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新增设备需要重新审核证书吗?

由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餐饮食品博览会近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为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精神,本次展会组织了40余家全国知名食品包装企业参展。受组委会委托,北京凯发环境技术咨询中心组织承办了第二届中国绿色包装论坛。

本次论坛突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主题,是认真落实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一次重要活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食品包装企业的积极响应。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相关领导介绍了食品塑料及纸制品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市场准入强制性生产许可(QS)实施进展情况。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327家食品塑料制品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工作稳步开展。为确保食品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生产许可制度的实施效果,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食品安全,给企业充分的整改和发证时间,原计划于8月底进行的食品塑料制品企业执法监督工作延期至2008年6月5438+10月1。2008年6月5438+10月1日(以生产日期为准)之前生产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无论是否印有(贴有)QS标志,均不在无证查处范围内,允许合格产品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在此之前,企业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模式,获证企业应积极推广使用获证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应优先使用获证产品。无证企业要抓紧整改,积极办理生产许可手续,防止因市场变化和政府执法造成损失。2008年6月5438+10月1日之前未申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将被依法取缔。

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全国生物降解组组长翁研究员介绍了食品用塑料制品和可降解制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呼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组织生产,不得随意使用非法原辅材料和添加剂,严格执行产品出厂检验和强制检验。为了获得市场认可,各种可降解产品都必须对其降解性和可用性进行全面测试。知名国家高级注册审计师童海山教授发表了《我对食品包装质量安全的认识和建议》。他以全国300多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基础,在半年时间里走访指导了全国20多家塑料食品包装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论坛上,他对食品包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重点就市场准入的监管范围、进出口包装产品如何适应国际要求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受到了与会企业的欢迎。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相关产品注册审核员韦杰教授全面介绍了近年来食品及相关产品的认证情况、认证范围、认证程序以及审核员对企业审查的重点内容。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详细介绍了北京市一次性食品包装产品的安全状况。他们在今年6月至8月的三个月时间里,对北京市连锁超市、学校、农贸市场、连锁餐饮、生产企业一次性餐具产品的安全状况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本次调查是北京市首次对一次性餐具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的全面调查,将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销售单位和消费者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详见本报8月31版《北京市一次性食品包装产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原科技部副部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会长韩德干教授就食品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从科学的角度指出,食品包装材料的发展方向应遵循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著名包装设计专家韩一禾就产品包装设计、包装回收及其文化价值做了精彩发言。

论坛伊始,相关领导为10家“中国食品包装质量保证单位”颁发了奖牌。分别是:北京雁栖中央化工有限公司、深圳迅宝环保有限公司、天津宇鑫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泉州杨梅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姚政高坡一次性餐具有限公司、北京何仪包装容器有限公司、北京郝彤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北京龙大成复合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夏勇旗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哈尔滨绿环生物降解制品开发有限公司,这10家企业获得了QS认证 并在积极配合国家食品包装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方面做出了成绩。 授予他们中国食品包装质量保证单位称号,将有助于引领食品包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论坛上,全国10家食品包装质量保证单位的代表——北京雁栖中央化工有限公司、深圳迅宝环保有限公司的领导或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质量控制方法,他们呼吁食品包装企业积极申请生产许可证,为企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负起责任。本报将对这10家企业进行专题报道。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食品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质量报、中国消费者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和本报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报道。本次论坛将有助于广大食品包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最新政策,提高国内食品包装行业整体水平,促进行业和产业有序发展,保护消费者健康,为正在进行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召开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