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火炼的传承意义
取火是浙江土生土长的汉族原生态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参与者赤脚在红色炭火上表演,不会被烧伤。这一神奇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
炼火是一种重要的原生态文化资源:从炼火遗址的八卦和根据阴阳五行原理建立的水火门来看,体现了周易文化的内涵。炼火仪式相当神秘。它是拜火文化、巫术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在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下的融合与演变,是研究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炼火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热闹非凡,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集音乐、舞蹈、体育、武术、戏曲于一体。整个演练过程伴随着“四方乐”、“大头舞”等舞蹈形式,伴随着锣鼓、唢呐,村民们的诵经,以及后洋高腔、五剧乱弹、曲牌等戏曲的演唱。曲调选自《垫江唇》、《满江红》、《朝天子》、《小桃》,艺术性很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水平的提高,生活习俗的改变,炼火活动的土壤和空间在逐渐缩小。针对这种情况,磐安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传承措施:进一步开展火冶项目普查,深入细致地摸清历史沿革、分布区域等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并抽调人员编辑《火冶资料集成》。建立消防表演基地,在民间艺术展览馆设立消防博物馆。组织了5个以上的消防表演队,在其分布区域恢复消防表演活动。建立火冶原生态文化保护区,进行综合保护和合理利用。制定了火法炼油专项保护五年规划,成立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火法炼油项目保护工作小组。
2005年,磐安火炼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磐安县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火炼)之乡”。炼火表演对增加当地文化内涵和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