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表现
(1)社会环境
环境(突出社会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是学生心理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环境可以机械地或任意地决定心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初中生的心理现象取决于主体与周围客观条件的对立统一,最终会通过他们的活动表现出来。
(2)家庭的影响
现在由于独生子女比例上升,一般家庭环境下,往往是六个大人一起教育一个孩子,对孩子形成了一种溺爱。然后到了初中,很容易让孩子在学校表现出自己在家里的独占地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主观因素
(1)盲目性
有这种心理的同学,对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不管正确与否,都盲目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不管可行不可行,只要他想做,他就为所欲为,不考虑后果;遇事情绪化,缺乏冷静思考。
(2)电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挑老师的毛病”和“找学校的毛病”,甚至以撞见老师,敢于和老师对着干为荣,说老师和学校对学生的每一个要求都是不必要的,一意孤行。这种逆反心理对先进层来说是一种逆反张力,对落后层来说是转型阻力,影响两端。没有正确的引导,会对班风、校风建设产生很大影响,阻碍学生进步。
(3)自发性
没有人指导,也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往往天马行空,不听劝告,我行我素,只为“过得开心”。事后,他拒绝接受老师的严厉处理,但如果处理得轻了,就会认为老师软弱可欺,从而越来越“出问题”。第四是可变性。有些同学叛逆,但并不是处处叛逆。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及教育的作用,叛逆是可以逆转和改变的。
第二,我们的对策
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初一学生的冲动逆反心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挖掘“亮点”
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人的天性。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一旦他们取得了进步,就应该立即受到表扬。否则,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失去信心。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切实提出希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未来,更快的进步。在我的第一个(1)班里,有一个叫周的同学,非常聪明叛逆。在一次惊喜的表扬中,他突然在一次英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一发不可收拾。同时,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会消失,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友好相处
当老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时,学生就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特别是对于那些遇到挫折对生活失去信心,用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的学生,更应该给予他们安慰和关怀。我班的赵成因为感情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上感到很无奈。我发现这个学生特别敏感,觉得好像周围的人都瞧不起她,做事很冲动。一次早餐,因为带队的老师对我们班学生早操的表现不满意,吃饭的时候没让我们班的学生先走(那天早上我们班先走了)。作为终身会员,她认为老师对他有意见,撕毁了早餐券,拒绝吃饭。在她的带领下,班里13的同学都拒绝吃饭。班主任做了严厉的批评。但该学生无法接受,于是逃离学校,多次寻找后回到教室。这次作为班主任,我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再教育,她把自己的想法和心理感受告诉了老师。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知心朋友,性格也好了很多。因此,教师要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在心理上与学生兼容。师生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小。
3.打开心灵的窗户
学生之所以会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认知与意图冲突。为此,应加强对有逆反心理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其心理症结,尤其是青春期教育。这学期,我们班举办了很多青春期教育活动,比如“中学生早恋”、“你的问题你做主”等。让学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阐述他们美好的人生和光明的未来。让叛逆顺时针发展,让我们的学生充满个性和情趣。
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探究原因,找出思想根源,然后用真诚的爱去影响我们的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同时要有耐心和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我们相信我们被逆转的学生会顺利扭转局面。让我们用爱托起另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