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君说“冰”

乃明洪武三年(1370)至永乐十五年(1417),从直隶正定县枣强县南门的利民村(今河北正定县)到济南新城县(今山东桓台县),刘庄也是金水以北。

清乾隆元年,八祖禁忌永宣、永桓确定“兵、修、卫”四个字为十六代所写。老子、庄子、长治、苏子之、三智都用“兵”(大元、三智用“修”;中字坡、道庄用“维”)。“抓”的意思是“一把米”,也就是一把米。《诗品潇雅》:“他有遗产。”引申为“捧”:若写直书,白居易曰:“右手捧耳,左臂挂筐。”;还延伸了“分管、主持”的职务:如抓国家、治国家、秉公办理;传“柄”:权威,《管子》:“治国不失柄。”。所以说“抓”既不是“丙”的借口,也不是“兵”的借口,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变体,更不是所谓的大写。“抓”作为“丙”和“丙”的把柄,是一种谬误。

既然出处清楚,就要写得工整。特此收词,供同宗爱好者学习。

赵霁(1082-1135),北宋皇帝惠宗,是历代第一位书画耀眼的皇帝。其书法认为“书贵薄硬”,笔法发源于初唐薛。他的笔法以黄体为主,又融入了学院画的工笔,创造了楷书“瘦金体”的独特风格。他的笔法细而有弹性,笔法凌厉犀利,抑扬顿挫,抑扬顿挫,颇为优美洒脱,有一种舒心的书法风格。

查世标(1615-1698),字不错,是个懒老头。新安(今安徽休宁)人,明末进士,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他工诗书画,书法风格淡雅散逸。师从董其昌,住在糜飞附近的僻静处,也善作诗。他写了《书神堂诗》。

郑(1860 ~ 1938),福建闽侯人,生于清朝光绪八年。他的书法作品楷书、隶书,尤以楷书见长,楷书以欧阳询、苏轼为基础,拜北魏碑刻所赐。他的字长而浑厚,是近代极具个性特征的书法家之一,形成了干净、浑厚、凝练的风格。他是《交通银行》的作者。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勋,字有吸引力,后以“有吸引力”谐音“右任”得名;不要报“骚心”“胡子翁”。晚年被封为“老太平人”,中国现代书法家。其草书是怀素草的继承和加强,解决了草的纪念性问题,是画碑入草的集大成者。他的草书笔纯粹居中,线条细长(特别是比他的楷书细得多),圆润得像楷书,显然是他对魏碑有深厚认识的结果。他草书的意义在于,他第一个将渭北与小草书融为一体,为碑学开辟了新境界,为后世开辟了新道路,使后世碑学者避免了许多盲目探索,成为20世纪碑学大师。

(1937 -2005),字栓,号海村,人称柳五先生,传统功力深厚,书法艺术以隶书、楷书著称于世,既长又粗。书法风格厚重、稳重、帅气。莉法在扎实的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结合现代审美意识、姊妹艺术的某些节奏和趣味以及文学修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独树一帜,被誉为“柳体李殊”。

赵家喜(1948-),山东省叶县(今莱州市)人,自幼爱好诗歌、音乐、金石、书法,尤以书法为佳,先后师从康伯凡、董等。擅长楷书,也擅长草书和韩立。楷书取晋唐之法,以燕、欧为主,后溯至隋唐。方法严谨,清晰美观,具有创新性;走草似学“二王”,近于宋、元、米、黄、赵、文诸派,讲究点画之间的观感和呼应,刚劲飘逸。

哀,字,是慢节奏斋的主人。高级中学教师,全国汉语言学会课堂教学分会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电视剧《文案》作者,自幼酷爱书法,先师从法,后爱二王,后痴迷草书,先后师从张旭、怀素、米芾、孙等。2007年拜师学艺,编辑了付梓的《陈庆爱草书王渔洋诗集》。

孙,后刘村人,自幼酷爱书法。他从未停止学习古书法,从事小楷工作,师从楷书鼻祖钟太傅博士。他曾在留侯学校任教,这对留侯儿童的规范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丙军,字海亭,号春雨居士,自幼喜爱古文,现正在学习文学创作、书法和摄影。我那可怜的乡土散文和倡导新闻,经常在国家、省、市、县的报刊杂志上看到。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倡导,不切题;炫耀,煞费苦心。

是为了记住。

(汉源轩2018 12 14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