显得谨小慎微,融合孟子和西塞罗显得通顺。
最后,要知道选择阅读材料的方法,以便扩大选择范围。这主要是书目常识,附近图书馆或文化馆的情况,书刊的出版情况等。不需要太多努力,只要注意就好。
(3)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就是讲究“读书”
在“读”与“情”的关系中,“读”是“情”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果实。你必须先“读”,再“感受”。不读书,就不会有感觉。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理解原文,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句子的意思,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要准确选择感觉点。
读后感写作最重要的是读你所读的书或文章的“眼睛”,这是你写作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很多感触和体会;对于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得到不同的启示。以众所周知的“拨弄他人”的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可以认识到没有真本事的人,迟早会“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考虑一下南郭灿先生在齐宣王混了半天的原因,我们可以认为,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风格,不能华而不实,否则就会给浑水摸鱼的人留下漏洞。如果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可以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为南国先生这样的人整天吃得过且过提供了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看完一篇文章,写不出多少感受或经历,就选吧。作为一个初学者,你要选择你最有感触的,有话要说的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线索中选择最合适的感觉点作为全文论述的中心。
3.用真情实感来写,不要试图拼凑感情,避免公式化。前半部分介绍文章内容,后半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做自我批评,最后写几句空头支票。我们要开放思想,在真正理解原文的思想火花和艺术力量中,我们的真情会豁然升起。
4.读后感写独特清新的验感是不可取的。要尽量写出创新的观点来感染读者。比如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就是一个变态的人的论调,说孟尝君只是一个善于做党羽的领袖,所以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真正有治国才能的的士。全文不到100字,却被誉为反驳论文的“千古绝唱”。
(四)读后感的基本理念如下:
1,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如书名、作者、书和文章的写作年份、原书或原文的摘要等。写这一部分是为了说明感情从何而来,为后面的论述做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简”字,一定不要大段大段地描述书和文章的具体内容,而要简单描述与感情直接相关的部分,略去与感情无关的东西。
2.阐明基本观点。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简洁的句子表达清楚。这样的句子可以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达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可以是灵活的,可以在开头,可以在结尾,也可以在文中。写作初学者,最好开门见山,把自己的观点写在文章开头。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阐述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事实和推理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基本观点。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好的读后感,要有时代气息,要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联系实际。这个“现实”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联系实际的时候,也要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而不是盲目的衔接和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这个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通常在“阐明观点”之前,但也可以将两者的顺序互换。再者,如果第三步中的事实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那么第四部分就不用写了。
(五)初中生阅读后容易产生错误:
1,复述原文内容而不是感受,往往开头说几句文章多么感人,然后用一大段复述内容,最后表达决心或希望。
2.脱离原文,谈谈自己的想法。
3.内容凌乱,散漫,没有重点。
二、谈谈复习的感受和影视小品的写作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因其生动的直觉和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容易被广泛欣赏。一部优秀的电影能让人享受美,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很多同学经常在看完电影后有所感悟,尝试写影评,这对提高我们的电影鉴赏能力,纠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写好影评呢?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认真看。影视评论和书评不一样。书可以反复读,电影稍纵即逝。所以看电影的时候,不能马虎,要全神贯注各方面,密切关注画面、音乐、对话、声音、表演,及时捕捉闪光点。这样你就能写得游刃有余,用得自如。
(A)“评价什么”
影片中可以评价的角度很多。就一部电影而言,可以从题材、人物、细节、场景、艺术特色、电影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论。就多部电影而言,可以对一系列电影进行综合评述,明确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以综合评论某一类电影(比如惊悚片、探索片);可以对同类问题进行评论(比如古装片的雷同等。);此外,还可以做专题影评,比如添加编剧、导演、演员、摄影、艺人、音乐等。
面对这些评论,刚开始写影评的中学生该如何应对?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能激发写作欲望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评论,避免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长可短,聚焦一部电影的一个镜头或一个电影现象。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很难对一部电影做出全面的评价。练习写影评,可以从评论一个人物、一个情节、一个场景开始,作用于演员。对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做单评。随着影评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对某个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电影中的学生、老师、士兵等银幕形象,也可以纵向谈谈对电影某个阶段或电影某个流派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者横向谈某一种风格的电影,比如西部片、贺岁片、娱乐片等。,或者横向纵向讲一个导演的风格,比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初入影评写作,不宜贪多求全,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思考挖掘,撰写文章。
(二)写影评,要把握以下几点:
1,捕捉感觉点。一部电影涉及面很广,需要很多评论。这就需要反复思考影片,用心感受一遍,抓住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让它在自己的笔下理性升华。看《泰坦尼克号》,不能单纯的讲这个爱情故事,而要从主角的生死考验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细节,解读其深刻含义。所谓细节,就是对电影画面中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详细描述。细节包括人物的手势,笑容,道具的使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等。典型细节在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在大转折中,蒋介石的背影出现了三次,每次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的下一次失败。通过后面三次的描绘,象征性地反映了西山蒋介石政权日渐衰微的状况。
3,思路要新,挖掘要深。写影评要原创,要有独到的见解,要抓住要点,要自发。要创新,一是把握电影内容,结合台湾社会现在就买;第二,要准确把握电影的精神实质,挖掘电影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比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以时代背景为基础,但不一定要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张艺谋电影中巩俐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都是可以探讨的领域。
4、对事实进行分析和评价。鲁迅先生曾说过:评论作品,要说好话坏话,也要懂得评论世界。他说,如果是论文,最好是考虑到整篇文章,而不是作者整体,以及他的社会情况,这样更有定论。对影片做出现实的评价,需要我们从全局来看,不仅仅是某一点,而是整部影片。考虑到导演的意图,整个演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做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你不能强求影片的导演、演员、人物都很难,要求尽善尽美。同样,我们在写影评的时候,也不能听从别人的建议。比如在评论《大雨滂沱》时,一位同学冷静地指出,导演在银幕上夸大了军阀(如平和的父亲)的形象——他抢美女做小妾,理由却是她们像初恋情人。
5.注重电影的艺术分析。电影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主题,刻画人物,抒发感情,所以影评人要注重对电影艺术的分析,这种分析要具体细致,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估应该是明确和现实的。在艺术评价中,电影意识渗透在字里行间,尽可能恰当地使用电影艺术的术语,需要对电影艺术有深刻的感受和理性的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方面的书籍,欣赏优秀的电影来解决。
当你开始练习写影评的时候,你也要注意:语言要简单,要个性化。写影评的时候一定要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只有自己的感受,简单的语言,才能让自己的评论充满个性和原创性,也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感受。
叙述应该合并,评论应该突出。电影批评离不开叙事。但是不要讲太多的故事,而是着重分析和评价。当然,评价和分析绝不能脱离影片进行。
影评标题的设计很重要。一般来说,它由一个标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直奔主题——揭示文章中心,必须言简意赅,引人深思,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小标题——指出评论的对象,说明片名或评论角度,是对题目的必要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
如:历史与时代的斗士——评* * *在银幕上制作的党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浸润——评电影《红高粱》,农村改革的棱镜——电视剧《一村之长的感悟》。
在撰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自己知识的完善,提高自己的稿酬水平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