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对现在的中学内部行政组织设置“动刀”?

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学校内部行政机构设置的创新是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在知识经济兴起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中学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问题。多年来,我国大部分中学的行政机构设置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模式一:(1)校长办公室(2)教导处(教务处)(3)政教处(德育处)(4)总务处;模式二:(1)校长办公室(2)教务处(教务处)(3)学生处(德育处)(4)总务处。从以上模式来看,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一室三地”的模式。虽然各地称谓不一,但总体来说,各机构行使的职能基本相同。校长办公室是在校长领导下处理学校日常事务的办公室;教导处(教务处、教学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机构;政教处(学生处、德育处)是管理学生思想,组织学校各种德育活动的机构。总务处主要承担学校后勤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从我国现有的中学内部行政组织来看,基本沿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校内部行政模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国外校本管理理念的引入,学校自主权的不断增加,笔者认为,对现有中学内部行政机构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素质教育呼唤教育研究。“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科研是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青年教师特别是名师的重要途径,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基础。在基础教育改革加速的今天,教育研究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建立一个负责组织和管理中学教育研究的职能机构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一些办学理念先进、重视教育科研的学校早已建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等机构。有的叫“研究室(处)”,有的叫“教研室(处)”或“教学部(处)”,但行使的职能大同小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注重教育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了突出教育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学校大胆创新整合内部组织机构,成立了信息研究部,由两名校长助理分别担任校长和副主任。有一个博士后,一个博士,两个硕士,一个高中老师。笔者认为人大附中重视教育科研的成功做法值得很多学校学习和借鉴。在办学条件相对较好、规模较大的学校,将原Di管理的教育科研从教导处(教务处、教务处)剥离出来,成立新的教务处(教研室),具体指导和管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值得探索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此,我国确立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推广和网络“校校通”工程的全面推进,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的管理维护等都需要相关机构来管理。有鉴于此,一些学校新成立了信息中心等行政组织,由擅长网络技术、懂得管理的老师担任中心主任,全面负责管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设备的购置与维护。许多学校,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都设立了信息中心。从运营情况看,发展势头良好,值得借鉴。上海市金彩高级中学袁晓明校长认为,学校的功能主要是开发并为学生提供他们可以选择的最好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包括物质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即师资力量。基于以上认识,学校从内部管理架构改革入手,突出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资源部门负责全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袁校长表示,学校资源部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了开发利用中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该校人力资源部有招聘、考核、奖惩、培训、流动五大职能。人力资源部的设立适应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教育市场化的需要,起到了优化人力资源的作用。湖南耒阳一中是学校机构设置的历史先例。它在学校里设立了一个监督办公室。督导室聘请了三位退休到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担任督学。督导室的主要职责是:一是对学校的决策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决策者和执行者进行评价;二是调查指导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监察室还建立了监察公报制度,真正做到了监督指导,科学民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在学校内部,本着追求效率和效益的原则,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各学校要坚持根据自身实际设置岗位,将学校内部原有的行政组织机构进行合并、整合和组建,要提到学校内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