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的突出心理特征。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转型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渴望摆脱大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年人把自己当“孩子”,冒充成年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往往对一切都持批评态度。逆反心理虽然不是不健康的心理,但是反应强烈的时候就是变态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学,但具有改变态度心理学的一些特征。如果不及时纠正,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一、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很多,其中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首先,传统观念影响了一部分家长。中国长期存在的家长专制思想在部分家长中依然存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主见,否则就是“不听话”“对立”。所以孩子不会或很少把父母当知己,害怕做错事后被父母责怪。很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了错事之后,最反感的就是父母的指责,而反感的原因就是父母的霸道和生硬。其次,家长的误解导致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家长缺乏共同的心理学知识,对孩子的教育急于求成,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往往忽视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在孩子有过错的时候,不去分析错误,不去和孩子讨论补救办法,反而责骂甚至殴打孩子,让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感到孤立和叛逆。再次,家长和孩子缺乏双向沟通,产生思想矛盾。随着中学生的成长,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要求他们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想受到太多的控制。有些父母为了孩子的保护,什么都为孩子做,这样孩子对独立的渴望和父母不恰当的善良和关心,就会导致思想上的冲突和矛盾。也许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很少和孩子交谈交流,只是制定一些严格的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因此,由于孩子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同时,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导学生一定要想什么做什么,根本不和学生交流,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中学,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老师不多。几乎所有老师都是从升学率的角度考虑问题。老师的不断施压,让学生的心理负担与日俱增,甚至学生的逆反心也在累积。会在一定时期内发布,有些会过于偏激。很少有老师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给学生传授知识,疏通学生心理,帮助学生释放抑郁。事实可以证明,受欢迎的老师比不受欢迎的老师效率高得多。此外,大众媒体的一些不当渲染也是导致逆反心理的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对叛逆者的个人行为进行了极大的美化,夸大了他们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欣赏电视和漫画中描述的“叛逆英雄”。问卷显示,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中,“学习和教育不当”占10.5%,“家庭教育不当”占15.55%,“媒体渲染不当”占7.5%,“以上三种综合因素”最高,占66.5%。可见,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形成与三者密切相关。另一项调查显示,最让父母担心的前三种叛逆行为分别是:1,早恋;2.自理;3.逃跑。二、主要对策逆反心理不利于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人格,使其无精打采、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幻想破灭。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转化为病态心理的犯罪心理。因此,在逐步消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时,应采取以下对策:1。平等民主的教育是消除逆反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孩子,平等友好地与孩子交谈,千万不要独断专行。孩子希望父母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教育自己。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希望父母给予理解和帮助,引导他们明白犯错的原因,引导他们吸取教训。2.很多青春期的学生,脾气从温顺乖巧变成了暴躁固执,甚至会说一些出格的话,做一些出格的事。对此,家长要做的是:每当孩子说了过火的话,做了过火的事,都要尽量“熄火”,用理智去理解,用情感去感动,千万不要用“火”去压“火”,更不要火上浇油,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