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老师“背”出一个美丽的村庄。
见到唐的时候,他正在学校的工地上忙碌着,正在建设的四层教学楼已经初具规模。厚实但布满老茧的双手,憨厚的笑容,连同微驼的背影,构成了校长和这所学校长达20年的故事。
美丽校园里的挑肩
1992,唐被调到内乡中心小学任校长。是个中心小学,却荒凉得让他不敢相信——
校园里没有厕所、浴室、厨房、操场、办公设备,甚至连水都没有。一个大土坡挡在了教学楼和马路之间。几间教室从远处看像是挂在半山腰上,教室里有几套桌椅与学生人数严重不符。很多时候,孩子上课只能蹲着,膝盖上放着笔记本写字。
“不能苦了山里的孩子。”目睹这一切的唐来不及多想,毅然扛起扁担,踏上了先解决孩子们饮水问题的挑水之路。离学校最近的水源是1 km外的一条小溪,位于陡坡下,上下非常不方便。唐和几个老师轮流挑水,每天分早、中、晚三次,而一个* * *就得挑1000公斤的水。
回忆起挑水的日子,唐心有余悸:“下雪天,路又冻又滑,我们只好在脚底绑上草绳防滑。肩膀上能扛100多公斤的水,很难平衡。爬山经常要手脚并用,衣服湿了水洒了,心里又气又烦。”
1998,山泉水可直接引至学校,160多名学生和10多名教师的饮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因此,唐转而规划的校园建设。他带头动员妻子和老师们把门前的泥土和杂草扒走,捡建筑材料。“能通车的路是2010修的。”唐说,过去交通闭塞,运建材的汽车只能开到大坝上。剩下的10公里全部由老师背。我不记得穿坏了多少双鞋。”和老师们扛着唐背上的砖头,建起了厕所、澡堂和厨房。他们还带回了学生使用的课本和文具,各种用于教学的仪器,他们吃的蔬菜和水果。”轻的一次背,重的分批背。"
安全的桨握着你的手掌
农村中心小学的学生大多住在水库两边的山里。刚开始是学生放学后用小渔船接,但经常发生15人的船上经常挤进60多个孩子。为了保证孩子们上下学路上的安全,唐决定当一名“兼职船夫”亲自去接他们。
在去学校的路上,一艘渔船正往水库中心走去,突然刮起了大风,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年久失修的渔船在风中剧烈摇晃,突然发出撕裂的声音。棚子被风吹走了,船摇晃起来,差点把唐扔出船外,孩子们更是吓得不轻。还好不远处有个进水口。他和船夫把船开进了进水口,利用地形挡住了风雨,才躲过一劫。
经过这件事,唐意识到渔船太不安全,学校必须有专门的校船。1998年,他拼凑了一艘长18米,宽3米,一次可乘45人的船。每周五分四批送孩子回家,周日来接。他驾驶这艘船10年,安全航行10年,烦恼他10年。
库区的水位经常变化。下雨水位暴涨时,唐要把船拴在高处,及时清理船舱里的积水;万一泄洪,水位一下子降了四五米。人赶到时,船已经悬在半空中,一群壮汉慢慢把它拉了下来。唐最怕的就是天气突变,以至于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听到打雷下雨的声音,心里就会发慌,摸着手电就往岸边跑,亲自看了才放心。
“最苦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唐欣慰地说:“现在库区不仅有了高速公路,还有了公交车,学生上下学都方便了,我心里踏实多了。”
手电筒的光看到了希望
所有学校的老师都知道,校长唐有一个多年来一直背着的黑色皮包,里面总有一个手电筒。这个手电筒照亮了山里孩子读书的路,也照亮了唐前进的路。
2002年秋季学期,唐发现班上一个叫潘国峰的学生没来报到。晚上把学生安顿上床后,他拿着手电筒,穿上雨鞋,去了潘国峰家。山路崎岖狭窄,一片漆黑。当他到达水库时,他滑倒了,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幸运的是,他擅长游泳,爬了上去。深夜,当他敲开潘国峰家的门时,借着微弱的电筒光,小峰的父亲看到了像“落汤鸡”一样的唐。
第二天,潘国峰一大早就到了学校,唐给她交了200元学费。在他的支持下,潘国峰顺利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并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从1994年到2003年10年,唐共劝导失学儿童100余人,为他们缴纳学费9000余元,获得爱心款3万余元。
为了给学校搞到物资,唐经常守候在各级领导的办公室外,一守就是一天。“学校离市区太远了。我不反映情况。大家都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从乡下开车到县城要三个多小时。你必须在早上5点离开去大坝兜风。往往天不亮,他就背上背包,闪电般去城里做生意。
近年来,唐为学校争取了40多万元,新建了校舍,引进了清泉,招聘了特岗教师,开办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
唐的背一天比一天弯,而山腰上的学校却一天比一天更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