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洛克菲勒在哪里——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出生于美国纽约里奇福德。他们家在18世纪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约翰的父亲比尔是一个放荡的假毒贩,这使得他们一家人搬来搬去,过着非常不稳定的生活。1853年初,洛克菲勒一家搬到了俄亥俄州草原上的小镇。次年,15岁的约翰进入中心高中,同学们都叫他“约翰D”(因为他在作文上签了自己的名字)。约翰是一个出色的辩论者,他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头脑清晰。他有一个密友,名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参议员和党的领导人。另一个朋友是达尔文·琼斯,他们在青年时代成为了三剑客。
约翰·D对音乐如此着迷,他甚至一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当时他和父亲有一个特别的约定:借给他小额贷款,但是要收利息。虽然这笔钱只相当于他坐车来回的费用,但他从来没有因为生意上的事情动过感情。当约翰·D·洛克菲勒16岁时,他开始面临困难时期。他打开全市工商企业名录,仔细查找知名企业。每天早上八点,他离开住处,穿着黑色睡衣,一套高挑的硬领西装,打着黑色领带,去参加新一轮的预约面试。尽管一再遭到拒绝,他还是日复一日地去了——一周六天——连续去了六个星期。那时克利夫兰的人口大约是三万。洛克菲勒说,他走完上市公司后,又从头开始了。有的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是没有人愿意雇佣一个孩子。但洛克菲勒是个固执的人,越是失意,越是坚定。
1855 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了从事农产品运输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第二任老板亨利·b·塔特尔见到了他。他需要有人记账,所以他请洛克菲勒午饭后再来。洛克菲勒喜出望外,一步一步跳了出来。之后,直到老了,他依然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午饭后,他见到了大老板艾萨克·l·休伊特。此人在克利夫兰拥有大量房产,是克利夫兰铁矿公司的创始人。他仔细看了男孩的笔迹,说:“留下来试试。”老板让洛克菲勒脱下外套马上工作,却不提工资。他花了三个月才拿到第一次补发的微薄报酬。洛克菲勒一生都把9月26日作为“就业日”来庆祝,比他自己的生日还要热烈。
洛克菲勒埋头于发霉的账本。他每天天一亮就去上班,办公室点着一盏昏暗的鲸鱼油灯。他说,“因为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簿记员,所以我学会了非常尊重数字和事实,不管它们有多小……”后来,公司让洛克菲勒负责支付账单。他接手工作后,仔细一查,“比花自己的钱还多。”有一次,在隔壁上班的老板递给他一张长长的、未开支票的管道铺设账单,让他付钱。他发现几分钱不对,洛克菲勒被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震惊了。此外,年轻的洛克菲勒还为休伊特收取租金。他不仅耐心有礼,还表现出了像牛头犬一样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债务人把钱交出来。内战爆发前,大多数企业只经营一项业务或生产一种产品,而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则代理各种商品的销售。1855结束时,休伊特给洛克菲勒50美元作为他前三个月的工资,相当于每天五毛钱多一点。然后休伊特宣布助理簿记员的工资将涨到每月25美元,或每年300美元。
洛克菲勒的私人生活和他在公司的生活一样,也是被账户支配的。他觉得数字很简洁,很讨喜,于是把公司的商业原则运用到他个人的精打细算中。1855九月份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花了一毛钱买了一个红色的小本子,他称之为账本A,详细记录自己的收支情况。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账本A作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品。50多年后,当他拿出来一页一页翻看的时候,几乎热泪盈眶。这本书被放在一个贵重物品保险库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账本A还告诉人们,洛克菲勒从小就是一个热衷于行善的人。工作第一年,他把工资的6%左右捐给了慈善机构。到他20岁的时候,捐款比例已经超过了收入的10%。
1857年,17岁的洛克菲勒升任总簿记员,年收入提到600元。他满怀信心地尝试做面粉、火腿和猪肉生意。虽然数量很少,但他总能获利。1858年,洛克菲勒的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建议他和自己合伙经营经销农产品,初期投资每人2000元。洛克菲勒以1000%的利息向父亲借了1000元,用自己的钱和克拉克合伙在何琳街32号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18岁,成为一家贸易代理公司的合伙人。
-加入石油行业。
早在18世纪,印第安塞内卡部落就开始使用石油。19上世纪50年代,三十出头的中学校长兼律师乔治·比斯尔(George bissell)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成立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Pennsylvania Petroleum Company),并在当地采集油样,送到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小本杰明·西利曼那里进行测试。检测报告证明,这种油可以炼制成优质的照明用油,还可以生产很多副产品。1859年8月28日,石油终于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口探井中流出。
虽然洛克菲勒后来对石油有极大的热情,但他逐渐从经营农产品转向石油。是克拉克的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把洛克菲勒拉进了这个行业。安德鲁斯是照明油专家。他认为煤油会比其他光源更亮,市场会更大。为了寻找赞助商,安德鲁斯经常去克拉克和洛克菲勒的办公室。但每当安德鲁斯说起炼油,多疑的克拉克就打断他说:“我告诉过你,没救了,我们不会拿出钱来的。”安德鲁斯闯入洛克菲勒的办公室,再次兜售他的想法。洛克菲勒第一次投资铁路股获利,手头刚好有一笔钱。他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他动员克拉克投资4000元作为新建炼油企业——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一半流动资金。
洛克菲勒把炼油厂选在了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上,这是一条狭窄的水道,距离克利夫兰市区一英里半,流入凯霍加河。这条铁路连接了克利夫兰和纽约市,并给了它一条连接宾夕法尼亚油田的宝贵通道。因为水陆结合,洛克菲勒利用了自己运费低的优势。不久,金斯伯里河边出现了一系列炼油厂。安德鲁斯对商业一窍不通,所以他让克拉克和洛克菲勒负责商业,自己负责炼油。洛克菲勒非常关心实际的石油提炼过程。他经常早上六点走进制桶车间,把油桶一个个推出来。榨油后,还会剩下一些硫酸。洛克菲勒计划用这些残渣生产化肥——这是他第一次想到用废物来生产副产品。不到一年,炼油业务成为他们公司最赚钱的业务,洛克菲勒抓住机会大展拳脚,一头扎了进去。
1860年,洛克菲勒代表一批炼油资本家前往泰茨维尔油田,以保证其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他在油田看到,为了把原油运到铁路上,人们把原油装在桶里,用大车拉着走上崎岖的乡间小路。满载石油的车队在车辙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许多油桶从车上掉下来,摔成了碎片。原本田园的山谷变得漆黑一片,井架、油罐、机舱和摇摇晃晃的小屋杂乱地挤在一起。油区充斥着赌徒和妓女,道德败坏,如同地狱。就像早期的淘金热,他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散漫。洛克菲勒代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是更理性的阶段。他收集了尽可能多的信息,决心在这个被上帝遗弃的地方做一个道德捍卫者。
-买了自己的炼油厂
当初钻石油就像彩票一样:谁也说不清石油是不是昙花一现的奇迹,会不会给人类带来长远的利益。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下,大部分产油商都想尽快把油从井里抽出来,而不是建立一个产业。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长远的前景。第一次去宾夕法尼亚,他觉得石油勘探的结果真的难以预料,炼油似乎既安全又有序。不久之后,他进一步确立了信念,即炼油是从这个行业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关键。
洛克菲勒非常喜欢书,这让比他大近十岁的克拉克看不起他,认为他死板,像个小职员。起初洛克菲勒忍了,但最后还是和克拉克分手了。至于分手的原因,洛克菲勒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他非常生气,因为我贷款扩大炼油业务,好像得罪了他。”洛克菲勒看得出克拉克缺乏勇气,欠银行钱的时候担心得要死。他觉得这个胆大包天的年轻人会把公司的所有资产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大怒。1865 65438+10月,在一个叫皮托尔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油田,城市很快就神奇地出现了。这成为洛克菲勒与克拉克决裂的催化剂。洛克菲勒让克拉克再签一张欠条,克拉克很生他的气:“我们一直在借钱发展这个石油生意,我们借的钱太多了。”洛克菲勒毫不退让地反驳道:“只要借钱能稳步扩大我们的业务,我们就应该借。”克拉克试图吓唬洛克菲勒,威胁要分手;洛克菲勒已经决定摆脱克拉克和代理交易,他正在动员安德鲁斯与他合作。
几周后,他和克拉克又吵架了。2月1865,1日,洛克菲勒邀请了几个合伙人到他家,推荐了他的迅速发展炼油厂的政策——这是克拉克很讨厌的。结果公司散了,大家都同意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克拉克在拍卖会上请了律师,洛克菲勒亲自操刀。拍卖的底价是500元,但很快就涨到了5万元——超过了洛克菲勒预期的炼油厂价值。最后涨到72000元,洛克菲勒毫不犹豫的报价72500元。他知道这件事将决定他的一生。拍卖结束后,他把自己在代理公司的一半股份和那72500元钱都给了克拉克。尽管如此,他还是赢得了第一名:26岁时,他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够提炼500桶原油——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之一。
1865 65438+2月,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开设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四年后,这两家工厂以合股形式命名为标准石油公司,注册地在俄亥俄州,洛克菲勒任总裁。后来,洛克菲勒为了实行完全垄断,接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涉足管道运输业,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1878年8月,安德鲁斯和洛克菲勒在股东分红问题上产生分歧。洛克菲勒不能容忍那些喜欢获得更多红利,却不想把收益投入再生产的董事。安德鲁斯以转让公司股份相要挟,洛克菲勒按照他的要求以654.38+0万元买下了他的股份,从此独自掌管公司。
洛克菲勒于1864年9月8日与当年高中同学、24岁的劳拉结婚。虽然他积累了巨额资金,但在婚戒上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费用记在账本b的“杂费”项下,洛克菲勒一直怀念这段时光,一直珍藏着他们用过的第一套餐具。
-抢占全球市场
65438+80年代初,标准石油长期垄断全球,洛克菲勒名扬海外。为了研究国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于1882年派遣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到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注意到石油“比商业史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产品都更容易渗透”,利比说服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很多国家,我们要先生产油灯,然后教当地人如何使用煤油。”利比非常满意地看到,在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小册子被翻译成中文后,满载着标准石油公司产品的小舢板逆流而上,向中国内陆深处驶去。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该公司低价出售了成千上万的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送给第一次购买煤油的顾客。
然而,自从原油从濒临大海的俄罗斯巴库涌出后,到上世纪80年代末,巴库郊区已经聚集了200多家炼油厂,低价煤油迅速涌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美国驻巴库领事J C .钱伯斯是标准石油公司派来收集信息的。他警告说,俄罗斯人“野心勃勃,想把美国石油赶出世界市场”。洛克菲勒很惊讶。为了报复俄罗斯人,他使用了他惯用的重型武器:降低整个欧洲的油价,并开始了一场恶性的宣传攻势,使人们怀疑俄罗斯煤油的安全性。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了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成立自己的海外组织。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英美石油公司,并很快垄断了英国石油业务。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市场。他还在鹿特丹建了一个石油运输站,签订了向法国供应所有需要的原油的合同,购买了荷兰和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在印度策划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654.38+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标准石油公司为了在亚洲抢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罗斯煤油。它最终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商务办事处,并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派出了许多代理人。从此,竞争成为国际石油行业不可改变的事实。此时的标准石油公司拥有65438+万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石油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集生产和商业于一体的组织。
为了让大家相信他是一个高尚的商人,洛克菲勒对高尚的定义是:信守合同,及时支付账单和债务,公平对待小股东,从不发行哑股。为了标榜自己的清白形象,他一次次坚持自己的商业信誉和赔偿规则。事实上,处于帝国顶端的洛克菲勒也建立了广泛的情报网络。他从当地代理人提交的月度报告中提取厚厚的分类卡片,这些报告记录了独立石油销售商在其领地内出售的每桶石油的来源。标准石油间谍收集的大部分信息来自杂货店和铁路运输代理商。在26号百老汇,巨人可以在最偏远的角落看到他的王国如何与对手竞争。当时,标准石油公司最常用的策略是散布大量谣言,声称为数不多的独立卖家正在苦苦挣扎,很快将无法供应石油,以吓跑他们的客户。
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无愧于良心,洛克菲勒需要祈祷一个崇高的主题:以低廉的价格为人类带来光明。早年在油田看钻井的时候,他默默地盯着井,慢吞吞地说:“这是穷人的光。”这样的话在他的信中随处可见。洛克菲勒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在烛光下读书。他理解廉价煤油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他执着于用低成本高收益的生产来保持市场份额,所以不惜暂时降低利润。正如他自己所说:“标准石油公司一直记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提供最好的服务,满足于业务的大量增长,而不是增加利润来诱导别人与我们竞争。”洛克菲勒知道,如果他太贪心,别人会用其他产品代替煤油。
1883年,以J N Pieter为首的商业集团通过管道向匹兹堡输送天然气。洛克菲勒很快发现天然气是石油业的补充。他建议标准石油公司在这一领域发展。两年内,标准石油公司将天然气从宾夕法尼亚州西部输送到俄亥俄州和纽约州的城市。到了90年代,洛克菲勒已经秘密掌管了泰特斯维尔、石油城、布法罗等13地区的天然气公司。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成立了天然气信托,洛克菲勒是其最大股东。
-面临困境
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25年后,美国还没有发现大油田,所以人们总是怀疑洛克菲勒帝国是否稳固。洛克菲勒长期纠结于两个截然相反的噩梦:要么石油耗尽,让他的输油管道和炼油设备无所事事;或者被大量廉价石油淹没。在19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紧张的高级经理会议上,甚至有人建议标准石油公司退出石油行业,转而从事更稳定的业务。听完这番悲观失望的演讲,洛克菲勒站起来祈祷道:“上帝会赐予我们一切。”他确信石油应该埋在地下是有原因的。
虽然标准石油公司在炼油、运输、销售方面无所不能,但直到19的80年代初,它只有四个石油生产基地。由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油田已经枯竭,洛克菲勒担心他可能不得不改用俄罗斯原油,这将削弱甚至彻底摧毁标准石油公司。于是洛克菲勒开始督促手下在1884建立原油储备。一个转折点出现了。1885年5月,一支勘探队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马乐镇寻找天然气时意外钻探到一个油田。到那年年底,超过250座石油井架在这一带拔地而起,延伸至印第安纳州。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油的化学成分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燃烧时会在灯上形成一层膜。更何况它的硫化物含量过高,会腐蚀机器,发出难闻的气味。但洛克菲勒仍然对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的油田充满信心。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他在6月1886请来了一位名叫Herman Vlachy的德国著名化学家,交给他的任务是去除马乐原油中的异味,使其变成可以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此时,标准石油公司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你相信弗拉奇会成功,买下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交界处的所有土地吗?还是冒着损失一大笔钱的风险直到弗拉奇完成他的实验?洛克斐勒虽然一向谨慎,这时却表现出远见和勇气,他决定在马乐石油公司身上下大赌注。这遭到了董事会中以普拉特为首的一批人的反对。为了打破僵局,洛克菲勒在董事会上提出:“我用我自己的钱做这项投资,承担两年的风险。”他承诺支付300万元——相当于1996中的4700万元。“如果两年后成功,公司可以把钱还给我;如果失败了,我来承担损失。”
标准石油公司花费数百万美元购买了马乐的油田并铺设了输油管道。当时这种“臭鼬油”每桶只卖15美分,没有市场,但公司还是备货。到1888,库存将达到4000多万桶。当然,洛克菲勒在这场赌博中并不仅仅依靠化学家。他还到处寻找这种发臭的油的新用途。
他派出一批推销员和技术人员,动员铁路公司用油代替煤作为机车燃料,并说服旅馆、工厂和仓库用油代替煤炉作为燃料,但这些业务并没有增长。最终,到6月底1887,Vlachy成功用氧化铜脱硫法处理马乐原油,生产出上市煤油。该公司全力以赴投资石油生产。洛克菲勒重获生机,开始了这个行业前所未有的并购。1890年,他吞并了联合石油公司和其他三家大型石油生产公司,控制了宾夕法尼亚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的30万亩土地,从而成为这个行业的头号霸主。
-创建芝加哥大学
在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石油工业之后,“大型垄断企业的鼻祖”洛克菲勒成为了镀金时代的象征,也因此成为了批判的焦点。1888美国大选期间,许多地方爆发了针对各种托拉斯的抗议活动,包括石油、威士忌、糖和数十种其他贸易托拉斯,迫使两党在其政策纲领中严厉谴责经济集中。
在这种愈演愈烈的批评声中,洛克菲勒再次受到政府的严格审查。直到1888,纽约州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才意识到,在调查标准石油公司时,与洛克菲勒打交道是多么困难。一位送传票的司法官员来到26号百老汇公司的办公室,被告知洛克菲勒不在城里。他来到西街54号,被告知洛克菲勒确实在家,但没有客人。为了防止大人物一大早溜走,服务员在洛克菲勒的门廊下凑合了一夜。然而,当他第二天黎明按门铃时,他被告知洛克菲勒先生已经离开了。为了指示洛克菲勒如何应对纽约的参议院听证会,标准石油公司聘请了一位名叫约瑟夫·乔特的著名律师。两人见面时,洛克菲勒热情地打了个招呼,然后他靠在长椅上,露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乔试图询问他对公司事务的看法,但洛克菲勒守口如瓶,这使乔非常沮丧。
2月1888日上午,48岁的洛克菲勒穿着大衣,戴着帽子,在乔的陪同下,来到纽约市最高法院挤满人的法庭。乔很快发现他根本不用担心。洛克菲勒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商人一样,擅长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他也变成了一个茫然健忘的家伙,和蔼可亲却又有点迷茫,像是迷失在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巨大迷宫中。向洛克菲勒提出问题的是委员会的法律顾问罗杰·普赖尔。他盯着洛克菲勒,用手指指着他以示谴责。洛克菲勒始终保持冷静,这让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洛克菲勒在证词中首次提供了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起草的信托协议,披露了8名现任受托人的姓名,并透露了该公司当时拥有的700名股东。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列出了信托所属的41家公司——其中很多公司之前从未披露过这种关系。为了反驳标准石油公司是垄断企业的说法,洛克菲勒提交了一份111的竞争炼油厂名单,还讲述了自己与俄罗斯石油工业激烈竞争的感人故事。
然而,无论洛克菲勒提供的证词多么优秀,该委员会的报告仍将标准石油称为“这块大陆上最难对付的金钱实体”和“原始信托”。洛克菲勒不得不捐很多钱,但他捐款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他收入的增长。他花了几年时间,学会了以一种系统的、科学的、与其财富规模相称的方式捐款。他创建了芝加哥大学,并最终确定了他未来的工作是慈善家。
但是他不想把这所大学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洛克菲勒不喜欢在公共场合露面,所以威廉·何晓乐·哈珀校长最终说服他参加了7月份的建校五周年庆典1897。主办方说他不会演讲,只是放松一下,在校园里偷偷欣赏一两个小时。这一天,3000多名衣冠楚楚的学生和教授涌入校园。只有一个人穿着普通的衣服,戴着丝绸帽子,像小时候一样眼睛盯着地面走路。当他走上主席台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隐居的美国传奇人物身上。第二天早上,洛克菲勒骑上自行车,穿着运动服参观了校园。
1895,5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逐渐而平静地退休,把事业留给了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