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校风与特色

鉴于师大附中原本是师大附中实验学校,是一所专门从事教育的大学,在校风上与其他公办高中有很大不同。课程和编制实验性很强,升学氛围比其他知名高中少,教育风格公认活泼但遵守教育理论。但相比其他顶尖高中,这也让附中在升学率上的表现略显吃亏。

制服和符号

民国79学年(1990 -1991)学生和学生消费合作社生产的“蓝天之子”纪念书包。

因为台湾省的学生早期还需要接受军训教育,所以公立高中的男服大多以卡其色军训服为主设计。72学年(1983),师大附中制定并开始使用浅蓝色上衣、深蓝色长裤的校服设计,成为台北市几大公立高中更换非卡其布校服的先驱之一。早期由于军事训练的需要,蓝色制服与卡其色军服交替使用。到了第77学年(1988),俗称“大帽”的硬圆军帽率先被取消,而到了第80学年(191),卡其色军服的使用被彻底废除,从此蓝色制服成为唯一依附于它的中学生制服样式。至于女生制服,是白色荷叶领上衣,配灰蓝色及膝窄裙。

因为校服的蓝色接近天空,而且与台北其他高中相比,师大附中空间广阔,所以附中的学生常常自称“蓝天之子”。50周年校庆(1997),中正地板上两幅寓意浴火重生的“火凤凰”瓷砖画,也成为附中的精神象征。

实验班和课程

除了一般的标准班,师大附中一直有很多专门的实验班。比如1950到1961这几年,招收的是“四二制实验班”,是初中到高中六年一贯班,与台湾省使用的标准三三制中等教育体制完全不同。1978设立“科学教育实验班”(第一班为420、430)检验新设计的相关课程的接受程度1980设立“音乐教育实验班”(第一班为464)1986设立“数学与自然科学实验班”(第一班)1989教育部指定的“实验班这些都是一般公立高中比较少见的特殊班级制度。

“数理实验班”是教育部备案的数理资优班。学校里习惯上简称为“科教班”。每年大约有100名学生注册参加三个班。科教班最有特色的课程是“专题研究”,每周三个小时。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的小组,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六个小组。专题研究教学强调科学精神。除了对各科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外,还需要自我探索问题,设计实验,参加科学展览,发表成果。这时候老师只是起辅助作用,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同学也在台大、师大或中研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寻找合作实验室,提前体验实验室生活。

附中除了开设专门的实验班,还经常用来试用新开发的各学科教材,验收确定好了才能推广,制定为国家教育标准。

教育实践

除了作为课程中的实验对象,师大附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即将从师大毕业的学生的教育实践训练场所。虽然其他学校每年也会给实习老师分配一些名额,但只有师大附中的教育实习是全面的,所有科目都由实习老师授课,而原任课老师在此期间暂时负责督导和教学评估。

男女皆可。

虽然台湾省内男女生混读高中并不少见,但在传统上称为“北联”的台北市公立高中联招中,只有六大老牌高中(男生为建国、附中、成功,女生为易贝、中山、景美)之一同时招收男生和女生。1960年附属中学停止招收女生,直到1980年高级中学音乐实验班成立后,才开始再次招收女新生,但人数极其稀少。1983,高中正式招收女生,但班级仍分男女班。只有在特殊的实验班和少数特殊情况下(如因分班导致男生班女生人数不足时),才会实行男女分班。

附中女生比例一直比较稀缺。一届女生约6个班,男女比例约为2: 1 ~ 3: 1。

渐进移位数

师大附中有台湾省独有的递进式班号制。本系统始于1950。在此之前,和其他学校没什么区别。各年级的班级按A、B、C、D天干的名字排序,每届都有同名的班级。只有提供毕业环节,才能知道年级差距。但递进式班号制投入使用后,以一个简单的数字作为班级,每一个新班级不断累加,不归零,除少数情况外很少重复(直到2000年,只有7次重复)。至于实行累进班号制前毕业的9个班的学生,毕业后将班号还给他们,从1班到9班。

因为师大附中的班号早就超过1000个班了,所以班号是四位数。高三特殊实验班和普通班的班号没有区别,但是初高中的班号是分开计算的。高中大约有二十七个新班级,华中有七个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