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西久的革命。

古习酒(1885 ~ 1916),又名西樵,学名性强,白名。阜宁县花园头(今射阳县富裕镇)人。辛亥革命烈士。我从小在学校长大,厌倦了写八股文,喜欢读诗词歌赋,渴望学历史。18岁考上江宁中学,受到改良主义和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20岁考上江南书院,后来入团。三年后,他考入两江法政专业课,与周、阮等淮安名士一起“秘密设置机关鼓动同志”,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为废除帝制,实现* * *和制造革命风潮。

宣彤三年(1911),武昌起义成功,顾锡九辍学参军,任镇军第一支队军事法官、镇军秘书长、中央讲学团讲师。他提出:“革命力量必须集中,形势必须均衡,必须互相配合,使点线面的广大变得泥泞。去了地区的南北,其实就是分崩离析的结局。杨珊(今淮安)位于水运中心。时移时静,美不胜收,三面是川滇。建议被采纳后,他立即返回淮安,与周桂玉、阮玉林一起集结兵力,攻打清军大营,夺枪造反,“收复”淮安。由于误用了原城序姚荣泽,起义失败,被杀。至此,臧再新已经率领北伐军打下了淮城的基础。在群众的引导下,臧在找到了一个隐姓埋名的古,立即被聘为秘书长。民国元年(1912)冬天,他回到家乡,被选为国民党阜宁县支部部长,把革命的火花带到了盐阜地区。

民国2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通缉爱国人士。顾西久和一些国民党员相继流亡。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他们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第二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革命党,顾也加入其中。同年秋,顾奉命回上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担任《爱国日报》、《爱国晚报》、《爱国月刊》主编。由于该报为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做了大量的舆论宣传工作,影响深远,所以将孙中山的专著《苦情》送给了顾锡九。

2005年5月20日(农历四月十九),顾希久、龙符等18名爱国人士在南通被袁世凯的爪牙杀害,享年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