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对新八大美德400字的思考

“立志、孝顺、尊师、学友、恒慈、救世、守法”八德教育内容和《弟子规》的实施,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道德教育课。王驹就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展孝道法治教育谈了德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从司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了现代青少年的成长方向、素质培养和道德法制教育。会上,王主任全面透彻的讲解,感人至深,启迪人心,震撼人心。以下是我的经历:

一,感恩:一种简单而深刻的伦理

感恩的感觉很简单,感恩的内涵很丰富。感恩之心使我们能够自然而然地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世界建立起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被别人救了,那么他自然会感激救他的人。这是很自然的情绪。同样,一个人经常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一定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以德报怨的人,但他一定是被世人所不齿的,因为他已经丧失了做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简单的情感,或者说是一种简单的伦理。

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是直接从别人那里受益的,所以感恩的心情也马上升起。然而,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利益,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的恩情。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生出来的,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并付出巨大的努力把我们抚养成人。父母愿意牺牲自己来保护孩子。

其次,老师的善良。父母给我们血肉,老师长辈给我们知识、经验、人生教训。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引导,怎么可能成为成年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生活智慧,人类可能永远停留在愚昧的原始社会。

第三是国家的善良。我们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吃的长在那里,用的取自斯里兰卡。因此,我们应该感激我们国家的恩惠。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和谐,有赖于政府的管理和人民军队的保护。所以要感受到政府的善意,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第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日常生存所需的粮食是农民种的,我们穿的衣服用的东西是工人做的,还要靠商人流通,等等。所以要尊重一切劳动者,惜福节俭,尽自己的本分,回馈大众。

第二,感恩的缺失与感恩教育

感恩的感觉对人的道德成长如此重要,但现实中我们的感恩是相当匮乏的。通过报纸、电视,我们看到一些青少年不顾父母辛苦、家境贫寒,贪图虚荣心,贪图享乐,令父母落泪;有的同学不懂得尊重老师,虚心求教,却炫耀自己的能力;有些贫困生不知感谢就接受了别人的资助,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的人整天抱怨,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和单位亏欠自己很多;也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腐化堕落。是什么造成了如此自私和忘恩负义的局面,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深思。

首先要从学校本身找原因。目前就一般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只重视与升学相关的几门学科。“三好”本来是把品德放在第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在“三好学生”的评价中,学习成绩永远是第一位的,甚至只是看学习成绩。学校有意无意地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支持。在这样一个崇尚个人奋斗和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恩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问题很多。问题之一:现在很多父母总是不加节制地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古人说“欲不可垂”,“欲是万丈深渊”。过分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只能增加他们的自私和贪婪。一个自私的孩子怎么会懂得感恩,一个自私的孩子怎么会理解别人。所以古人有“宠子不孝”之叹。

第二个问题:父母希望孩子成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父母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业上,以为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大学,就能有好的未来。

第三个问题:现在的家长不像以前那样尊敬老师了,这当然和媒体的负面报道太多有关。如果说教会学生孝顺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会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情。都说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和我们家长的榜样和言语有很大关系。

其实孩子的天性是好的,感恩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我们需要的只是一种信念和坚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感恩和孝道教育的目的是为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在中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为家庭尽义务,并下定决心为祖国服务,这也应该从他们的父母,国家和公众的感激之情开始。或者有人说,这跟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我只需要好成绩。其实以大局为重,从根源入手,一定会事半功倍。我们不是经常抱怨学生学习不自觉不认真吗?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学习,那么当他累了,不开心了,或者有其他更有趣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偷懒懈怠,否则何苦呢?另一方面,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努力学习,能够尊敬老师,热爱同学,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他就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甚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全世界的人民。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简单,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激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激之情,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和合作,我相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充满活力,焕然一新。因为在相互扶持和感恩的时候,父母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有心灵的交流。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激的氛围中,无论你学了多少,你可能都不会觉得累。所以我们也要反思,或许不是孩子作业太多,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精神力量。

第三,孝道应该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道德文化是“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修身养性的本质就是内心的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善良和尊重,外在的“仪式”(行为习惯)只是一种形式,毫无意义。然而,这种与生俱来的人类良知往往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揭示这种仁慈的良知成为道德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的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正是这样一种逻辑方式,即从“孝”开始,再从“孝”扩展到他人,最后是爱众,天下人皆兄弟,天下一家。

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很难说他能真正爱别人,更谈不上爱集体爱祖国。因此,孝道教育应该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词源上说,“教”字左出“孝”,右出“文”。“教”的本义其实是教人孝顺。学校中的孝道教育

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感知父母的大爱和深深的感恩。一个真正能孝顺的人,一定是勤于学习,勇于战斗,官位廉。所以圣人孔子说:“亲爱的人,不要好孝顺。”

总之,“新八德”教育在学习方法和教学原则上做出的这些提示是非常适用的。因此,我打算将“新八德”教育内容正式引入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在进行“新八德”教育时,我应该首先实践要求学生做的事情。因为老师的言传身教会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记住,你不仅仅是一个上课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教育者,人生的导师,道德的引导者。所以我一定要以身作则,践行“新八德”,绝不搞个人形式主义!此外,我校学期还建立了以“道德与法制相结合的八德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为题的“新八德”教育研究,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我会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和方案,认真开展每个阶段的研究,并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形成材料,为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