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峰的成长经历。
任志峰1963,42岁,出生于四川南部县石泉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任志峰* * *有七个兄弟姐妹,家里的生活很艰难。光是一日三餐就让父母头疼。也许是因为贫穷,任志峰比其他孩子理解得更早,学习也比其他孩子更努力。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一直排在全年级第一。
1977年,任志峰,14岁,初中毕业后进入师范学校。因为软弱,没有“榜样”,在面试时被无情淘汰。这个时候任志峰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复习一年上中专,一个是上高中三年再上大学。虽然他的理想一直是成为一名科学家,让父母和村民科学种田,过上好日子,但考虑到父母筹集学费的困难,任志峰还是决定考中专。
那年9月,任志峰怀着复杂的心情开始复习。前任班主任得知情况后,不忍心让自己品学兼优的学生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于是邀请另一位老师来到任志峰家中,尽力做他父母的工作:“志峰这种学习努力,成绩优异的孩子,中考绝对没有问题。可以说他是我们从教这么多年遇到的最好的学生。希望你能尊重我们的意见。有经济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好吗?”任志峰很感激,知道老师很照顾自己,但又不忍心年迈体弱的父母再辛苦,就拒绝了:“我可以去中专深造!””“我们相信你能继续深造。志峰,你不是说你长大后想当科学家吗?如果你的视野是有限的,你的知识也必然是有限的,那么你以后不会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吗?再说了,不能目光短浅,一定要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努力,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改变初衷!”两位老师迫不及待地马上做思想工作。一向沉默寡言的任志峰父亲被感动了,马上说:“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承认。两位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会让孩子安心上学的。"
1977国庆节后,任志峰进入南部县大乔中学就读高中。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在大乔中学,铃声响起后,一个学生仍然在努力学习。每天早上,当别人还在做梦的时候,这个学生悄悄地起床,走进教室...
任志峰上高中后,南部县爆发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由于严重的干旱,许多人的水稻已经好几年没有收成,任志峰自己的家也不例外。由于没有大米,任志峰不得不一日三餐都吃难以下咽的干玉米米饭。有时候连这个都吃不饱,还要饿着去上课。到了晚上,因为饥饿真的很难入睡。任志峰静静地站起来看书...
由于干旱,学校的生活用水受到了影响,学校不得不严格限制用水量。为此,任志峰很少一两个月洗一次脸和脚,连饭盒也不常洗;也是因为干旱,任志峰的父母为了筹集他的学费,每天半夜都要从离家很远的深井里打水,然后舀起来带回家浇菜,再把卖菜的钱一个个积攒起来作为任志峰的学费...
在高中的三年里,任志峰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没有吃过一顿真正意义上的饱饭,甚至一次也没有吃过猪肉。普通人很难想象那种简朴的生活。尽管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任志峰想要成功的愿望从未动摇过。因为在精神上,他的父母、老师、朋友一直陪伴着他,激励着他努力学习。
应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挫折和艰辛为任志峰在科研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被聘为终身教授
任志峰,17岁,高考1980,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工业大学机械系。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看到自己的专业是机械铸造,一度心灰意冷到了极点。他想,在一个小镇上,机械铸造和铁匠铺的区别有多大?这和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任志峰很想放弃大学,再复习一年,争取明年考上名牌大学,但想到家里的经济状况,他犹豫了。他不忍心要求父母再努力一年。正在这时,班主任来了,得知他的想法后马上鼓励他。只要他上大学后努力工作,他心中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老师的鼓励让他又看到了希望。然而,当他无比自豪地踏入大学校园时,却发现校园环境与他想象中的“象牙塔”大相径庭。他再一次觉得前途渺茫,有了得过且过的想法。虽然他学习不努力,但是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还是排在了班里第三名,这让他有点飘飘然。
一天,任志峰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一个有着相似生活经历的农村孩子被研究生院录取了。他深感震惊,以为别人条件也很差,但他没有放弃追求。他为什么不能那样做?那天晚上,任志峰失眠了。辗转反侧,他突然发现宿舍里还有人在静静地看书。他非常惊讶。他假装睡觉,看到那个同学在准备考研。于是,第二天,他用攒下的钱买回了考研用的书。
1984大学毕业后,任志峰考入华中理工大学,攻读铸造专业硕士学位。他把研究方向定位在金属凝固理论的前沿。从四川理工学院到华中理工大学,任志峰的视野开阔了许多,一些新的想法很快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他知道自己离目标不远了,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和研究,任志峰终于如期获得了硕士学位。然后,他把目光投向了科技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1987年,任志峰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进入中科院物理所后,专门从事超导物理研究。为了早日获得科研成果,任志峰致力于超导物理的研究。1990,终于获得超导物理研究博士学位。
就在他获得博士学位时,任志峰开始写信联系一些外国大学,表明他想出国深造的愿望。他三次发了几百封信,都像泥牛入海。幸运的是,努力的人最终会得到幸运。最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从太平洋彼岸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
1990年5月,任志峰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刚到美国的时候,一个长鼻子蓝眼睛的美国教授冷冷地告诉他,只有傻瓜才会做超导研究。而且,这位教授当着所有人的面告诉任志峰,如果他从事超导研究,他永远不可能在美国获得教授职位。面对挑战,任志峰咬紧牙关。他拿出中学时的辛苦,每天扎根实验室...
任志峰知道,他的留学签证有效期为三年,如果三年期满后仍未做出科研成果,他将无条件回到中科院。然而,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三年,当任志峰的超导研究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他的签证即将到期时,他非常焦虑。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最后,在签证到期前,他的超导论文发表在美国权威学术期刊上。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王瑞军教授对他的论文很感兴趣。为了帮助继续他的研究,王教授专门成立了超导研究室,并聘请为研究教授。一年后,任志峰的碳纳米管技术和纳米净水技术在美国引起轰动:这种在600摄氏度高温下培养在玻璃上的碳纳米管,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细,但硬度却超过钢,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直到那时,那个曾预言他无法在美国大学获得教授职位的美国教授才惊讶地改变了他的想法,认为任志峰是一个巫师,这太不可思议了!
1999年6月,任志峰在美国被聘为终身教授,担任波斯顿学院纳米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灵魂故乡
随后,任志峰成为美国公民。虽然他的国籍变了,但他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从未改变。他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变化,经常给他的两个孩子讲解中国的历史,让他们学习汉语,以便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每年中秋节、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任志峰夫妇都会给远在中国的老师和朋友打电话问好,并寄明信片或节日礼物。
在美国,下班后,任志峰喜欢和妻子何瑞萍在自家后院种菜。他最喜欢的蔬菜是黄瓜。因为黄瓜对他的童年来说是一种美味的食物,任志峰的父亲在那些干旱的岁月里通过卖黄瓜来筹集学费,也正是因为这些黄瓜,他避免了一次又一次辍学的危险。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多年,任志峰从未忘记自己是中国农民的儿子,生活非常节俭。
2001年,任志峰的母校四川南部县大乔中学举行校庆。当时他正在解决纳米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没时间回学校。但他听说后,马上给母校发来贺电,送去2000美元。
2003年7月,离开家乡多年的任志峰回到万里看望父亲。看到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任志峰非常高兴。然而,在拜访老师和朋友后,任志峰发现母校的外语教师薄弱,学生的英语口语不尽如人意,他开始担心起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家乡学生的视野,任志峰极力劝说一些美国朋友来大乔中学任教。
在任志峰的努力下,2004年3月6日,四位美国教师在他妻子何瑞萍的带领下,漂洋过海来到了大乔中学。美国老师的到来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也给这所普通的中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新的活力。
这些来自美国的老师每天有七节课,他们还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学校老师辅导英语。他们的热情和友好很快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任志峰还关心家乡的建设。2004年7月,当他得知石泉乡的石子路因资金不到位而长期未能修建时,立即捐款1.6万元,将这条路修成了平整宽阔的水泥路。根据任志峰的遗愿,这条路被命名为“寸草心路”。他想表达的是,“可是寸草不生得了三春晖多少爱。”由于任志峰先生和夫人的努力,几位美国教师将前往大乔中学开展志愿教学活动。2005年4月6日,这些热心的外教在任志峰先生和夫人的带领下,来到了离万里不远的四川南部县大桥中学。大乔中学的老师和学生非常激动,当他们再次看到这么多的外国老师教学时,他们热泪盈眶。
任志峰在美国奋斗了15年,但他的乡音没有变,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淳朴。
任志峰告诉作者,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贫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重要的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目标,他始终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为了激励自己,他特意把“永不放弃”这句话挂在家里,还创作了一幅漫画:一只老鹰试图把一只青蛙吞进嘴里,青蛙却用前脚扼住了老鹰的脖子,给了对方致命的反击。任志峰把这比作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心态。他解释说,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存在,只是概率不同。如果你向困难屈服,结果就会像漫画里的青蛙被老鹰吞了一样。如果你不向困难屈服,那么青蛙就会赢。“一个社会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教授和科学家,但如果一个人设定了适合自己的目标,那么他就必须尽一切可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否则美好的人生就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任志峰说,他回报母校和家乡的努力只能算作他关心的一点心意,就像沧海一粟。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更多的人支持教育,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