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小井庄散文
小井庄位于肥西县山南镇西郊,距肥西县城20公里,有公交直达。村前有一口井,建于清光绪二年,所以这个村叫小井庄。9月23日,1978,肥西县山南区山南公社小井庄生产队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成为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的发源地,现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家庭配额的发源地。
我不时用相机拍下这里的美景。在小井庄村,徽派建筑的农家乐或鳞次栉比,或独立,或错落有致。每家的前院和后院都有一块菜地,种满了葱、蒜、青椒等蔬菜。在那里,我看到:村子里有道路、水和公共交通,农场里有诊所、垃圾收集站和学校。这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新农村。从村民那里知道肥西县山南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出了“微田园”发展模式。按照“竖条状、方块状”的思路,对农户家门前的小块土地进行统一整理,使之成为独特的田园小景观,将现代建筑与田园风格有机融合,保持乡村良好的生态田园风貌。该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定位,努力建设文化旅游新农村,走旅游兴镇之路。小井庄新农村分为四个功能区:小井庄纪念馆核心区。以原安徽省委书记万里与农民座谈的会场、铜像、文化乐园为主要景点,在展厅再现了包产到户的全过程。安徽省委书记万里与农民代表座谈的草堂格外显眼,却成为历史的珍贵遗产,坐落在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之间。用这些再现的历史教育游客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局面,突出红色文化特色,给游客爱国主义教育。目前,小井庄村已被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核心区的群众文化广场,剧院、文化墙、文化柱、农民休闲公园相得益彰,既突出了文化教育的主题,又倡导了现代文明生活的新风尚。新农村大约有200户人家。全村由700亩现代农业、150亩苗木基地、200亩休闲鱼塘组成。是游客回归自然,尽情玩乐的好去处。小井庄将成为以文化旅游为主体,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新农村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基地。
回想30年前,哥哥在山南中学教书。从老家金桥的乡下,沿着通往山南的土路,骑自行车大概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记得1983年哥哥结婚,两个叔叔用一辆平板车运家具。四件家具花了两天时间。可见当时的生活条件真的和现在没法比。我坐在凉亭下休息,过往的人生情节一一浮现在眼前。我用“土八路”来概括我当时的生活,特别准确,就是“土房子、土炉子、土炕、土地窖(存放红薯)、土米店、土衣柜、土衣服、土文化。”说起“土窖”,我就想起小时候的冬天。我妈说:“我们冬天不干活,白天短。我们一天只吃两顿饭。你们小孩子要少运动,避免晚上饿肚子。”那时候,每当我们到了晚上,总会在妈妈身边徘徊,妈妈显得很无助。有时候她会用铁叉从地窖里切一两个红薯来充饥。记得3月9日,有一个单身老人,干脆睡在地窖里。他说地窖很暖和,可以御寒。那时候我们都很懂事,很理解父母。每当生产队年终分红的时候,我都聚精会神的听着,美其名曰“分红”,其实就是一个工作成绩。当时在农村一个工作分也就30分左右,我家一年总收入也就300块钱的样子。另外,我们兄弟姐妹很多,每年都欠生产队钱。也就是当时山南公社小井庄的老百姓率先实行了农地承包责任制,国家实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那以后,农村的楼房盖起来了,楼房里的灯也亮了,人们的口袋也鼓了起来,出行的道路也拓宽了.....家乡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农民温饱实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繁荣。
想到这里,我并不觉得此时已经来到了天地。短短30年,从山南小井庄,到官厅镇凤翔农场,再到中国贫困县金寨县,中国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统计局肥西调查队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3年,肥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44元,比30年前增长了100倍。如今,农民的生活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问题,而进入了饮食健康、衣着时尚、居住宽敞、交通便利的新生活时代。如果用新“五子”来形容,已经不合适了,那就是“房、车、金、杯、票。”回到家,我打开数码相机,美丽的风景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我没有感受到诗歌的快乐,就随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表达我路过小井庄的感受:白墙黛瓦的新农场,庭院深深的芬芳。空调,私家车,自来水,城市和乡村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