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理解单词和句子的能力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江西婺源县太白中学的王纪春规定,语文课程要“发展语言能力”。语文学习的最终意义是能够用语文交流,获取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习者必须培养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把握文章(或人话)的思想性。这些能力的考查在各个阶段的语文考试中都有所强调。因为这些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语文老师一旦培养了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其他很多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中文理解”的范围很广。对单词、句子、段落、文章的理解属于“汉语理解”;对图片、表格的理解,对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生活事件的分析判断,也属于“语文理解”的范畴。对于不同的认识对象,可以了解其基本含义、深刻含义、事物的特点、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所表达的哲学(或启蒙);能看懂其表达技巧、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结构安排等。似乎“中国人的理解”的范围太广太大,难以梳理。但只要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与对语言生活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密切相关。笔者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采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思路,从培养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理解入手。方法可行,效果满意。在这里,为大家点评一下培养学生理解单词和句子的能力。第一,培养学生理解单词的能力。词是语言使用的最小单位,语言文字的使用离不开词的使用。理解句子对理解单词是必不可少的。要引导学生理解单词,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单词的基本含义。这样可以充分让学生使用语文工具书里的“词典”和“词汇手册”。这些工具书都对所选词语的基本含义进行了解释,有的还附有实例,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模仿词语的使用。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解释:要理解单词,就要搞清楚每个单词可以用来写什么。这是理解单词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即语境意义和临时意义)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积极准备。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册“在山的另一边”的单词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一厢情愿”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铁青”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害怕、生气或生病时脸色发青。然后让学生谈论他们可以用来写什么。同学们说《一厢情愿》可以写人的心理活动和人的思想。“铁青”可以用来形容脸,也可以用来形容山、草、木的颜色。这类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清楚,但对学生分析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单词,然后让学生在理解单词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单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因此,要引导学生对语境(词语所在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和理解,让学生从语境中看出句子中的词语是关于谁或什么,是什么事物或什么情景,进而分析其含义或表达效果,并适当介绍具体词语所体现的修辞方法或表达特点,如拟人、夸张等,及其生动、形象具体等表达优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或表达效果往往如下:(1)如果句子中的词语是人写的,就会表现出人物的活动特征、性格特征、思想感情;(2)如果句中的词是写事物的,就会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引导学生在积累生活经验和词语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思考这些方面。如上例,“一厢情愿”是一种写“我”,想“山那边是什么”的心理活动。所以说明“我”对这座山充满了好奇,说明“我”小时候有强烈的求知欲。句子中写了“铁青”二字,形容我爬到山顶时,那边山的情景,其中包含了“我”的思想感情;结合“面子”和“零分”的说法,可以看出它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也就不难理解“铁青”二字也表达了我看到山还在那边时的“失望”。再比如,朱自清《春天》的教学中,要求理解“万物如梦初醒,喜上眉梢”这句话中的“喜”字。在学生知道它的基本意思是“喜悦的出现”后,让学生知道它是写在关于地球上“万物”和风景是“快乐”的句子中,运用拟人的方法。基于此,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词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大地万物复苏的春天景象,表现了人们迎接春天的喜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里有一句话是“对于一个在北平生活惯了的人,像我这样,冬天不刮风,就是奇迹了”。如果学生想理解“奇迹”这个词,很容易让他们知道它的基本意思是“不可想象的不平凡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写“习惯在北平生活的人”对“冬天没有风”现象的感受。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奇迹”这个词表明“习惯在北平生活的人”无法想象“冬天没有风”的现象,并对这种现象感到惊讶。也说明了“冬天无风”的天气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凸显了济南冬天的美。理解句子和单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然后,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一句话的意思是比较完整的,是通过按照语言习惯对词语进行正确的组织表达出来的(有些需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一定会落实到相应的词语上(尤其是关键词)。文中句子表达的意思主要有:(1)表现什么人、什么事、什么事的什么特点、思想感情;(2)表现出什么样的观点,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只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联系相应的语境,围绕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和理解。在分析语境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句子讲的是什么话题,针对的是什么情景(或现象),这样才能理解句子为什么这么说的原因。比如在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时,要理解第二部分末尾的那句话:“人是健忘的。不记仇,没错。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引导学生从经验中知道这句话的关键意思在“但是”之后;从上面可以看出,该句是基于非正义战争滥杀无辜的历史事实,主要讲的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最后,抓住“健忘”和“忘不掉”这两个词分析。至此,学生们就不难理解,那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容易忘记历史,但却忘不了那段惨痛的历史。他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确保世界上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再比如让学生理解鲁迅《故乡》结尾的名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让学生联系上面的“希望是虚无,虚无。这就像地面上的道路一样。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话是关于有没有希望的。我们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再分析“人多走”与“它成了路”的内在联系,联系“人走”与“路的存在”的人生体验来思考,可以理解为: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句子的意思是人在希望中挣扎(。理解句子是灵活而宽泛的,但理解句子中的单词是必不可少的,与一定的语法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关。这些,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多积累、多总结,逐步提高句子的理解能力,为解决其他相关的语文理解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扫除学习中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