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质性研究的阅读体会

一、这本书的来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已不满足于从前辈的经验或自身的积累中汲取灵感,希望从“教师”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承担着“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活,也需要不断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专门的、持续的学习和培训。?

教师作为研究者有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参与研究也可以帮助教师逐渐从所谓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摆脱繁杂的日常教学工作(哪怕只是精神和思想上的暂时出轨),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让每天上课不成为单调的义务,那么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快乐道路。“教师参与研究也可以打破教师对‘研究’的迷信。?

教师为什么要做「质的研究」?作为教育研究,运用研究方法、文献方法、质的研究方法、哲学思维方法、质的研究方法等等都有很多方法。这本书介绍了定性研究方法。

教师之所以要做质的研究,一是质的研究的共性和互动性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可能。二次研究法之所以适用于教育领域,是因为它非常符合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三,质的研究方法适合于教育研究,因为它明确和直言不讳地承认价值。定性研究的目的不是追求现实中普遍不存在的假设性的东西,而是揭示看似自然的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价值选择和价值冲突。"

二、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和过程的总和,是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程序和准则的组合。?研究方法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讨论:1。方法2。方法或模式3。运营技术。?

“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中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从整体上探索社会现象,通过归纳分析数据,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来获得对其行为和意义的解释性理解的活动。”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研究环境:研究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而不是在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中进行。2.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本身就是一个研究工具,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3.收集资料的方法:多种方法,如开放式访谈、参与式和非参与式观察、实物分析等。4.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归纳,在数据的基础上,推动分析范畴和理论假设。5.理解视角: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者和回答者之间的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并解释其意义。6.研究关系:研究者和被调查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要考虑这种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如何进行面试?

“访谈”是研究者与被研究人“访问”和“交谈”的活动。由于质的研究涉及人的想法、意义建构和语言表达,“访谈”成为质的研究中非常有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面试如何提问??

提问、倾听和回应可以认为是面试中的三大主要任务,在实际操作中三者密不可分。?“如何进行面试?”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面试开始尽量自然,结合面试官当时的具体情况。?

面试题型:?

开放和关闭的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指句子结构开放,内容没有固定答案,允许回答者做出多个答案的问题。比如,这类问题通常以“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词语作为句子的主线。比如“你对高考收费有什么看法?你们学校怎么收费?为什么你们学校收费这么高?”封闭式问题是指那些在句子结构上对回答的方式和内容有严格限制的问题,其答案往往是“是”或“不是”,如:“你认为高校的录取费用合理吗?你的学校向每个学生收费吗?有没有国家规定要求这样收费?”?显然,在定性面试中,封闭式问题的使用越少越好。在质的研究中,访谈的目的是了解访谈者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想法,所以访谈问题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要灵活宽松,给被访谈者留下足够的空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具体和抽象的问题。从面试问题的预期答案来看,面试问题可以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具体问题指的是那些询问具体事件(尤其是事情的细节)的问题。比如“昨天你们学校发生了什么?在哪里发生的?当时谁在那里?在场的人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抽象问题具有很强的总结性和概括性,如:“你们学校的学生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上课迟到?课后你通常做什么?中学生最喜欢什么课外书?”具体问题有助于面试官回答事件发生时的时空和心态,有助于详细回忆事件发生的情境和过程或瞬间建构。抽象问题便于概括和总结一种现象或笼统地描述一件事物。?当然,几乎所有的研究问题都是抽象的。问题不是研究抽象的问题,而是在面试的过程中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然后在归纳的基础上抽象出来。

3.清晰和模糊。从语义清晰的角度来看,面试问题可以进一步分为清晰问题和模糊问题。倾向性问题是指那些结构简单明了,意义单一,容易被面试官理解的问题;歧义是指那些句子结构复杂、床架重叠、承载多重含义或提问者个人观点的问题。你今天几点到学校的?这是一个明确的问题,问题比较明确,只问“到校时间”的问题。以及“你今天几点到的学校,和哪些同学?”你到学校之前有没有和这些调皮的同学去附近的操场玩?“是一个模糊的问题,不仅问‘到校时间’、‘到校情况’、‘到校前行为’,还包括对对方行为的指责和批评。?通常明确的问题,因为意思明确,容易得到同样明确的答案;玄幻题由于含义模糊,很容易得到同样模棱两可的答案。

(2)面试中如何听?

“听”的方式。“听”是一种直觉,是一种感觉,不能分割成独立的部分,更不能在单一层面上操作。

1.行为层面的“听”。行为层面上的“听”是指听到一种态度,可能表现为“表面听”、“被动听”、“主动听”。“表面倾听”是指面试官只是做一个倾听的手势,并没有认真听对方说什么。他可能在想自己的事情,也可能在评论他接受采访的外貌和衣着。俗话说的“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就是指这种情况。“被动听”是指面试官被动地听到对方说的话,但不去听这些话的意思,更不去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采访者看似是一台收音机,但他只是机械地录制了一些声音,并没有自己积极的思考和认识活动,也没有对自己的情绪产生任何* * *声音。“主动注意倾听”是指面试官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受访者身上,给予他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我们通过眼神、表情、倾听姿势传达给对方的是这样一个信息:“你说的一切都很有趣,我很想知道你的一切。”?在面试中,“肤浅的倾听”和“被动的倾听”都是不可取的态度。“积极倾听”是面试中的最佳选择。在我们的积极关注下,受访者会觉得自己很重要,说的话很有意义,所以会一直说下去。

2.认知层面的倾听。可以有“强迫听”、“接受听”和“建构听”。“强迫倾听”是指采访者迅速将被采访者所说的话纳入自己习惯的概念分类体系,用自己的意思去解释,理解对方的谈话,并迅速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接受倾听”是指采访者暂时“挂起”自己的判断,主动接受和捕捉被采访者发出的信息,关注他们正在使用的本土概念,探索他们所说的语言背后的意义,理解他们建构意义的方式。?“建设性倾听”是指面试官在倾听的同时,主动与对方对话,反思自己的“观点”,与对方平等交流,与对方共同建构新的“现实”。

3.情感层面的“倾听”。可分为“无感听”、“有感听”、“有感听”。“不带情绪的倾听”是指面试官在倾听时不仅没有情绪投入,而且对对方的情绪表达漠不关心。“带着情绪倾听”是指面试官对对方的谈话表现出情绪,能够接受对方所有的情绪反应。“* * *深情倾听”是指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无条件的倾听中达到了一种* * *的情感振动,双方分享喜悦和悲伤。在质的研究中,要学会用“带着情绪听”和“带着情绪听”,避免“不带情绪听”。

倾听的原则。除了在行为、认知、情绪三个层面给予被采访者无条件的关注,还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倾听原则,比如不轻易打断对方,学会容忍沉默。

(3)面试中如何应对。

在定性面试中,面试官不仅要提出问题,认真倾听,还要做出恰当的回应,及时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态度和一个想法。?

回应的类型和作用:面试官对受访者的回应有多种方式,可以单独或同时起到接受和理解询问的作用。?

1.批准。“认同”就是面试官听到了被面试者说的话,希望对方继续说下去。表示认可的方式通常有两种:(1)言语行为,如“嗯”、“是”、“真的”、“很好”、“很棒”。(2)非语言行为:如点头、微笑、鼓励的眼神等。?

2.重复,重组,总结。“重复”是指面试官重复受访者所说的话,以引导对方继续陈述事情的具体细节,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重组”是指面试官会用不同的方式说受访者说过的话。“总结”是指面试官会用一两句话概括受访者所说的话,目的是帮助对方理清思路,鼓励对方继续对话,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3.自我暴露。一个成功的面试官在面试中并不总是沉默、点头、微笑,还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暴露自己。“自我表露”是指受访者对自己的经历或经历在受访者谈论的内容中的反应。

应避免的回应方式:议论式回应和评价式回应。

如何进行小组面试?

“小组访谈”是指一个或两个研究者同时采访一群人,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讨论研究问题。

虽然小组访谈可以节省时间,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信息,研究人员的控制力更小,可以给参与者更大的自由,但在一个小组中,总有人更喜欢露脸、说大话;同时,总有一些人比较矜持,害羞,不善言谈。后者可能会感到心理压抑,没有机会和时间像在个别访谈中那样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群体内部的动机会产生一种集体思维,对成员之间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起到导向作用。如果群体被有强烈领导欲望并试图影响其他成员的个人所控制,形成一套思维和谈话,其他成员往往会随波逐流,不愿意或不敢与主流背道而驰。

5.怎么观察?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顾名思义,“观”就是“看”,“察”就是“思”。把它们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边看边想”这样的活动。观察既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也是人的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理论,而理论决定了你能观察到什么?”

观察的类型有哪些?质性研究中的实地观察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

观察有六个功能:

1.可以看到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2.可以把所研究的案例放到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对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互动有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3.对当地的文化有比较直接的感性认识,可以理解“圈内人”的行为规范和意义建构。4.我们可以研究一些鲜为人知的现象。5.可以研究不能或不需要语言交流的研究对象,如婴儿、聋人、说不同语言的人。6.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掘人的实践理性,提出新的观点。7.它可以辅助其他研究方法。比如面试时的初步观察,可以让面试更有针对性。

观察前应该做的准备包括:(1)制定观察计划。观察的内容、对象和范围;观察地点;观察的时间、长度和次数;观察的方法和手段;观察的有效性;观察的伦理问题。(2)设计观察大纲:谁?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

一般观察的步骤都是从开放到专注。先进行全方位观察,再逐渐聚焦。在观察的初始阶段,要以开放的态度对现场进行整体的、敏感的观察。随着观察的深入,对场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要回答的问题形成清晰的计划后,就可以开始聚焦了。反应性反应是指观察者对被观察者发起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不是主动采取行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观察者更自然地融入到被观察者的日常活动中。

怎么做观察记录?观察时,不仅可以用自己的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和其他仪器设备做记录,还可以做笔记。记录在观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观察中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定性研究中的观察是非结构化的,需要尽可能地记录一切。尤其是在观测前期,记录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是观测笔记的首要要求。定性研究需要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度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观察记录的语言应尽可能具体、明确、实用,不得使用抽象、笼统、总结性的词语。

观察者如何反思自己?在定性观察中,我们不仅要描述所见所闻的事实,还要反思我们是如何看到和听到这些“事实”的。我们需要问自己:“我如何观察?为什么我会注意到这些内容?我用过哪些具体的方法和流程?我分析观察结果的角度和前提是什么?我记笔记的时候用什么语言?我有没有反思观察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目前我还有什么不清楚的?你打算怎么澄清?”

6.实物资料包括:“实物”包括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所有文字、图片、音像和文章。这些资料可以是历史文献(如传记、史记),也可以是时事记录(如书信、课表、学生作业);可以是文字资料(如文件、课本、学生成绩单、课表、日记),也可以是视频资料(如照片、视频、录音、电影、广告);可以是平面的材料(如文字材料),也可以是立体的物体(如教具、陶器、植物、路标)。

七、如何组织和分析数据

整理分析数据是指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逐渐趋于系统化、组织化的过程。通过一定的分析手段,对原始数据进行打散、重组、浓缩,然后在新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最终目的是解释原始数据的意义。

数据分析的步骤:读取原始数据,登录,寻找局部概念,数据系统化。

体裁分析和情景分析的特点;

体裁分析的好处是从其情境中提取一些数据(或概念、主题),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这种处理数据的方式更符合普通人对事物进行分类的习惯,突出数据之间的异同,强调数据所反映的相关主题。其缺点是:容易忽略数据的连续性及其所处的具体情况,不能反映动态事件的流动过程;可以从研究结果中排除一些对回答研究问题非常重要的未分类材料。

情境分析法的优点是:叙事内容更贴近被试的现实生活,叙事结构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似;通过直接再现他们的声音,表现出对他们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尊重。其缺点是:容易忽略基于相似性的意义关系,对数据内容的异同视而不见;叙述者可能深深地沉浸在人类故事的情境中,看不到使用其他数据分析方法(如类属分析)的可能性。

如何从数据中提升理论

质性研究中的理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前人的理论、研究者自己的理论、以数据呈现的理论。前人的理论是目前该领域已经确立和公认的公理。研究者自己的理论是指我们自己对这个研究现象的假设、看法和先入之见;数据中呈现的理论,是我们从研究者那里直接得到的,或者分析原始数据后得到的意义解释。这三种理论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为最终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路、观点和角度。

在质的研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建构理论的方法是“扎根理论”,其主要目的是在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理论。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者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出发,从数据中总结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

阅读是最好的练习。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关于研究的知识,比如如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如何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做研究,如何与研究者沟通,如何进行访谈,如何观察,如何记录,如何整理分析数据,如何从数据中提升理论,撰写研究报告时应注意的语言特点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