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乌蒙铁军的失踪在网上这么吵?

乌蒙铁军“失踪”事件真相(转载)

作者:逃犯投稿日期:2008年5月31 7: 40: 00访问:5881回复:57

看完文章,真的觉得无比艰难和危险。

从绝望中突围

■秋山

炮兵团团长周大概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陷入绝境。这位1971出生的年轻上校,硕士学历的中校,成都军区老兵先进队主官,在2008年5月17日的夜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身后还有200多名官兵,200多名需要疏散的群众。这让他更加担心。

先从前一天晚上说起。5月16日晚,的徐刚刚把他们从森林公园救出来的十五名老专家送上了直升机。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听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清平乡两个偏远的自然村,还有200多名老弱病残,他们的位置已经成为一座孤岛。在他们的上方,悬浮着两个堰塞湖,随时可能决堤,必须尽快营救。

已经晚上八点了,更别说黑漆漆的路了。许和官兵们已连续奋战了三天两夜,疲惫不堪。但他毫不犹豫地带领200多名官兵出发了。他已经预感到,如果他不赶紧进去,恐怕就进不去了。它将成为一个死亡地带。

团装备部主任、后勤部副主任张开顺在前,殿后,周自然是总指挥。他们以急行军的速度冲进去,一路上的危险来不及细说。到达后,剩下的200人被迅速组织起来。周发现,留守的灾民大多是老弱病残、孕妇和儿童,他们是最弱势的群体。这使得护送任务更加困难。

5月17日清晨六点,许带领战士扶老携幼上路。以8名战士为先锋,随后是和徐以及其余200名官兵和200多名受灾群众。沿途塌方、滑坡险情不断,道路被岩石和倒下的树木越封越紧。队伍缓缓前行,抬头望去,悬崖濒临坠落,他们一脸狰狞。

当我离开清平乡大概两公里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路了:昨晚他们来的时候,是一个浅浅的堰塞湖,可以过。此时,一个宽200多米的堰塞湖已经形成,湖深约60厘米。水流湍急,情况危急。

周第一次考虑用废弃的汽车轮胎做船来载人,但是水很大,而且还在继续上涨。一旦轮胎翻覆,人民的安全和士兵的安全让他不敢冒险。

作为先锋,张开顺立即找来一根钢丝绳,让两名水性好的战士将钢丝绳两端固定在湖两头的大石头上。然后,一些官兵用钢丝绳手拉手下到水里,组成人墙,一个个护送遇难者。一个虚弱的女人走到半路,却被水冲走了。幸运的是,士兵们护送她并把她拉了过来。

没想到,走了两公里,危险又出现了。又一个200-300米宽的堰塞湖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水流湍急,而且比前面的堰塞湖还要深得多。昨天还在发芽的树都淹没在看不见的地方,所以人们不会越过他们的头。出山的唯一道路被中断了,于是周不得不命令的队伍绕道另一个地方。没想到是悬崖!当时,官兵们进退两难。

沿路返回,等待救援!许吩咐道。然而,当张打开先遣队,回到先前的堰塞湖时,才发现水面已经上涨,无法用钢丝绳跨越。换句话说,他们不能原路返回。

至此,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完全中断,无法求助。

张开顺找了一根带子系在一名战士的腰上,拉了一下,让他入湖试深度。士兵砰的一声跳进水里,消失了。张开顺大吃一惊,赶紧抓住绳子,把他拉了上来。吐了一口水后,战士告诉张开顺,这个湖至少有两米深,过不去。

张开顺向周汇报了的情况。周和一时进退不得,陷入了绝境。紧随其后的受害者看到这种情况时,都脸色苍白,惊恐万分。周一边安抚着受害者的情绪,一边迅速考虑着突围的方案。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反复告诫自己要冷静。他抬头看了看周围笔直的悬崖,然后看了看手中的地图。看来唯一可走的路就是爬悬崖了。

悬崖与水面之间的绝对高度为1100米,难度非同一般。他命令先遣队向前攀登探路。队伍爬到一半时,前面探路的战士惊恐地向他报告,山体断了,两边有80多厘米的裂缝,裂缝深不见底。周简直不敢相信。他爬上去亲自看了看。果然,他看到一条十多尺宽的裂缝,两边是刀削的悬崖,中间是一条只有六十公分宽的路。

这边,我们得走了,我们得走了。这是唯一的活路!

张凯带着八名战士在前面爬,用砍刀在爬的路上砍出一个山麓,让后面的人踩得稳。让人紧张的是,获救的226名遇难者中,有35人伤势过重无法行走,2名孕妇无法行走,8名已经筋疲力尽的孩子无法行走。这45个人需要士兵来抬。“绝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许命令战士们轮流抬着这45人继续爬行。因为好几天很少吃饭,一个战士背着一个孕妇的时候脚下一滑,背着那个孕妇就要掉进山涧了。跟在他后面的周急忙爬过去,把那个士兵拖了回来。看着眼前的一切,灾民们吓得脸色发白,再也回不来了。

这时山腰传来轰鸣声,直升机在低空盘旋搜救。随着直升机掠过的轰鸣声,山顶的巨石如暴雨般落下。大家眼巴巴地看着搜救直升机翻山越岭,只能屏住呼吸不敢呼叫。因为整个山体已经松动,轻微的震动就可能导致新的滑坡。一旦脚下的山再滑坡,他们都会死。

张开顺在前面,在后面,和徐整个队伍小心翼翼地在狭窄的田埂上一步步前进。大多数时候,他们需要使用所有的肢体。又一架直升机飞了进来,伴随着轰鸣和震动,山腰上“轰”的一声巨响,扬起滚滚尘土。周的脸上布满了汗水。他看着路的两边,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死神张着大嘴等着他们。他只是悬着一颗心,带领队伍走完这条1.5 km的山路,用了三个小时。

当他们惊魂未定地到达白云寺附近的一座山上时,发现前面已经没有路了。周心想: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留在山上,一旦大家都筋疲力尽,谁也出不来了!我们必须设法马上离开。

张带领八名战士手持大刀,在密林中劈开一条路。经过三个小时的艰苦跋涉,一条尚未完全断的村道出现在眼前。周飞快地看了看地图,发现这条路竟然直通天池乡。他感到一阵喜悦。晚上八点左右,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天池乡。

但目前却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局面:天池乡已经被泛滥的湖水吞噬。现场除了天池中学的大门,只剩下七十多岁的退休教师王老师。虽然堰塞湖上有两个木筏,但我不敢在黑暗中贸然使用。

周只好命令就地扎营,等待天亮。

上帝根本不管他们的辛苦和劳累,打雷下大雨。他们从废墟中翻出一块防水布,搭起一个简易帐篷,让伤员和孕妇躲起来,其余人在大雨中等待。

我设法熬到天亮。许和张开顺再次带领官兵突围。天池乡仅存的老人王老师成了他们的向导。又经过一天漫长的徒步,18日晚7时左右,周带领官兵和受灾群众226人,终于全部脱离危险,到达汽车相对安全的马尾乡。

此时,距离他们6月17日早上7点出发已经过去了36个小时。这36个小时就是后来网上热议的“乌蒙铁军”失踪事件。

我想,喜欢炒作的人永远不会明白,这支队伍是如何在绝食三天三夜后,在死亡的道路上救出226名意志坚强的人的。而周这位年轻的上校又是如何在绝境中冷静下来,指挥队伍突围的?

当周向讲述这段经历时,他觉得语言无法表达。他拿起桌上的录音笔和笔记本当模型放在身边,告诉我他们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堰塞湖在前面,悬崖在左边,堰塞湖在后退。而我,无论他怎么说,都不可能在那里。我知道灾难不是想象可以到达的。

我就问他,你当时觉得害怕吗?

他说,不,我只是觉得压力很大。这么多人,这么多官兵。我必须安全地把他们救出来。我一个人无所谓。

合上书,我试图摆脱我的紧张,所以我和周洪开了个玩笑。我说周团长,当时你觉得你眼镜碍事吗?

周笑着说好,汗水和雨水模糊了镜头。我真希望我不能扔掉它。

这位伟大的上校戴着一副眼镜。

2008年5月24日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