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咨询
21世纪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教育行为心理学。265438+20世纪初的中学生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难免会有心理障碍。21世纪学校德育面临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引导、教育、咨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我们的学校植根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化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和个人权利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正在兴起,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社会现代化的步伐特别快,人的心理却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很多现象必然会对中学生产生影响。
随着学习,中学生普遍遇到“成长不易”“成长的烦恼”等问题。问题来自于心理学,来自于“青春期”。社会现代化使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提前,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孩子眼界开阔,但心智封闭。他们用眼睛看到了太多的东西,却不想把内心深处的东西告诉别人。
青年学生正在经历人生中重要的“青春期”。他们的行为有时像一场“风暴”,经常出现两极交替的现象,有时他们是孩子,有时他们努力成为大人。他们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经常发生冲突。现在的青少年性成熟早,是心理断奶期,是人生中的事端高峰期(12-18岁)。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现代社会中孩子的幸福,物质生活的富足,大人的呵护,社会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它忽略了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巨大不公。暴力、恐怖、毒品、色情网站、单亲、独生子女、就业困难,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侵害着他们。
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高度关爱有关。高呵护下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遇到挫折。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望过高。学生身体虚弱,压力大,必然会有心理问题。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学习造成的,现在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的同学中考结束撕书,高考结束烧书,这显然是学习压力过大,家长期望过高,导致厌学的现象。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通常会出现心理问题。学生的“青春期”现象有时迷茫烦躁,有时极度兴奋,难以控制,有时抑郁沉默,有时东奔西跑(我们经常遇到学生砸东西甚至打人的现象)。学生经常做白日梦,分心和幻想。如果他上课心不在焉,并不是他故意无视课堂,反对老师,而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认知方面,一些学生往往以消极的观点看待自己、事物、人性和世界,自我悲伤感强烈,对未来漠不关心,缺乏信心。生理上,有些学生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疲劳,一般女生较多。有的同学胆小怕事,有时主观好胜,有时过于敏感,生怕别人对他说三道四。生活中有些同学依赖性太强,生活不能自理。有些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太严肃,不愿意和别人合作。有些同学和异性走得太近,无法自拔。更有甚者,与父母对立,甚至走极端出走。
以上因素都造成了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和心理障碍。我们的家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现象,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关心和辅导他们。
第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应该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感,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在心理结构,在其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发展水平,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的人应该人际关系和谐,真诚、公平、谦虚、宽容、尊重他人;与人友善,善于交际,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成功,快乐;有正确的自我概念,善于与自己打交道,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不骄不躁,不骄不躁,不妄自菲薄;拥有健康的心情,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对人、对事、对社会、对生活都要有积极的态度。
健康环境下的中学生子女,尤其应该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有效学习,客观看待问题,有效认识和处理矛盾,逐步做到意志坚强,自制力强,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能控制自己(人最难控制自己,包括一些领导),有很强的忍耐力,善于清贫。贫穷——现在青少年太少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遵循健康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应该是人的一切素质的基础。心理是精神,任何素质的发展都是以心理为基础的。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我建议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不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容易被接受)。学校是教育,不是心理咨询的地方。教育第一,需要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是帮助他人解决“成长不易”“成长的烦恼”等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是基于积极的人类发展理念,相信人性,这是积极的。每个人都想变好,每个人都想成功。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采取助人、互助、自助的机制。
只有使教育行为心理化,教育过程才是完整的。发达国家已经把教育纳入心理学的进程。将心理学转化为教育行为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智商。“情绪智商”是指人善于调节“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人靠感官的“五感”感知世界;“六欲”是指人的食欲、性欲、求知欲、名利欲等。“七情”是喜、怒、哀、乐、悲、惧、惊的情绪状态;“和而不同”就是和平、和谐、善良,和谐就是合作、融合、志同道合。那么,只有心理学的全面体现和实施,教育过程才是完整的。
第三,心理咨询
人要成功,社会需要健康的人和成功的人。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成功健康的人,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根据这种观点,人的特征应该是自由独立的活动,人的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应该均衡健康地发展。
教育第一,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现代学校必须的,也是应该做好的。
1,营造环境
学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我们多么希望校园有一种自然的氛围。想象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校园,里面一定是鲜花盛开,操场绿草如茵,宁波路两旁树木葱郁,亭台水榭,小桥流水,鱼鸟欢唱。师生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身心都会健康,人际关系也会和谐。
我们营造一个充满师生共同愿景的人文环境,营造一个“主动、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
欧洲文艺复兴后,夸美纽斯认为教育不能使学生讨厌学习,而是使学生“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所诱导而学习。”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意愿。19世纪末,卢梭提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让学生在教育中同时获得进步和快乐。斯潘塞认为,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时获得的满足感和乐趣成正比。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绪是否高涨、快乐作为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马卡连柯主张对孩子“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对孩子进行“前景教育”,让孩子“明天快乐”,“从简单原始的满足感快乐到最高的责任感。”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提出要解放儿童,让儿童做有意义的活动,发展儿童的才能;解放孩子的思想,让他们能思考;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们会说话;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玩能做;解放儿童的时候到了,这样他们的生活就不会塞满稻草;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的歌声在宇宙中飘荡。
学校要营造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友好和谐的人际环境、丰富多彩的自主生活环境和优良文明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