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发展历程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已有80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名存实亡,清朝皇室的王公贝勒们开始靠变卖家中的古董和玩物过着清贫的生活,泰贝勒府的主人载涛也是如此。

1925年(民国14年),载涛长期向梵蒂冈租借贝勒府,开设办公教学大学(后来的辅仁大学)谋生。在公立大学的早期,有一门大学预科课程,叫做“辅仁社”。

1927年,经北洋政府批准,试点本科正式命名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

1929年上书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改名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负责学校事务的著名教育家陈元先生正式就任校长。

1929年6月,辅仁大学为了培养自己良好的基础,决定停止预科,改为三分之一附中。高级中学设在李广桥西街10号(现柳荫街27号旧址),初级中学暂设在定福街3号。校名“北平辅仁大学附属私立中学”,是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前身的开始。著名教育家、辅仁大学校长陈元先生兼任附中校长。

1930年9月,辅仁大学搬入公馆南面新建的教学楼,将原公馆北面的校舍全部用作辅仁高中(含初高中)。此后不久,辅仁大学另选校址兴建女子高中,于是原高中改为附属男校,并改名为“北平辅仁大学附属私立男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辅仁大学及其附属中学,辅仁天主教男子附中更名为“国立辅仁大学附属男子中学”。

1951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辅仁门附中改为北京市教育局领导,命名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从1929开始,学校经历了苍桑的变迁,在这里度过了80多年。位于王宓市第十三中学的高中部,约3400平方米的古建筑保护得很好:庄严的大门、幽深的院落、参天的古树、郁郁葱葱的花木、蜿蜒的回廊、雄伟庄严的石狮、朝南分东、中、西三路的几个院落和建筑、雕梁画栋的正殿和附殿、古朴典雅的房间和围场。歌剧院、花园、花厅、吊花门、假山、太湖石、水榭、假山各具风韵...王宓原貌犹存,风貌依旧,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高科技设施设备相得益彰,形成了首都独特的教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