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是什么?1.课堂教学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必然性。
课堂教学的出现必然意味着教学管理活动的出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活动,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感知效率、理解能力和应用技能,必须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管理行为,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渗透着管理因素。教师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效率能否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行为是相互伴随、自然发生的。从实际来看,教师管理能力强,课堂教学效果相应好;课堂教学效果差往往可以在教师的管理能力中找到。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教学与管理的密切关系,因此他们强调教师管理能力的提高,重视课堂教学中管理问题的研究。早在17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很多十人一组,老师会指定优秀的学生来做?十人长?帮助老师管理小组和检查学生?,[1]并且要求老师?巧妙安排时间、科目、方法。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学科性质
(一)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
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学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学理论中涉及的一个重要范畴。因为课堂教学管理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的,具体来说,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理论与学校管理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因此,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理论和学校管理的边缘学科。这门学科的性质不是教学论和学校管理机械的关系,而是两者的综合性质形成的具有新研究领域的学科,即两者的综合性质不是吗?身体变化?,但是?化学变化?。
同时,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理论和学校管理不断深化和细化的结果。近年来,许多教学理论著作中都有专门章节论述课堂教学管理。例如,在田惠生和李合著的《教学论》中,有一个标题?课堂管理?有一章专门分析课堂教学管理;何的《教文》一书中还有专门的一章?教师教学管理理论?浅谈课堂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的著作中,也有人把课堂教学管理作为组成部分之一来论述。例如,刘文秀和王恩铭合著的《学校管理》就有一个专门的章节来讨论这个问题。课堂教学管理?作为章节标题。这一方面说明了课堂教学管理的边缘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必然性。
还必须指出的是,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具有特殊研究领域和特定范畴的学科,不可能被相邻学科完全覆盖。这是因为课堂教学管理有其特殊的矛盾,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几个要素上。这些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这些要素在课堂教学的动态活动中形成了几对互动关系,处理这些关系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说:?科学研究的区分是基于科学对象的特殊矛盾。?[6]
课堂教学管理这一特殊矛盾所形成的特殊研究领域,也可以从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来理解。学校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所以教学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主轴。教学管理分为学校行政系统的宏观管理和教师的微观管理。
也就是说,学校行政系统对教学的管理主要是对课堂的外部、宏观和制度管理;而教师通过课堂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流,使管理更加具体化、微观化、现实化。通过这种直接的交流,学生将个人心理变化和行为活动的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随时调整教学和管理活动,从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保证学生积极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管理的任务必须主要由教师承担,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二)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应用学科。
课堂教学管理是课堂教学实践的产物。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关系和问题都需要一种科学的理论来处理和解决,即课堂教学管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规则,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最大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立足点是为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矛盾提供思路、视角和方法。因此,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课堂教学管理的理论生长点在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没有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产生理论;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管理的全部价值在于指导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没有这项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管理也就无法存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管理的价值在于应用。
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科理论体系的定位。明确课堂教学管理的学科性质,有利于理解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保证所构建的学科体系的科学性。
三,课堂教学管理的理论体系
虽然对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不短,但对科学课堂教学管理的探索却日益活跃,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然而,作为一门学科,课堂教学管理尚未形成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甚至概念体系和研究范围都有待探讨。对此,有人认为构建课堂教学管理的框架体系为时尚早。作者认为,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动力。既然课堂教学管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那么它就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呼唤,是教学理论和学校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
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构建一个课堂教学管理的理论体系,而是如何构建这个体系。根据以上对课堂教学管理学科性质的分析,笔者认为该学科的理论体系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课堂教学管理概述
本文简要叙述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定义、意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发展和研究方法,使读者从整体上对课堂教学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
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方向,目的就是应该达到的预期标准。明确的目的可以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优化环境、组织学生、创造条件,提高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灵魂的绩效。本部分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管理应达到的标准。
(三)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
就像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必须遵循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样,课堂教学管理也必须有客观规律,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性内容。列宁认为:?法是本质或本质的关系。?[7]规律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和必然性,我们要相应地认识和揭示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例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课堂教学管理法的特点和体系。
(四)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管理者应该遵守的准则和要求。制定原则的依据之一是法律,所以原则和法律是密切相关的。只不过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原则是人们根据法律制定的。课堂教学管理的正确原则不仅体现了依法办事的要求,也体现了管理经验的作用。探索和制定正确的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有助于教师按照标准和要求行事,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和谐性原则是本部分要讨论的重点。此外,在这一部分,我们还应讨论实施原则的依据、方法和要求。
(五)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管理者在管理中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正如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样,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也来源于课堂教学管理活动,是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自觉运用,是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结晶,并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应该是多系列的,其中常规的方法有说服、集体教育、自我管理、群体控制、制度约束和环境熏陶。激励的方法有: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等。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类型和应用。在课堂教学管理的理论体系中,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原则和方法是密切相关的。从理论层面和逻辑关系上看,管理法处于上位,管理原则处于下位,管理方法处于下位。
(六)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是一种管理技巧,比管理方法更具战略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师生矛盾、学生纠纷等难以处理的事件。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纠纷,处理好各种事件,必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课堂教学管理的艺术通常包括相互沟通的艺术、化解矛盾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提醒的艺术(眼神提醒、语言提醒、动作提醒)、引导的艺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艺术、评价学生的艺术。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含义、特征、意义和内容。
(七)课堂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用规章制度来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属于常规或基础管理,缺一不可。没有常规管理,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常规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对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行为规范的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这一部分主要论述课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制定方法、内容和实施措施。
(八)创造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树立健康风气,遏制不良学风。同时,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创建和谐班集体的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课堂气氛的内涵、功能、内容和策略。
(9)纠正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优秀学生的一个特征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些学生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需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不断纠正。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特点、内容、表现和矫正策略。
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是什么?1.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的基本原则,课堂的结构和环节,教学的基本方法都属于教学?团结?问题从这个基本要求出发,教师要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组织课堂教学,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预先安排好课堂的结构和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基本的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大家要把握统一性的原则,遵循它的要求,使之艺术化。反之,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支离破碎,失去统一性。
但是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完全有可能会出现千变万化的情况。教材内容不一样,学生对教材各部分的理解不一样,忘记的知识量也不一样。许多情况要求课堂教学决不能机械地循规蹈矩,而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注意在统一的前提下贯彻灵活性原则。所谓灵活性,就是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每节课设计一个理想的程序,写一份满意的教案,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过分拘泥于课前设计好的模式和教案,而应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灵活改变不适,因势利导处理各种问题。根据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用新的思路和方案补救,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做到两头兼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方式要多样化,目的是让全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富有成效。如果教师只注重统一性而忽视灵活性,说明课堂教学缺乏艺术组织。
2.提高趣味性和新颖性的原则
教与学是一项辛苦的脑力劳动,总给人一种厌倦感。因此,教师必须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保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所谓兴趣,就是让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在教学活动上。教师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一步步加深教材,循序渐进;同学们都很关注,兴趣很大。学习?活动上,探幽取宝。
为此,教师应做出以下努力:首先,在学习一门新课程之前,简述该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明确学习该学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特别是要把重点放在本学科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突出的、典型的事实上,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比如简单讲一下物理学家牛顿是如何受苹果落地这一普遍现象的启发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会初步诱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其次,说说学习方法。只要学习得当,努力学习,这门学科虽然难学,但也能学好,让学生感到轻松。最后,在每节课的导入中,要通过提问、提问、讨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就集中在教学活动上。目前中学生?部分科目?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根本原因是学生对那门学科不感兴趣,而不是学生学不好。
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但是,人脑毕竟不是电脑。人脑在接收信息、加工、储存和组合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和兴趣出现了问题。如果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开发智力的过程中一味地灌输给学生,无疑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重视不够,收获甚微。课堂教学有序,但未能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教师在保持课堂教学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为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加工、提炼、总结、整理,化繁为简。同时借助表情、动作、图片、视觉实物、绘画、音频等,将教材描述的惟妙惟肖。教师要让学生在独特新奇的氛围影响下,充满兴趣,跌宕起伏,仿佛置身于艺术欣赏的境界,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目前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毫无生气,各科都一样。虽然教了新知识,但是不新鲜,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该突破一些不实用的固定教学模式,增加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
我们要时刻注意,是提到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还是离开教学内容,故意插入一些段子来增加所谓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教书一定很有趣,但不是吗?轶事?、?一个新故事?、?新冒险?,做不了学生?笑过之后,什么都没有?。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当这门学科开始被教授时,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它感兴趣,这种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枯燥变成趣味,变成文化。努力学习?为了什么?学音乐?使课堂教学紧张、轻松、愉快、严肃、生动。总之,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紧紧吸引他们,学生才会积极接受知识,教师才会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把握一致性,增加灵活性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应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来组织,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按照教学计划来完成。因此,从整个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呈现出连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前后一致、脉络清晰、一条条向下的态势。
为了掌握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章对章,节对节,课对课要形成有机整体,既要体现阶段性,又要保持连续性。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给学生穿针引线,让学生以此为线索,逐步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苏联教育家萨塔洛夫?轮廓信号?图表法值得借鉴。如果教授的知识不系统,不仅会破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还会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杂乱无章,不便于存储和提取。
第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教师要保持大致不变。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如果学生已经适应了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老师还在频繁的更换,学生无法适应,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