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人物生平简介

邓华(191004.28—198007.03),原名邓华多,名世秋;1910 2000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一个书香门第,永宁乡(今芦塘镇)北府村。我小时候在私立学校读书,1925去的长沙。先后就读于岳云中学、南华法政学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3月加入中国* * *产党1927。“马日事变”之后,我回到了我的家乡。1928 1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政治部任组织主任。4月,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代表、31组织部长、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部科长。出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自1930起,历任红一方面军12师教导队、3支队、36师政委,红一方面军1师3、2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率领部队与红1团激战三昼夜,击退国民党军三个师。1934年6月进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系,10年6月参加长征。山堡之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685团政治部主任,参加平型关战役。从1937年冬,任115师独立团政委,晋察冀军区1师政委,平西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加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参与领导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委,率部向冀东挺进,连接延庆、永宁、海斯、兴隆等城镇,配合冀东热边特委,在冀东20多个县和开滦煤矿发动和领导武装暴动,建立了约65438+万人的抗日武装,从而建立了冀东。1940年3月,领导组建晋察冀军区第5师,任师长兼政委,组织领导部队巩固和扩大雁北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他亲自率一个营夜袭南坡头据点,歼灭日军70余人。1941年秋,任晋察冀军区第4师师长兼政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组织领导该师军民多次打破日伪军的“侵占”和“扫荡”。1944年3月,率部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2旅政委,10月参加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副司令兼沈阳军区司令员许巍任保安,于1945年2月任辽西(后改为辽吉)军区司令员,组织部队在辽西发动群众,剿灭土匪,建立人民政权。1946先后率部参加修水何姿战役和四平保卫战。1947年4月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在东北秋季攻势中,他率部主动出击,在17天内连歼克法库、彰武、新立屯、阜新、新邱五城三个师,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嘉奖。1948 165438+10月辽沈战役后任44军军长。在平金战役中,根据前方形势,建议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先集中于天津,被中央军委和中共总前委采纳。1949 1奉命指挥东团,参加解放天津战役。5月任第四野战军15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湘赣粤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0年,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以木帆船上两个军的兵力进行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突破和破坏了国民党军队的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7月任13兵团司令员。1950 10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协助彭司令员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1 7月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停战谈判。1952年6月,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委,组织指挥了1953的秋季战术反攻、上甘岭战役和夏季反攻战役。朝鲜停战后,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65438年至0954年回国,先后任解放军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副总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员。1955165438+10月组织指挥了陆海空三军参加的辽东半岛反登陆演习。1959,因错案被彭撤职;65438-0960任四川省副省长。在5年多的时间里,他深入到170多个县市、数百个厂矿和千余个农村社队进行调研。1977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军委委员。邓华同志是第一届、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 7月3日死于上海。他写过关于我军装备现代化和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几个问题。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同时,他公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省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省,造成对中国的直接侵略。1950 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组建以十三兵团为主体的东北边防部队,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委,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和炮兵第一、二、八师。1950年7月27日,邓华率兵团指挥部北上东北执行边防任务,将兵团指挥部设在丹东(当时叫安东)。丹东与朝鲜仅一江之隔。邓华在这里密切关注朝鲜战场形势的发展,研究对双方的战略态势,并联系解放军长期与国内外敌人作战的经验,认真探讨一旦与美军作战应采取的战术。13年8月,他在边防军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实行大胆勇敢的渗透战术,选择敌人的弱点,从敌人的侧翼或侧翼插入敌人的心脏,先切断敌人后方的联系,然后分割包围敌人,逐一歼灭。总的来说,敌人防御的正面布局比较严密,尤其是美军的火力组织更好,从正面进攻不容易奏效。美军最怕的就是被人切断和包围。他还指出,部队必须“充分发扬近战”,“发扬夜战”。这一战术意见在志愿军入朝后的运动战作战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有效的。当时,朝鲜人民军正在向罗东河以东的美国侵略军和李承晚军队进攻,解放了90%以上的朝鲜领土。但在洛东江前线,战局胶着。邓华、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参谋长谢芳等人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对朝鲜战局发展的估计,由邓华执笔,联名上报第四野战军。这份发布于8月31,1,950的报告,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美军将在朝鲜后方登陆。报告在分析朝鲜地形时表示:“由于半岛狭长且多山,优势兵力的容纳空间有限。同时我也在争取内线。我虽在战斗中主动进攻,但由于敌三面环海,具有海空优势,故敌极有可能选择我之弱点,从我方登陆,以收获外线之利。”接着,报告从战略高度分析了战场形势,指出:“美帝试图守住大邱和釜山地区,正在以局部反攻巩固滩头阵地,争取时间等待反攻前援军的到来;另一方面,朝鲜人民军粉碎和歼灭敌人的机会已经过去。”“据估计,敌人今后反攻的意图可能是:一是以一个兵力在朝鲜沿海后方的几个地方登陆,进行扰乱和牵制,其主力正在原地沿主要铁路和公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一种是以少量兵力对付南方的人民军,夺取人民军。其主力将在后方(平壤或首尔)登陆,前后夹击,因此人民军的处境将十分困难。”这一判断与毛泽东、周恩来、中央军委和东北军区的判断是一致的。面对这种情况,中央及时作出部署。一是增加1部队,编入东北边防军。然后部署两个团向津浦、陇海铁路沿线地区集结,做好应急准备。东北边防军各单位在中央军委和邓华司令员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狠抓训练,特别是练习迂回战术和山地近战、夜战战术,紧张地进行思想、战术和物资准备,以应付突发事件。9月5日,1950,在“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指挥下,美国第10军7万余人在朝鲜人民军首尔后方地区仁川登陆,随后占领首尔,切断了人民军罗东河前线的补给,人民军大部分兵力被切断至首尔以南。“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于5438+00年6月初悍然越过“三八线”,大规模入侵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并用美国空军飞机不断轰炸和扫射中国东北边境的城镇和村庄。1950 10 10月8日,中央和决定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任命彭为志愿军司令员、政委、党委书记。邓华任副司令员、副政委、党委副书记;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军长,谢芳为参谋长。东北边防军全体官兵宣誓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10、19三年横渡鸭绿江,赴朝鲜参战。志愿军入朝后,根据中央和的战略部署,邓华协助彭指挥6个志愿军,于10月25日1950打响第一仗。经过12昼夜激战,歼灭“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15000余人,撤至鸭绿江。被首战重创后,狂妄的麦克阿瑟错误地判断中国只是“象征性入侵”,只是“中国在外交棋盘上迈出的又一小步”,仍指挥部分士兵冲上前去,叫嚣要在圣诞节前(65438+2月25日)结束朝鲜战争。在第一次战役后的志愿军党委会议上,邓华在总结第一次战役的作战经验后研究下一步的战役计划时,根据当时敌我形势,特别是麦克阿瑟骄傲自大的心理特点,提出了第二次战役的诱敌政策,彭、等党委成员表示同意。1950 165438+10月13在彭主持的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上,邓华根据志愿军党委讨论的意见,部署了第二次战役。具体的作战方针是:“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各个歼灭。”为了实现这一战役企图,西线集中了6个主力军团,另有1军团承担东线任务。美国真的上当了。他们认为:“中国军队在第一次血战后就失去了联系,似乎又转入地下,消失了;没有篝火,雪地上没有脚印,路上也没有运送物资。”麦克阿瑟甚至断言,“中国人民现在没有参加战争”,战争“将在两周内结束”。于是,他指挥美军李俊等仆从部队于165438年10月24日发动了所谓的“圣诞回归攻势”。前36小时,西线美第八军推进12英里,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但在165438+10月25日,天黑后不久,灾难降临了。”原来,在彭、邓华的指挥下,志愿军于6月25日晚发起了第二次战役。东方志愿军随后于27日发起强大攻势。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西线和东线志愿军共歼灭“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收复了包括平壤、元山在内的广大地区,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翁津半岛和延安半岛。美军溃败如山倒,第八集团军司令中将·沃克在仓促撤退时翻车身亡。美军被迫转向防御。美国《纽约报》评论说:“麦克阿瑟将军径直走进了陷阱...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大的失败之一。”美国合众国际社195065438+2月5日播出《纽约先驱报》论坛报的评论。这场战役的伟大胜利扭转了战局,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战役后,中朝人民军从1950 12 31到1951 1进行第三次战役,一举突破“三八线”,195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