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数学的故事?
现在我来介绍一些数学界有趣的人的著名故事。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的罗马敌军手中。死前还在主里:“不要断我的圈子”。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雕刻了刻在圆柱上的球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是外切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伽罗瓦出生在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镇上。他的父亲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并担任市长多年。家庭的影响让伽罗瓦总是勇敢无畏。1823年,12岁的伽罗瓦离开父母去巴黎留学。他不满足于枯燥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研。一些老师也帮了他很多。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适合在数学前沿领域工作”。
3.德国著名科学家高斯(1777 ~ 1855)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会说话之前就学会了自己计算。三岁时,他有一天晚上看父亲计算工资,纠正父亲的计算错误。长大后,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对物理学电磁学做出了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家称他为“数学王子”。
4.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用一生的时间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35位,这就是后来的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把这个数字刻在他的墓碑上。
5.瑞士数学家雅各布&;middot伯努利生前研究过螺旋(被称为生命之线)。他死后,墓碑上刻了一条对数螺线,碑文还写着:“虽然我变了,但我和以前一样。”这是一句双关语,不仅描述了螺旋的本质,也象征了他对数学的热爱。
冯&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middot众所周知,诺依曼在1946年发明了电子计算机,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和社会生活的进步。middot诺依曼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中起了关键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1921年,冯&;middot诺伊曼在布达佩斯卢塞恩中学读书时,就出了名,受到老师的高度重视。在费希特的个别指导下,他与人合作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这时,冯&;middot诺伊曼不到18岁。
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希帕蒂亚
古希腊是数学的故乡。古希腊人在数学的进步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甚至生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个古老的文明孕育了许多数学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波罗尼奥斯、阿基米德、托勒密、海伦和丢番图。希帕提娅& mdash& ampmdash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家也诞生在这里。
乱世中的才女
公元前47年,罗马统治者朱利叶斯·凯撒放火烧停泊在亚历山大港的埃及舰队。大火蔓延到城市,并损坏了图书馆,大量书籍和50万份代表希腊文明的手稿被付之一炬。_ _兴起后,出于无知、迷信和宗教狂热,基督徒排斥异教知识,尤其鄙视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不允许基督徒“沾染希腊学术”。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以宗教为统治工具,逐渐将数学、哲学、教育纳入宗教的控制之下。从此,基督教希腊文化的尝试变得更加大胆和强大。甚至有人说:“数学家应该被撕成碎片或者活埋。”她出生在一个科学开始衰落,黑暗降临的时代。
公元370年,希帕蒂亚出生在亚历山大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的父亲赛翁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著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馆(Alexandria Museum)教书和学习,这是一个致力于教授和讨论高深知识的地方。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数学家经常去她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希帕蒂亚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和热情。她开始向父母学习数学知识。
赛翁也不遗余力地培养这个极具天赋的女儿。到她大约十岁的时候,她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算术和几何知识。有了这些知识,她学会了如何用金字塔的影子长度来测量它的高度。这一举动得到了她父亲和他的好朋友的高度赞赏,进一步提高了她对数学的兴趣。她开始阅读数学书籍。17岁时,她参加了一场全市范围的辩论,尖锐地指出了芝诺的错误:他的推理包含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即他限制了比赛时间。
这场辩论只是让希帕蒂亚出名了。几乎所有在亚历山大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非凡的女人,不仅外表美丽,而且聪明好学。20岁之前,她几乎读过当时所有数学家的名著,包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理论,阿基米德的球面和柱面理论,丢番图的算术。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公元390年的一天,希帕蒂亚& amp到了著名的希腊城市& mdash& ampmdash雅典。她在小普卢塔克任院长的学院里进一步学习了数学、历史和哲学。
她对数学的精通,尤其是对欧几里德几何的精辟见解,令雅典的学者们大为钦佩,大家都把这个二十出头的姑娘视为伟大的数学家。一些帅气的少年忍不住对她赞赏有加,追求者络绎不绝。但Shipatiji认为她想做大事,不想让爱情过早进入她的生活。因此,她拒绝了所有的追求者。之后,她再次访问了意大利,会见了一些当地学者,并与他们讨论了相关问题。他在公元395年左右回到了家乡。此时,希帕蒂亚已经是一位相当成熟的数学家和哲学家。
2.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1933.5~1996.3)是我国现代数学家。1933 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福州。1953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问题的改进,华非常重视,他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他先是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后晋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系委员。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的解析数论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他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程昕婷问题和韦林问题的已有结果进行了重要改进。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对筛选方法及其相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1966,住在6平米小屋里的陈景润,借了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靠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掉了好几麻袋草稿纸。他居然在举世闻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攻克了(1+2),创造了距离摘下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66)的距离。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和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这使他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世界领袖。这一结果在国际上被称为“陈定理”,并被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也使他与王元、潘承东以1978 * *获得了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上的成就在世界上仍然遥遥领先。世界级数学大师、美国学者& middot会(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份工作都像是走在喜马拉雅山之巅。”1978、1982年,陈景润受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做了45分钟的讲座。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他的成就和荣誉,为千千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朽的旗帜,映照着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青年前进。陈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3.数学家华的故事
华从小聪明好学。初中的时候,他在数学课上就表现出了特殊的天赋。有一天,王维可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一道数学题,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题目:“目前有未知之事,三三数剩二,五五数剩三,七七数剩二。事物的几何是什么?”王先生在读这个问题时,读得很慢,声音抑扬顿挫。看完题目,王老师把目光扫向全班同学,视野里是一张张紧张而困惑的脸。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23项。”这是一个熟悉的声音,把学生从思考和疑惑中唤醒。每个人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
第一个说出答案的学生是年轻的华。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华是这样想的:从“七加七的数剩下二”开始,也就是说,七剩下二,那么七加二的倍数就会是这个数,所以不必假定这个数是7 &;时代;3+2=23。再考23:23除以3,剩下2;23除以5,所以23符合题目要求。正是因为华从小勤奋好学,王维科老师才更加看重他的聪明才智。华上学时给王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华18岁那年,王维科先生出任金坛县中学校长。王校长爱惜人才,邀请华做会计,在学校做日常工作。从那以后,华变得更忙了。回忆起这段时间的经历,他说:“除了学校繁重的事务,我早晚还要帮妈妈管理小店的事务。我每天晚上都要到8点左右才能回家。把小店的账清理完,就可以去学数学了,经常是深夜。”也就是说,即使在繁忙的业务之后,华也从未忘记学习数学,所以他的数学水平在不断提高。
华19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借了一本名为《学艺》的杂志,在这本杂志的第七卷上发表了苏家驹教授写的《代数五次方程的解法》一文,引起了华的浓厚兴趣。经过阅读和思考,华发现文章中有根本性的错误。于是他问王校长:“你能不能写一篇文章,批评一下苏教授文章中的错误?”
华的提问得到了王校长的正面回答:“当然,圣人也有错,有什么不能批评的!”王院长是意大利诗人但丁代表作《神曲》的翻译。他的话给了华很大的鼓舞。于是,华写了一篇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文章,经王院长审阅修改后,送给上海的《科学》杂志。文章发布于1930。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关注。
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清来教授看到了这篇文章。而且,得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金坛县一个初中的小伙子,只有初中文凭,我更加震惊。他看到了华的才华,立即写信给金坛中学,邀请华到清华大学工作。
收到信后,华思忖再三:一方面,他想起在此之前,王校长曾让他在金坛县初级中学教一个补习班,又因为有人投诉王校长任用了一个不合格的老师(一个初中毕业生怎么可能有资格教初中),王校长只好辞去校长职务,他也不再教书了;另一方面,由于家境贫寒,他连去北京旅游都有困难,于是回信婉言谢绝了熊教授的邀请。熊教授收到华的回信后,口渴的“伯乐”写信催促。信上说:如果你不来,我就亲自去金坛看你。
华又一次收到了熊教授的来信,从中他了解到了自己邀请的真诚和诚意。他觉得自己实在辜负了熊教授的好意,只好向父亲借钱,被请到了清华。在清华大学,华成了一名助教。主要职责是管理数学系的书籍,收发公文,收集文具,绘制图表。这样他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听课了。在熊教授的安排和指导下,华学习进步很快,刻苦钻研,经常自学到深夜。他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大学课程,又花了四个月自学英语,可以达到阅读英语数学文献的水平。此外,他还自学了德语,尤其是听了研究生课程后,数学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4.古代数学家张衡的故事
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探索&数学失败论;pi;有价值的数学家。张衡是我国汉代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张衡的《二井赋》、《思宣赋》、《归天赋》都是流传千年的文学佳作,至今仍为无数文人所欣赏。
有人认为文理往往很难并重,所以张衡可能会打破他们的固有印象。张衡不仅在文学上表现出非凡的成就,在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一代数学家。张恒从小兴趣广泛。他自学五经,精通六艺。他还喜欢研究算术、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年轻时,他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诗歌、词和散文上。他高高在上,但并不骄傲。
五、八岁时,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科学家高斯(1777 ~ 1855)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他八岁就进了农村小学。教数学的老师是城里人。他觉得在偏远的地方教几只小猞猁真的是大材小用。而且他有些偏见:穷人家的孩子天生就是傻子,没必要教这些傻孩子认真学习。如果有机会,应该惩罚他们,给这种无聊的生活增加点乐趣。
这一天是数学老师郁闷的一天。学生们看到老师沮丧的脸都畏缩了,知道老师今天又要抓这些学生,惩罚他们了。“你今天给我算一下,从1加2加3到100。谁想不通就罚谁不回家吃午饭。”老师说完这话,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没说就看了起来。
教室里的孩子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 &;hellip& amphellip”有的孩子加了一个数就把石板擦掉,然后再加,数字越来越大,很难计算。一些孩子的小脸变红了,一些孩子的手心和额头渗出了汗水。不到半小时后,小高斯拿起石板,走上前去。“老师,这是答案吗?”
老师头也没抬,挥了挥厚厚的手说:“走,回去算!不对。”他认为不可能这么快就有答案。但是高斯站着不动,把石板放在老师面前:“老师!我认为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数学老师想喊,但当他看到石板上工整地写着的数字:5050时,他大吃一惊,因为他自己算过,得到的数字是5050。这个8岁的小孩怎么这么快就得出这个数值?
高斯解释了他发现的一种方法,古希腊人和中国人用这种方法计算数列1+2+3+&;hellip+n方法。高斯的发现让老师感到羞愧,觉得自己以前那种傲慢自大,轻视穷人家孩子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以后也很认真地教书,经常从城里买一些数学书供自己学习,借给高斯。在他的鼓励下,高斯后来在数学方面做了一些重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