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发展规划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发展规划(讨论稿)

一、基本情况分析

1.自然条件: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教职工211人,专任教师148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一级教师69人,初级教师50人。有48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三栋教学楼,一栋教学实验楼,一栋办公楼,三个多媒体教室,两个语音教室,两个学生机房,一个电子阅览室,三个设施齐全的理、化、生物实验室,一个校史展室,两个音乐教室,两个美术教室,两个技术教室,两个心理咨询教室,还有老师。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省会精神文明单位”、“市先进党支部”、“市红旗团委”、少年军校、市营养餐先进单位等称号。22人夺冠。

目前校级干部5人,平均年龄44.8岁,中层干部8人,平均年龄47.8岁。有三个房间,分别是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学校目前是教研组和年级组双轨制,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物理音乐与美、电教等八个教研组,有14名教研组长,一至三年级七名年级组长。

2.办学的利与弊

办学优势:

(1)56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遗产。

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四种精神”,特别是“敢为人先、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是四十三中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

b、兴我校辱我校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凝聚力;

C 43中学的辉煌历史和优异表现,激励着43名中学生为申办“示范性高中”而不懈努力;

d .多年来形成的有效管理模式、良好校风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2)有一支年龄梯度合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团结敬业、廉洁勤政、能吃苦、勇于担当、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队伍。

(3)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勇于探索、爱岗敬业的骨干教师队伍。

(4)有一支年富力强、乐于奉献、有一定教育经验的班主任和年级组长队伍。

(5)青年教师观念新,上进心强。相当一部分同志有一定的潜力,可塑性很强。

(6)近年来,教育教学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基本能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电源扩容、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局域网、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设备)。

(7)多年来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雄厚的办学基础。

现有缺点:

(1)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有待挖掘和提高,教学科研不成气候。

(2)教师的综合指导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从单一学科到综合指导的学习和训练,尤其是面对新课程。

(3)教育教学还不能形成四十三校的特色,办学特色有待挖掘和培育,这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陈旧的教学观念、简单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以及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仍是阻碍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5)学校空间狭小,校舍不足也是阻碍“全面发展”教育理念落实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

1.办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中全面发展;关爱每一位教师,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尊重每一位家长,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满意。

2.学校定位:

四十三中已经是我区的“优质资源”学校了。它不仅要承担为更高层次的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任务,还要承担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合格毕业生的任务。教育教学质量要在我区重点学校和高中示范学校中名列前茅,争取申办“市级高中示范学校”。

3.管理理念:

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控制”,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服务。管理策略要有利于将办学思想转化为办学行为。

实行“制度与情感二维动态管理”模式制度管理就是依法执政,起着方向性的作用,是行为准则;情绪管理以德治国,这是一种氛围,起到自觉约束的作用。所谓“动态”是指两个维度在管理活动中的权重,因时、因境、因人而异。情感与制度* * *造就四十三人的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战斗精神、研究精神、奉献精神;* * *培养四十三名中学生的四种意识,即创新意识、忧患意识、创一流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三、五年发展目标:

1.建设三支队伍:

(1)五年内建设一支年龄梯度合理、业务精通、管理能力强、教育理念新、廉洁勤政、团结协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队伍。

一年内形成崇尚师德、廉洁勤政、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精通业务,善于管理,能在两年内创造性地协同工作;

五年内,我们要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有威信的干部队伍。

(2)五年内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思想前卫、教育手段现代化、专业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五年内,全校1/5教师跻身区级“1—4—1工程”骨干教师行列,1/10教师成长为区级学科带头人或学科把关人;努力培养市、区“名师”。

(3)建立一支敬业、有服务意识、多功能、高效和满意的员工队伍。

2.形成一套适应办学理念的管理模式,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的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使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真正实现管理的控制功能、服务功能和文化功能。

3.支持现代教育的教学设施建设。五年内,数字化、多媒体设备将进入课堂,初步实现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的能力,逐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

4.抓住我区教育资源调整的机遇,争取区政府和教委的支持,建设标准的运动场地和高标准的专业教室,从根本上解决办学条件。

5.营造科研氛围,搭建教研平台,依靠教研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教学部和激励机制,使两年内参与校园项目的教师达到1/3,五年内参与教研的教师达到3/4以上。

四、实现目标的措施:

1.团队建设

(1)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注重发现、培养、锻炼和使用年轻干部。五年内,干部平均年龄将降低到45岁以下。“发现”要摒弃对完美的批判,“锻炼”要取其长,容其短,“用”要扬其长,避其短。

(2)加强考核,引入选拔机制,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两年内实现干部的岗位考核和竞争上岗。

(3)实行“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干部校本培训,加强政治和专业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管理经验,努力提高管理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加强诚信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因此,必须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努力营造干部坚持原则、团结协作、廉洁勤政、不断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氛围。

(4)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在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出新成绩的同时提高自己,充分抓住学校作为新课程实施试点学校的机遇,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出名师。

(5)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在教职工中开展倡导师德教育,坚持每年3月5日“师德标兵表彰大会”。在评先、晋职、评优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原则。

(6)实行每两年一次的德育研讨和教学研讨,根据形势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中心议题。组织优秀论文的评选,加强讨论,使每一次研讨会都有针对性、有准备、有成果、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7)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效果评估,两年内完善评估方案,确定评估程序(作为校本科研的另一课题),将评估与评优、晋级、评先、奖励工资挂钩,引入用人竞争机制,激活用人管理制度,逐步实行高职低聘、高职高聘。

(8)以“人才工程”为重点,努力落实“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骨干,十年成就”的培养目标,通过校本培训、游学、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目标的实现。

2.转变管理理念,改革管理体制,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1)不断完善岗位职责和规定,以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我们对管理理念的理解。

(2)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目标,实行责任追究,以期树立责任意识,发挥各级积极性,实行创造性工作。

(3)全面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体现管理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文化。

(4)加强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又要有明确的激励条例,关心员工的福利;同时注重精神激励、目标激励,以及个人成长目标与学校总体目标的一致性。它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凝聚载体和信任激励。它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真诚,扬长避短,强调包容;肯定鼓励,为我们团队树立榜样,发现并肯定教职员工的每一个进步,让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同志得到应有的尊重。

(5)建立“校长开放日”制度,接待社会和家长来访,广泛听取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4.教学管理强调实事求是,严谨务实。

(1)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明确教学质量的基本目标(普通学校第一)和更高目标(重点学校水平)。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评价指标,拓宽评价渠道,坚持“评教评学”的定性和定量渠道,尽可能征求家长意见。

(3)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管理原则,摒弃事半功倍的框架和形式主义,不同层次要求不同的管理目标。不搞一刀切,注重过程,注重提高,做到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个人发展。

(4)坚持必修课优先的原则,努力使必修课体现“研究”的原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完成必修课的基本任务,即提高基本意识、掌握基本知识、发展基本能力、促进身心健康,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身。

(5)教师工作综合评价的五项指标。

一个套路:教学套路的完成,也就是老师的尽职。

b提高:中考、高考、毕业考试、市区统考教学班平均分、通过率、优秀率、年级排名提高。

c负担:学生的负担。

d反思:学生对教与学的评价,家长的反思。

e成果: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指导学生特长发展的成果。

4.德育管理注重实效,突出针对性,力求预见性,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学生心里才会有变化。

(1)德育要“低入门、高标准、严要求”,克服目标过高、程式化、模式化的做法,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从爱自己、爱父母,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德育研究队伍建设,指导实施德育研究,通过专家讲座、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德育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五年内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经验、精英和成果。

(3)树立创新意识,摒弃墨守成规,提倡创造性劳动,提倡学习国外经验,反对机械模仿。

(4)建立学生教育档案,跟踪学生教育效果,从“学困生”开始逐步积累教育经验。倡导班主任撰写教育笔记,积累教育案例,为教育研究提供鲜活素材。

(5)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主渠道作用,增加健康课中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前者在面对整体教育时体现普遍规律,后者在面对个别指导时体现特殊指导,两个渠道有机结合。

5.严格财务制度,加强财产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1)认真严格执行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确保有限资金的有效使用。

(2)建立自查和年审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校解决。

(3)努力开源节流,反对铺张浪费,节约用水、用电和费用。

(4)挖掘一切潜力,开辟各种渠道,争取市区财政部门和市区教委的支持,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

6.安全是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基本保证。

(1)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级管理,分兵把守,群防群治,增强责任意识,层层签订责任书。

(2)实行问责制,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干部主要负责防守。办公室主任、教研负责人、年级负责人具体负责,谁有问题谁负直接责任。

(3)建立监督调查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止或减少直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