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鲁迅的文章吗?
全国部分省份陆续启动了“高中课程改革”,新课标采用的语文教材在结构和思路上都有较大变化,课文也有相应调整。记者翻阅了全国各地采用的六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发现网上盛传已被“删除”的经典文章,大部分仍在教材中。文/本报记者黄、阿q、老夏、...很多人在高中的时候通过语文课本认识了鲁迅写的这些人物,他们永远也忘不了。如今有网友发帖称,语文课本中删除了20多篇经典文章,其中不乏鲁迅的名篇。但教育部随后表示,目前已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获准出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除了“粤教版”有微调,把必修模块中鲁迅的“药”改成了“福”,今年其他版本都没有调整。《阿q正传》去哪了?网络上热议的“鲁迅退隐”真相是什么?近日,本报记者通过各种渠道查看了六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发现经典作品并没有被大量删除。翻看六个版本的教材,大部分经典都是鲁迅的作品。经典书名在哪里?记者通过各种渠道,逐一查阅了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必读课文目录,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经典文章还是“居安思危”。《人教版》:纪念刘和珍君,福与道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提供的教材目录,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是第一册《阅读鉴赏》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鲁迅的祝福,第四册第三单元第八篇是鲁迅的拜物教。也有一些著名的被辟谣删除的文章,其实是“安然无恙”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比如《孔雀东南飞》(并列)在第二册第二单元第六章;《雷雨》在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条;廉颇和蔺相如的传记在第四册第四单元。《粤教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分为五册必修,15选修。今年粤教版改版后,鲁迅的文章《祝福》取代了《药》。记者看到,必修教材中还收录了《拿来主义》、《阿q正传》(节选)等鲁迅作品。在粤教版的必修教材中,也收录了一些网上盛传已被删除的名篇,如《荷塘月色》、《孔雀东南飞》、《论过秦》、《岭上玄志》、《雷雨》等。广州七中高中语文老师邵介绍,“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5本必修教材中,有3本阅读项目进行了调整。具体来说:必修2中梁启超的《论毅力》改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必修3,鲁迅的“药”改为“福”;必修4,王蒙的《善良》改成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即使今年是“粤教版”高中教材7年来的第一次大改版,但并没有如网友所说的“删了20多部经典”。山东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山东人民出版社”)要求高中语文教材5册。苏轼的《石钟山》和王安石的《宝蟾游记》都出现在第四单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必修课。鲁人版高中必修教材中,选了两篇鲁迅的文章,分别是《纪念遗忘》和《祝福》。此外,一些在网上盛传被“淘汰”的经典文章,其实还在教材里。比如曹禺的《雷雨》在第三卷,第三单元“洞察世事沧桑”,鲁迅的《祝福》也是这个单元的必读文章。传说这本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欣赏爱情与家庭」的选读课文中,就有归有光的《吉翔选志》。《孔雀东南飞》出现在第五册第一单元《爱情生活的音乐》,也是这本书的第一篇。苏洵《六国》选在第五册第三单元《历史坐标的沉思》。苏教版:拿主义,纪念刘和珍君和福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课书里的鲁迅文章有拿主义,纪念刘和珍君和福。另外,《鲁迅作品选读》是选修教材。据悉,目前江浙一带,加上山东、山西、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都在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在苏教版上,也有网上流传的文章被踢出来了。如五人墓碑入选第二册第二题《号角,长音为你》,廉颇、蔺相如传记入选第三册第四题《寻找文言文与桥梁》。中文版:鲁迅先生最优秀的作品《铸剑》中文版(以下简称“中文版”),以及《雷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激励学习》、《老师的话》等名篇均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版本选择的鲁迅作品是小说《铸剑》。有人评价它是“鲁迅小说中最美的作品之一”。此外,曹聚仁写的《鲁迅的时代》为学生们提供了另一个看鲁迅的视角。事实上,记者发现至少有三篇鲁迅的文章被语文出版社选登,分别是九年级上册的《孔乙己》,九年级下册的《故乡》,七年级下册的《鲁迅自传》。”北师大版》:呐喊,睁眼,祝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师大版)2004年通过教育部审核,开始试行。今年的入选文章没有变化。除了5本必修教材,还有9本选修教材,包括《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读》、《中国新诗选读》、《外国短篇小说选读》、《红楼梦选读》、《唐诗鉴赏》。从北师大语文课本中选三篇鲁迅的文章。《呐喊》入选第一册《往事悠悠》第三单元,《睁眼说瞎话》入选第三册《缤纷篇》第四单元,《祝福》入选第四册《熟悉的陌生人》第三单元。另外,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入选。值得注意的是,“北师大版”教材中选入了多首现代诗,如食指的《相信未来》,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外,据传已被“踢掉”的《吉翔宣志》仍在北师大版第一册必修书中。20多部经典被删是一个误会。记者调查发现,网帖声称“语文课本删除20多部经典”其实是一种误解——并不是课本修改了,而是部分省市(区)启动了“高中课程改革”,用“新课标课本”替换了原有的旧课本。新课标的教材打破了之前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于是出现了粤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等高中语文教材。更重要的是,经过高中课改实验,整个语文课程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教材体现的一大变化是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以“粤教版”为例,必修教材5本,选修教材15本。课程改革后,必修课的课时相对减少,使得课文内容也相应调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温如民此前曾发表文章称,以人教版为例,只有1.25学年是必修课,其余1.75学年用于选修课和复习。”总课时数少了,总课文数也要相应减少。也就是说,必修课鲁迅文章的减少是由课程结构的变化和整个班级的减少决定的。"记者了解到,有些文章只是从"必修"调整为"选修",并没有删除。理清“鲁迅先生的退路”这个话题,必须了解一个重要的背景:我国各省、市(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启动的时间并不一致。例如,广东省是全国第一个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验区,2004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采用“粤教版”语文教材。然而,一些省份,如四川省和青海省,今年才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为什么教材的变化总会牵动“神经”?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邓国伟:初中和高中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当然,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人们对语文课目的的关注,也说明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育人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此外,也说明语文教材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不能满足绝大多数人,语文教材的选文还有改进的空间。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文字、语言、修辞、逻辑、创造,都在语文的名下,承担着复杂多样的任务。由于概念模糊,难免对语文的内容产生争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为了传授汉语知识,还是有其他目的?在我看来,语文不仅提供知识,而且给人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人生的方向,培养自由活泼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从而增强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中学的数学、英语等其他课程所没有的。当然,并不是说教科书的内容就不改革了,而是改革要考虑教科书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经典性。内容要选取历史上有明确评论的,辅以健康有益的,教材的修改要深思熟虑,认真做好。比如诗经,诸子百家,屈原李白的诗,司马迁的史记,肯定要选进教材。在网上,关于删鲁迅文章的讨论最多。我认为,在20世纪,能达到上述语言训练目的的人当中,鲁迅是不可或缺的。鲁迅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文章中的整体精神为我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