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八大家王家
王氏祖籍陕西,企业家王擅长经商。他给盐商买芦苇席和麻袋,从中获利。他也被称为“麻袋之王”。后来在城西永丰屯地区放了钱(高利贷),开了一德钱庄。他善于管理,逐渐成为“八杰”之一。
王的儿子王,非常愿意让他的孩子学习,以改变学校的作风。看到颜修(颜)开设家庭图书馆,聘请张伯苓教子女读书,把私塾办得有声有色,一向重视子女教育的王立即抓住机会,聘请张伯苓在其家庭图书馆任教,颜与王的关系日益密切。
65438年至0903年,严范孙被袁世凯提拔为直隶学校部督学,成为直隶地区的高级官员。次年6月,严范孙和张伯苓在日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考察。阎和张还会见了日本教育家,并就学校建设和教材编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严范孙和张伯苓回到天津后,积极开展筹建新学校的工作。
1904年8月,严修、张伯苓从日本教育考察归来。他们强烈意识到教育的振兴是日本繁荣的主要原因。要救中国,必须从教育入手。要办新教育,必须建立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在内的一整套教育体系。此时的颜馆、王馆规模已容纳不下更多的学生,教学设备和方法也不完备。于是严修有了创办中学的想法,但他更需要张伯苓这样志同道合的人。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王,一德王家的第三代传人。
王不仅在商界广交朋友,在其他圈子里也广交朋友,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业在他手里蒸蒸日上。受父亲王的影响,王从未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与父亲相比,他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能得到更系统、更正规的新教育。王接手父亲创办的图书馆后,雇了一个英国人教英语,一个德国女士教德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老师自学,和妻子、姑姑们一起学习。同时,他还从国外购买了大量先进的科学仪器,订阅了大量的外国书籍和杂志。
王早就认可了严修在办学方面的努力,所以当严修与王见面,说明合并严、王博物馆,创办中学的想法时,两人一拍即合。严修很诚恳地告诉王,创办中学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和设备。王深为理解严修的难处,当即表示要尽全力支持他。这年秋天,燕馆与王馆合并,定名为私立中学。
私立中学的校址选在严的私宅里,装修费和学校设备由严修捐赠。王不仅向捐赠了理化仪器、课桌、书柜等。为学校,还捐赠了外国订阅的外文书籍和杂志。与王协商后,严修决定两校各出资100元作为学校的年度经费。但是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处处捉襟见肘。此时,这所已经更名为民办专用中学的学校,正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为了让这颗幼苗茁壮成长,严修和王商定每月增加白银100两。后来为了给师生联合举办的军乐会买乐器,两校各捐了五百两。
1904年底,张伯苓根据严范孙的意见,将学校改名为“私立专用中学堂”,意为“尊重和接受工作岗位”。一年后,按照政府的规定,学校的名称必须标明其资金来源和性质,于是更名为“私立一中”。
1906年,学校在天津西南的“南开洼地”建立了新校区,严修又开始四处奔走筹款。这一次,全力帮助王,赐银1万两。在他的带动下,天津盐商慷慨解囊。通过天津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学校筹集了26000多两的资金,教室、办公室、宿舍和礼堂很快就建成了。
1911年,直隶校尉傅增湘下令将天津客家学校和路畅中学合并为私立一中。所以原本拨给这两所学校的经费也拨了。因接受公款资助,私立一中更名为公立南开中学,并注明资金来源和学校所在地。南开的意思是位于天津西南的一个洼地。
张伯苓创办南开大学时,王游说富商捐地、捐物、捐钱,还一次捐银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