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红二师的故事
保定二师的学生大多比较穷,年龄相对较大,接受新思想比较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学生们展开了许多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早在1922,二师的校园里就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发展党员,1924成立党支部。到30年代初,校园里已经建立了许多半公开的红色群众组织,党员和党的外围组织的红色群众占学生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共中央特委、保定市委就设在该校,领导保定及周边各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由此,保定二师被誉为“北方小苏区”。
9月18日,东北沦陷,1932华北大部分地区已落入日军手中,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正在逼迫河北。“不救国,毋宁死”,二师学生在国难之际挺身而出,和许多爱国学生一样,走上街头,用呐喊和热血、用笔和信仰,唤醒沉寂,启迪民智,站在抗日救国的潮头。“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中国* * *生产党组织,是当时保定学生中革命力量的核心,所以国民党反动集团首先进攻了这个革命堡垒。青年学生的正义行动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1932年6月,当局驱逐了80多名革命学生,并企图解散学校。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中共特委组织党员二师动员和团结进步学生进行爱国斗争,保卫学校。面对围攻和欺骗,同学们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坚持斗争到7月6日15。敌人恼羞成怒,下令大屠杀。7月6日拂晓,率1500余人部队突入学校,打打杀杀,学生与敌展开激战。贾良图等8名同志当场壮烈牺牲。边隆基等同志身负重伤,高呼杀敌,死在医院;曹等4名同志唱国际歌,慷慨赴敌刑场牺牲。十二名* * *党员和一名* * *团员壮烈牺牲,这就是震惊北方的“七·六”惨案。保定总书记江泽民在1991视察河北时高度评价了这一历史事件:“1932年7月保定第二师范学校武装保校斗争及随后发生的冀南、冀东暴动,冲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正义的事业不能被粉碎,学校里很快恢复了党组织。“七七事变”后,二师学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纷纷参军,踏上了抗日斗争的第一线...二师毕业生、著名作家梁斌根据护理学校“七·六”革命斗争创作了经典的《红旗谱》,二师教师、著名作家李英如创作的小说《野火》、《春风打古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