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软暴力的成因

校园软暴力的成因

相信很多人都在新闻里看到过关于校园软暴力的报道。校园软暴力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心理也对学校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校园软暴力。下面分享一下校园软暴力的原因。

校园软暴力成因1校园软暴力成因

校园安全知识:

青春期儿童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不稳定、容易失控、自我调节能力差是普遍现象,也是青少年暴力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除了生理因素,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对暴力的认知出现偏差。偏差的出现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包括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大程度上,校园欺凌的根源在家庭:“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有暴力倾向的孩子都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或者家庭优越,认为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能摆平;或者家境不好,有过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导致孩子的模仿。”

做事没有程序规则,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缺乏沟通等社会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为校园欺凌的滋生地。比如电影、电视剧中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情节,网络游戏中大量的打架、杀人的情景,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心理免疫力”。换句话说,当孩子接受并习惯了暴力环境,暴力对他们来说就是正常现象。一旦现实生活中出现矛盾,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将暴力运用到现实中。毕竟青少年心智发育不成熟,辨别能力不足,容易造成思想混乱。

校园软暴力的成因2如何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

一、校园软暴力及其危害

什么是教育中的软暴力?教育中的软暴力是相对于教育中的硬暴力而言的,即学生不打、不骂、不惩罚学生,而是以写检讨、罚抄、挖苦等方式进行惩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甚至付出结束生命的代价。教育中的软暴力最大的特点就是伤害时间长,软伤难愈。硬暴力体罚伤身,软暴力伤心。有些同学即使过了十几年,还是有受伤的阴影。老师经常批评学生,教育成了教训,学生看到老师如履薄冰,不寒而栗。更严重的是,在批评的时候,他总喜欢带上从来没有、每次都有、总是没有、什么都没有之类夸张的字眼。这些行为给学生造成了无形的心理伤害,让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抑郁,不自信,无望。教育软暴力的危害不容忽视。经常被老师侮辱和讽刺的学生,会变得不合群,孤僻,沉默寡言,对学习失去兴趣,讨厌学习,甚至逃避学习。

二、如何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

为了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消除校园软暴力的温床,防止学生受到软暴力的伤害,教师不敢越界。我们已经关注了一个、两个、三个和四个项目。

(一)达到一个* * *知识是前提。

校园软暴力的发生,说明一些老师的观念并没有真正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标准》(试行)为依据,统一思想,达成* * *认识: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管理,避免形式主义,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更多地走进生活,开阔视野,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2)始终注重两个教育是基础。

一、师德教育常抓不懈。我校利用每月师德教育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反复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标准》(试行)等文件,并组织教师学习后进行讨论交流。老师已经明确哪些是违反师德规范的,哪些是违反教育规律的。通过学习内化自己的行为,让老师尊重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对学生心灵和精神的高度尊重和关爱。老师不要动不动就冷嘲热讽,损害学生人格。爱学生不仅是教师高尚道德的体现,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之间的通道,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照亮学生心灵的希望之光。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学,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从思想上就能有效杜绝教师软暴力错误行为存在的土壤。二是抓法律法规教育。我校利用校本培训的时间,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教学水平。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倡导教师十条、教师行为十条禁令、教师行为规范第二十条。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了教师的法制意识,使教师依法执政,为人师表。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老师们认识到校园软暴力是违法行为,是变相体罚。教师真正认识到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强化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诚信、融洽、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明确自己是爱学生的,真正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从教学行为上遏制了软暴力的发生。

(3)完善三大体系是保障。

第一,不断完善师德考核制度。把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师德考核中,只要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软暴力行为,就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允许任何人参加年度考核评优。二是修改教师评价制度。我们修订了教师综合量化评价方案,将教学成绩作为主要因素。在评价方向上,我们改变了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来评判老师的方式,从一个侧面减轻了老师的压力,让老师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建立健全奖惩制度。逐步完善师德标兵、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先进个人等评选制度,十佳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通过开展师德标兵、百名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榜样激励、示范带动作用。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与年度奖惩、职称评聘、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挂钩。职业道德考核不优秀的,年终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不得参加各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各类评选、表彰和奖励活动。对于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软暴力,要在学校待岗,并根据情节轻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惩戒,绝不姑息。对因道德失范而违法犯罪的,将视情节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送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四)抓好四项活动是关键。

首先是理论培训活动。通过集体教育、典型引导、自我塑造、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节假日和每周三政治学习日的强化训练,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成长特点,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并收集全县师德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丰富学习内容。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组织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加强交流,引导教师将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与教育改革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与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职业观念,进一步树立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和以德治教的道德意识。通过学习,教师可以在教育管理中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规范教师语言,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性,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是扎实开展师德活动。首先是教师的道德监督活动。建立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完善了日常监督制度,设立了师德监督信箱和师德举报(投诉)电话,发放了师德评价反馈卡,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相关社会各方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和评价,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聘请社区代表担任师德检查员,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赢得社会广泛支持。让教师的道德行为处于社会和家长的监督之下,这样教师的道德行为不会马上改变,教育行为不规范也会得到纠正,从而避免教育软暴力的发生。其次,我们还要进行师德宣誓。每学期利用周一升国旗仪式,组织全校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师德宣誓。让教师用誓言来证明自己的行动,立足岗位,严于律己,做好本职工作,践行承诺,在本职工作中教书育人,注重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三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如今,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学生不断接触社会和各种新鲜事物,会产生很多困惑、迷茫、怀疑、嫉妒、敌视甚至焦虑、不安。为了缓解各种因素带来的焦虑和困惑,给学生一个释放自我的空间,我们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密语邮箱,让学生可以通过信件的方式倾诉自己的烦恼、不满和疑惑,老师也会定期进行指导,帮助解惑答疑。让学生不稳定的情绪变得稳定、积极,让他们快乐、乐观、开朗、满足。此外,我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充实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光,树立自信心,坦然面对各种困难,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家校合作活动。我校不断完善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把学生教育好。每学期召开1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的双向互动,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可以及时沟通,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重点对有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家访。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往往会犯错,但班主任要和家长一起找出错误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达到教育的目的。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放大优点和亮点。人最本质的需求是被肯定。家长和老师在发现学生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好行为时,也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信,看到自己的优点,增进师生家长之间的信任,使师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和顺畅。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必须坚决摒弃教育的软暴力,民主、科学、春风的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