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视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和发展?
近年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晚报为中学生开设了一些专栏,从中学生中挑选了许多文章,并举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征文活动。在文章中,同学们谈到了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对社会、家庭、学校存在的问题的看法,以及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开心和苦恼的事情。虽然读起来难免幼稚,但其心是光明的,其意是真实的,其情是非常感人的。这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很多教育方式违背了同学的心理特点,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压抑了他们的人格,总是强迫他们走大人定义的道路,否定他们的“自我”。导致他们的人格萎缩退化,无法创造条件让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得以展现。当然,这必然会影响到多层次、多维度的人才。听一些中学生诉说自己的心事,值得深思。以下是两个中学生的对话:
答:有一波中学生厌学。社会上有些人,甚至是一些弃学的孩子,读书不多,挣钱很多,对社会,对在校学生都有很大的冲击波。读书真的没用吗?乙:是的。现在的人不经常说大学毕业就失业了,竞争很激烈。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所以,对未来的困惑是非常强烈的。
答:我总觉得这是市场化的必然现象。人才也需要竞争,因为金子总会发光。为了过上有价值的生活,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为社会做点贡献。
乙:没错。我们要抓住机会充实自己,提高能力,发展自己。但是,我总觉得我们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一切都是别人安排的:学习、活动、读书、爱好,甚至我们的课余时间都是满满的。我们就像木偶,没有自己的个性。我们每天都在被别人操纵。我没有自己的眼睛,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想象,没有自己的交流,甚至没有自己控制自己行动的自由。这样,怎么能自立门户,独立探索,独立思考去创作呢?我想学习,但是我想独立,想有个性。在我们学校,似乎只有低头埋首背书的才是好学生,否则就会被批评或歧视。我越来越厌倦这种学生生活,开始在我这个想学习的学生身上闻到“厌学”的味道!
答:我也有同感。我担心我们的明天和我们国家的未来。现在的教育不是面向全体人员,服务更多的人才,产出各种人才,而似乎是在为“最好”的出路培养人。一些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希望是高考的分数。当他们考上了名牌大学,他们会成功,会履行自己的责任,会心安理得。以及我们人格的发展,我们才能的发展,我们行为的存在,我们道德的品质等等。,似乎无关紧要。
有道理。我认为这样训练我们是本末倒置。老师每天都在号召我们成长,成为开拓创新的人。然而实际上我们被束缚住了,没有给我们发展个性的机会。他们总是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想法。这样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越学越狭隘,心情越低落。
答:说到这里,我真想大喊一声:还我人格。请社会、学校、家长理解我们,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双脚行走,做自己命运的船长!
年轻的朋友们,看到这两位中学生的对话,你们有什么感受,又是什么引发了你们的思考?我们对他们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吁深表同情。这种呼吁值得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和家长深思。不要磨掉青少年人格的棱角,让他们成为只属于诺诺的人。
第二,注重个性的发展
什么是个性?心理学认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非常复杂的,它包含了每个人所具有的所有心理特征。比如,每个人都有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有自己的民族感情、文化传统和习俗。还包括每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心理特征,如视觉灵敏度高,听觉灵敏度高。有的人形象记忆好,有的人抽象记忆好。有的人思考深刻灵活,有的人思考肤浅机械;有些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有的人情感内向,独居;有的人坚强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有的人兴趣广泛,有的人兴趣狭窄;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洋洋自得;有的人勤劳,有的人懒惰;有的人好高骛远,有的人没有野心,等等。
所有这些* * *相同的心理特征和独特的心理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也就是人格。* * *的心理特征和独特的心理特征是紧密相连的。* * *的心理特征总是体现在每个个体身上,每个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都是在具有心理特征的* * *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的性格,主要是指性格的独特性。
因为人的个性不一样,俗话说“人心不一样,各有各的面目。”所以人的个性差异很大,这就是性格差异。
年轻的朋友们,很多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同样的体会,那就是人要有点精神。这个“精神”指的是人格。人生价值的表达主要取决于一个人人格精神的表达。持之以恒,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生命才有价值;如果整天吃东西,什么都不做,人生的价值就小了。人生的价值永远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而应该用你有没有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来衡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摆脱内外的束缚,摆脱旧的自己,铸造新的自己。抛弃自己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志存高远,追求真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这样每个人都会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实现自己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最佳位置。
哥白尼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人应该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向任何困难和偏见屈服。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早年丧父,17岁丧母,一生坎坷。我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失去了听力。这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消沉,没有气馁,直到去世,始终顽强地坚持着生活和创作。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想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想让我屈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人生如此美好,活他一千世!"
年轻的朋友们,你们所处的时代与贝多芬的时代相去甚远。当今时代是高科技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国家经济腾飞的时代,必然要求人的个性进一步解放、完善、和谐、全面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锻炼、塑造、完善自己的人格。就像贝多芬一样,你会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向困难、厄运和偏见屈服,走自己的路。你们都将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在此,我也深深地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关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和发展,去除不必要的约束、禁止、安排和呵护,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自己设计自己,像鹰一样在空中展翅,锻炼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