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南区李青中学的历史沿革
李青中学是由爱国知识分子郑和郑国让于民国26年(1937)秋天创办的。学校位于兴隆县宝泰镇,校长为郑·。1937年秋,日本侵略华北,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8月15日,日军再次入侵上海,全国人民团结抗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青中学就在这场战争后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并将其命名为“私立战时李青初级中学”。取名李青,意在磨砺青年,奋发向上,取名战时,表明了建校的背景。1940,学校立案,删除了“战时”二字。在族人的支持和帮助下,郑和郑国让借用了家族的保太祠堂花园和一些“四分金”作为教室、学校办公室和学生宿舍。学校从第一届到1939共招收新生10余人,三个年级三个班***140。之后逐渐增加到一定规模,教室由原来的祠堂四节课发展到祠堂前两节课。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当时占领的上海、广州等城市回来的高级知识分子。郭凯不惜重金聘请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学校任教,同时购置了大量的图书和仪器,成为当时潮阳一所设备齐全、条件良好的著名中学。1943期间,汕头、潮阳等地相继沦陷,日伪军不断入侵大陆骚扰。此外,当时干旱了几个月,一路上粮食都没了,人们都在挨饿。学校曾经搬迁到大埔,简单的祠堂和岗头。当时时局动荡,生活异常艰难,但学校老师仍坚持一边上课,一边宣传抗日,唱着《枪林弹雨中诞生李青》等抗日歌曲。这一时期的老师有郑国让、、高、和陈。1945年8月,日军投降,李青中学师生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同年冬,学校迁回原址。1946,学校每年秋季招生一届,改为春秋两届,6个班,学生人数翻倍。到1949,初中毕业生有12人,约400人。一些毕业生继续上高中,一些加入革命队伍,一些在各种学校教书。这一时期,国民党正在调集大量兵力,准备打内战。党组织派、肖明、姚传胜等* * *党员到中学任教,并在学校建立了地下党小组,发展吸收了马军、郑冠、吴等10多名党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1950年6月,李青中学被沙龙区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2月,学校经费由县政府拨付,校址由保太迁至成田乡原钟敏小学。8月,1953,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转为公办,定名为李青初级中学。1955年改为朝阳市第九中学,1956年更名为朝阳市第一华侨中学,开始增加高中班。1958,人民公社,原第七区分为沙龙、成田、杜菁公社。第一华侨中学改名为沙龙中学。1961,学校班级数量增加,中学生女子学校扩建8个班。文革初期,学校改名为连江中学。1969,学校拆分为成田、沙隆两所中学。沙龙中学从原校分出部分仪器设备,选择陈苏普作为新校舍。1972,原办在亭子庵的沙龙农业中学并入沙龙中学。1980年秋,旅居泰国的校友李光龙、郑中润、郑金利、郑以及海内外校友联名向有关部门陈述了郭凯创办中学的威望和影响,要求恢复母校中学的校名。1981年1月,学校大门上悬挂了李青中学的新牌匾,恢复了原来的校名。1987 65438+10月15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李青中学迎来了第一次校庆。来自全国各地、旅居海外的校友聚在一起,畅谈他们的过去。曾经风华正茂的校友,如今都是头发花白、佝偻的老人。同学之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到年轻。在庆祝李青中学建校5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有汕头市、潮阳县党政领导,有李青中学校长、教师,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特邀代表,有海内外校友487人。
2007年6月65438+2月65438+6月,李青中学迎来了70周年校庆。李青中学建校70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