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如何写

21世纪是科技和国民素质竞争的时代,其本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这将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的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

首先,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内容、技术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没有很好的结合,陈旧落后;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相匹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的现代化教育设施逐步完善。然而,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无法利用日益普及的电脑和网络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不仅无法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会耽误学习时间,不利于提高素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和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门新的综合学科。职业教育要想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道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和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整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和教育评价在内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他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如何使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重大课题。随着学校现代化程度和设备的提高,未来的教师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学与教的过程和资源是一个有待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基于几个基本假设,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教学设计理论是研究如何通过系统设计来启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理论。

我们可以假设学习发生和维持的充分条件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即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二个假设);

(A)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体能)。

(2)有效的学习动机维护系统,包括兴趣、情感、态度、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

(3)有效学习外部活动系统是指具体的学习活动,如做预习笔记、做练习、讨论、互助、做表格、画概念图等。学习行为和活动的设计基于认知策略和合作学习策略。

(4)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活动空间设施)和学习工具的有效整合。

(5)有效的信息传递,不是指阅读和呈现信息的工具。指的是信息的组织,即学习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呈现形式和传递顺序。

在上述五个充分条件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是无法设计的,而其他四个方面是可以设计的。学习动力系统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设计的物化系统,它的设计是建立在其他三个系统的基础上的。

教学设计有三个设计对象(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三个假设):

1.学习活动设计。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是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技能的发展和情感态度的改变应归功于这种互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种互动就是学习活动。因此,必须把学习活动的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通过规定学习者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就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触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2.学习环境设计。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尤其是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一目标的有机整合。当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也称为学习场景,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人际因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上。设计中也要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理念,而不是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细则。

3.媒体传播设计。媒体传递设计的任务是决定用什么媒体形式、以什么呈现顺序、以什么组织形式向学习者传递信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媒体材料的设计开发都属于这一层次的活动。媒体投放是最边缘的设计活动。

教学设计的上述活动分为三个层次,以提醒教学设计者,学习环境和媒体的设计并不是教学设计的全部。长期以来,教学设计领域主要关注媒体传播层面的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和可访问性,使得教学设计者逐渐将设计重心从媒体传播的设计转移到学习环境的设计,进而关注学习活动。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设计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依赖于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目前,许多职业院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接,建设了教学资源库,建设了许多多媒体教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搭建了平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将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它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媒体和学生。这三个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有三种教学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校园网支持下的合作学习模式。

(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是引入多媒体技术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制作CAI教学课件,并通过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媒体包括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电教媒体。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学生从老师、电脑和各种媒体接收教学信息,经过大脑处理,转化为知识。虽然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创新上存在明显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和作用极其有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在于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还在于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这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

(2)基于网络环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网络环境是开放的环境,是鼓励自主学习的环境,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任何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从校园网或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问题,他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向老师咨询。老师不直接教学生教学内容,只是间接辅导学生。这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特点是“自我指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即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学习效果。否则只是盲目的浏览和学习,效果不大。

(3)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校园网和资源库的支持。教师通过安排教学计划、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给予网上或面授指导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可以单独学习,小组学习,或自愿结合合作学习。学生有权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物,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沟通合作的能力。然而,许多学校建设了校园网,但由于资金和技术问题,校园网信息资源匮乏,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的技术开发明显不足,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和有机结合。

通过对上述三种教学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每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都有所变化,但仍有自身的不足。如何在教学中有机结合三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第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设计的创新

(一)。代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并没有产生划时代的新思想。确切地说,信息技术使得一些先进的、前卫的教学理念得以实现,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得以接受和应用。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我们应该树立三个全新的理念:

首先是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由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

二是树立全新的媒体观。教学媒体从教师的辅助工具变成了学生的认知工具。

三是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从以归纳或演绎为基础的简单讲解,转变为以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讨论、意义建构为基础的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的根本变革。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据调查,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模式。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基本上还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CAI阶段,离我们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还很远。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真正整合,我们必须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平台,以完成整合的定性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在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上的整合,将给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带来巨大的变化;

1,教学形式的改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原有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可以使用校园网上的学生论坛。

2.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他们通过校园网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积极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扩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的、静态的图书教材形式已经转变为图文并茂、视听俱佳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同时,基于网络特点的音视频教材和CAI课件可以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书本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不应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着眼于如何设计教学方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合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