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律案例分析
主体
副职干部过多问题的个案调查报告
一.案情摘要
(一)案件的来源
副职干部过多的案例来自xx《半月谈》(内部版)第二期。
(二)案件内容概要
近日,在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副职过多的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话题。有的地方副市长、副秘书长的数量已经超过两位数。
客观来说,领导干部的职务是有严格规定的。特别是在十七大前的新一轮地方党委政府换届中,中央作出了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数量的统一规定。
但是,在一些地方,副职干部仍然过多甚至过多。副秘书长10多,还容不下一大桌子副市长。原因有三:第一,品牌数量很难减少。有的地方大规模撤村并镇工作已经展开,牌子容易撤,但官方难以消化,只能挤在一个牌子下;
二是增新人减老人难,干部退出机制不畅,导致干部少了,干部多了;三是在职干部的“身份需求”。虽然挂职干部不占职数,但客观上还是有很多副职以上的官员。
二,案例分析及对策
(一)案件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存在严重的“十羊九牧”,官多民少。对于高层领导来说,副职多了,方便他们控制下属,层层设人,领导不必向工人群众低头;代表是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有一个副职或者没有副职,那岂不是“精干”了?
副职分配多了,必然会出现权力制衡、利益平等、关系协调等问题,最终归结为增加人民负担。荀子说“大量士大夫使国家贫穷”。南宋史耀弼指出:冗员往往不在岗,无事可做,只吃其财;如果他们无事可做,就会吃掉他们有限的财富,如果他们有无尽的欲望,就会拥有可怜的财富。导致财力入不敷出,农民负担苦不堪言。
二是副职太多,分工不清,职能交叉,有利的事情争抢,无益的事情推诿,导致上座率差,效率低。有人讽刺:三分之一在做,三分之一在看,三分之一在闹。现实中,代表委员相互扯皮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从事一线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
凡是副职过多、冗员过多的单位和部门,一把手再能干,也很难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最终难逃“为官一任,山河不变,星星还是那颗星,月亮还是那月亮”的下场。教人精益求精,否则,就算千手也解决不了问题。
第三,很多官员会搞很多门,他们会无所适从。副职也不是省油的灯,也在争取一点实权。在总公司,他们整天疲于平衡关系,权力平衡,待遇平等,利益均等,不能有一点偏心和马虎。否则矛盾不断,小事难办,大事让你乱了方寸。
醉酒的意义不在于酒,而在于“力”的力量,这是比赛的最终目的。更多的座位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平衡他们的关系。你插一个人,我也插一个人,皆大欢喜。席位多也有利于一些愿意搞腐败的领导批发官帽,席地而坐敛财。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为多设副职造成的各种成本都是国家出,领导个人不出半毛钱。
(二)行政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主体部分出了问题,政府机构和人事的制度有问题。现在官位的多少更多的是根据上级的好恶来定的。主管人事干部任免的编制部门没有决定权,不管使用权。行政长官是机构编制委员会的主任;但是,提拔使用干部的决定权在党委部门负责人;这自然会引起负责人说不,不管负责人说什么,肯定管用。
有时候再加上文件的灵活性,比如分配若干副职,适当分配副职,无形中就看出副职分配是随意的,久而久之副职就失去了限制;例如,副秘书长的任命程序简单,不需要NPC部门的批准,这为副秘书长的泛滥开了绿灯。
二是作为监督人事任免、有选举权的人大代表,有时为了和谐,怕得罪党委政府,放弃了监督权和主张权,从而亵渎了人民赋予的职责和权力。过多的副职增加了国家的运行成本,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纳税人身上,增加他们的负担。
社会现在质疑大量人浮于事的副市长、副县长、乡长怎么能通过人大任命。附属器官衰竭也要承担责任,不能推到一边。监督者不主张自己的权力,必然导致有权力的人滥用权力。
第三,官本位是中国旧体制带来的老病。只要没有对症下药的“新药”,就很容易复发。比如特权思想,官员保护思想,一旦爆发,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
身体不好是细菌最容易乘虚而入的时候,是贪官腐败的绝佳机会。人不出钱,怕被“打死”,违规提拔,又怕出问题,只好给人轻松的“肥缺”(副职)。多一个或少一个都无所谓,至少踩了红线他们不会犯错。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制度管人,法律管事。真正让法律让想犯错的人不敢犯错,让制度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能犯错,让正义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让道德让犯错的人承认错误,让良心让犯错的人感到悔恨和自责。
要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手中的权力,改变权力大于法律的现象,在人事管理制度上本末倒置。要科学设置机构数量,精简行政,不因事设庙,组建高效的干部队伍。
第二,求良方,深化人事干部制度改革,标本兼治。所有非法设立的机构和副职一律砍掉,新的副职实行竞聘上岗,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只有公开用人条件、空缺岗位数量、选拔分配程序、公平竞争和竞争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展现竞争魅力。
违规配置副职的,要追究连带责任,轻的要丢官,重的要追究。历史不会重复它的事实,历史会重复它的规律。对待太多副手最好的方法是对症下药,最好的状态是常态,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境界是自然。
第三,分析的结论及其推论
结论
舆论希望政府精简不合理的官员编制,切实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克服人浮于事的弊端,提高行政效率。近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多次要求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但是,很多地方政府越来越差,机构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臃肿,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副职越来越豪华,干部级别越来越高,副职豪华阵容无限制、无拘无束,副职过多似乎成了一种趋势,很可能蔓延扩大。
冗员似乎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冗员、冗员不仅占用过多公共资源,增加纳税人负担,增加财政预算和行政开支,而且人浮于事。一些官员相互掣肘,相互推诿扯皮,行政效率低下。同时也助长了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和公仆为民服务意识的错位,真的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