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平简介
刘毕业后,北京协和医院聘请他为内科住院医师。一年后,他被提升为住院总医师,成为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毕业的第一位中国住院医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担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内科助理三年期间,对低血糖酸碱平衡、急性氯化汞中毒、慢性青少年手足搐搦症、慢性成人特发性手足搐搦症、疟疾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撰写相关论文13篇,其中7篇发表在国外医学期刊上。
1928-1930在美国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学习,在著名生物化学家唐纳德·范·斯莱克(1883 ~ 1971)的实验室主修血气分析技术。他和其他人一起改进了压力分析混合气体中血液和一氧化碳的测量技术,为研究血液的酸碱平衡提供了有效手段,受到了范斯莱克的青睐。从美国回来后不久,他被提升为副教授。
从1934到1942,刘和朱研究了骨软化症的钙磷代谢。他们进一步研究了维生素与钙磷代谢的关系,以及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许多研究成果在当时处于世界前沿,至今仍被国际社会反复引用。他主张临床、科研、理论紧密结合,把临床遇到的问题带到生化实验室去解决,并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临床,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化和完善。他的临床研究工作严谨、细致、务实。在钙磷代谢的研究中,他对病人每天从膳食和饮料中吸入多少钙磷,从粪便和尿液中排出多少钙磷进行了精确的实验测定。根据他的实验要求,医院的茶水间为病人设计了食谱,并将他们喝的水全部蒸馏。按照他的要求,每个病人都要在配餐间提供两份每顿饭,一份给病人吃,一份给实验室化验捣碎后的实际钙磷含量。有时候,他还会让负责这类病人的实习医生吃和病人一样的饭菜,喝一样的饮料,然后将病人的钙磷代谢结果和实习医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以便更准确地研究病人钙磷代谢的异常情况。有一次,一个住院病人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一个小饭团。他马上和实习生一起拿起米饭量了量,通知配餐员补上。这种严谨的科研作风让谢赫的许多老专家念念不忘,称他为“临床科研的楷模”。美国著名整骨医生A.M.Parfitt 1983访华时,专门要求参观刘工作过的实验室和茶水间。
从1937到1938,刘被选送到英国伦敦科赫生物化学研究所深造。在多兹的指导下,他专门从事动物实验研究,在研究促性腺激素对靶器官的生理作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美国回国后晋升为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向教授。1941晋升为教授,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内科教授。
1941年65438+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院和医学院被日军关闭,刘失业。当时,美国皇家医学院聘请他为研究员,他和他的妻子王艺臻决定留在自己的国家,治疗他们的同胞。于是,他在北平列为医生。1946至1957受聘为北平同仁医院内科主任。1946 ~ 1948兼任北平陆军医院内科特聘医师。期间,他在科研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将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首次在这两家医院开展科研和临床项目,使当时发病率较高的斑疹伤寒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9月,1948,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重新开业。刘被聘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内科临床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教授。建国后,他继续担任这两个职务。1949期间,兼任华北军区医院内科主任、北平陆军医院后方体、同仁医院院长。1955至1957,辞去同仁医院院长职务,全职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在此期间及之后,他深入研究了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性尿崩症及其与钙磷代谢的关系。在这些研究工作中,他将临床、科研和理论相结合的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带领科室人员走出医院大门,深入厂矿企业,开展糖尿病的普查、治疗和科研工作,创造了一套教育患者掌握糖尿病复发规律及其防治的方法,使该院糖尿病临床科研工作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从1955到1956,他编著了一本32万字的《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由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出版。本书从现代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理论角度论述了钙磷代谢和骨病、钠钾代谢、糖尿病、水电解质平衡、蛋白质营养、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等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这是他几十年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当时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一些大医院的内科几乎人手一个。读了基础理论,人们知道如何用理论指导临床;看完之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可靠的依据。1960年代中期,人民卫生出版社应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准备再版这本书,但因文革开始而未能成功。
此外,刘还撰写了63篇关于内科和内分泌学的文章,其中包括27篇关于钙磷代谢的文章。
刘是中华医学会的常务理事。
刘的好成绩完全是由于勤奋。他生活节俭,每月三分之二的工资都用来订购书籍和杂志。他通过美国朋友订购的国外医学杂志和书籍,往往比北京协和医院的图书馆早到半年。他的家是一个小图书馆。晚上和节假日,学校图书馆下班后,他就在家里的小图书馆里查资料、备课、写论文。
1960年初,刘患有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但他带病坚持工作。文革期间,他遭到残酷迫害,病情加重,但仍坚持工作。1974 5月19日下午,他要去北京协和医院会诊。这一天,他心慌腿重,行动困难。他的家人建议他打电话请病假,但他坚持要参加会议。四点半会诊结束后,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绕道去看一个肺气肿病人。当病人告诉他自己的病情时,他的一条腿一直在抽搐。人们把他扶起来,但他站不起来。这是他治疗的最后一个病人。他的病被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脑血栓综合征。六月二日,刘在北京病逝。
为纪念这位我国内分泌学的杰出奠基人,在1990刘诞辰90周年之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宁召开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会议期间,为他举行了纪念活动,发表了纪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