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志班是什么意思(那些宏志班的穷孩子)
“弘治”二字,意为“宏图为党,致远为国。”
2002年,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的安排,教育部牵头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一中和白银市会宁一中开设了两个“宏志班”。此后,宏志班逐渐流传到全国。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筋骨,饿其体魄,空其体魄,乱其行动,故当忍耐,得其所不能。”
意思是说,上帝要赋予这个人重大使命,首先要让他的心痛苦,让他的筋骨疲惫,让他的身体饥饿消瘦,让他饱受贫穷,让他的行动出问题,让他的所作所为天翻地覆。然后通过这些困难使他的内心警觉,性格坚定,增加他原有的才能。
相信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可怜孩子的心声!
然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穷人家的孩子能否坚定信念,收获才华,从底层泥淖中挣扎出来,谁也说不清楚。毕竟清北毕业的学生未必买得起清北的学区房。
学者们所面临的时代困惑可能是史上最强的,这些笑话所带来的焦虑和危机感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被无限放大。
贫困是笼罩在许多贫困儿童头上的一朵乌云。他们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冲破云层,才能得到阳光。去年高考的时候,网上流传着一条新闻。
云南会泽考生崔以669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在一个工地上陪着泥巴。
当快递员把通知单送到他面前时,小伙子停下手中的活,害羞地用外套擦了擦手,在通知单上签了名。不识字的父亲让妻子把通知的内容读给他听,一家人坐在堆满建材的工地上很开心。
与此同时,另一位名叫熊轩昂的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在接受采访时是这样说的:
“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进好学校了。你看,我属于中产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出生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所以很多外地孩子或者农村孩子在教育资源上享受不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决定了我学习的时候真的可以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当今顶尖的学者都是这样。一般来说都是家里好的厉害的。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没有知识也改变不了命运。
我父母是外交官。怎么说呢?他们从小就给我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我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培养,我觉得是潜移默化的。"
相比之下,我们一方面为崔考上北大的努力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感慨熊之言的深刻道理。
命运从来都是不公平的;资源永远会向少数人倾斜。
在生活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贫困家庭的孩子要想冲破头上的贫困之云,真的要付出无数辛酸的血泪。
穷人可能越难有贵子,但争取中产阶级还是大有希望的。前段时间教师节,一个老师的传奇故事传遍了网络。他就是陈丽群,杭州薛军中学的前任校长。
退役后,他谢绝了私立高中200万的工资,毅然投身平民教育理想,选择在贵州山区的中学任教。
关于教育,他说了下面这句话。
“钱总会花,材料总会用光。只有培养农民的孩子,才能使家庭的贫困不至于遗传。”
2001陈校长在杭州长河高级中学创办了浙江省第一个宏志班。
当时正在小作坊打工的董拥军突然接到电话让他回家,家里有客人。
那天下着雨,但他没想到,站在他身边的这位长辈,是来通知他被宏志班录取的陈校长,也将是改变他一生的人。
初来乍到的陈校长怎么也想不到,这间泥瓦多、漏风多的土房,竟然是董拥军的家。由于父亲常年赌博,董永的军人家庭几乎身无分文。
宏志班开课后,宏志生的人格问题逐渐显现。有病,自卑,不愿与外界接触。为了提高弘治学生的品格,陈校长亲自教导学生如何生活,如何读书。在他的建议下,同学们成立了铜管乐队和长跑队,孩子们渐渐变得阳光、乐观、自信。
在陈校长的努力和坚持下,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冲破了枷锁,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成绩回报校长,告诉他:“你没有看错我。”
写在最后: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200年前的《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只有这句话送给天下所有奋斗的孩子。祝你一路披荆斩棘,不辜负家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