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减轻学生负担还是增加负担?

根据高考改革方案,今后高考只有三门必修科目,学生可以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自主选择三门科目,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能否减轻负担?

科目

本报杜南讯根据高考改革方案,今后高考只考三门科目。学生可以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自主选择三门科目,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能否减轻负担?有家长认为改革后学生机会多了,但是备考时间拉长了。也有老师认为改革方向是好的,学生可以文理兼顾,但不一定能减负。

孩子的父母

准备战线漫长,残酷,无奈。

广东家长担心改革方案中考试科目的设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是否意味着提前准备高考?

陈先生是广州执信中学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关于高考改革方案,他觉得学生机会多了,但是备考战线会拉长。“和以前的终身考试相比,两次外语考试的机会无疑是一种进步。”陈先生说,也许他的孩子会为了这两次外语考试废寝忘食,看似沉重的负担,但两次机会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解脱。

陈老师认为,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可能意味着学生提前备考。“首先,我们不可能提前知道高校的招生要求。大部分孩子都会全力以赴,争取六科都达到最高水平,然后在选择院校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选择,也会更从容。”陈先生说,提前准备高考,对一个家庭来说,有点残酷和无奈。

教师

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却不一定能减负。

“总的来说,这个项目尊重学生的多元化选择,但它可能不会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广外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胡永进认为,学生只需根据提前发布的招生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科目的成绩,符合教育规律。因为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要求,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能力高的可以多选择,能力低的可以有自己的考虑,所以大学和学生的匹配度会更一致。

“但从逻辑上来说,这个方向未必能真正减负。”胡永进说,最初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一个几乎“人人都能通过”的设计,评估一些基本的东西。但改革后,变成了有高考的功能,对学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广州某重点中学高三语文老师认为,文理不分科的改革方向是好的。以前高中分文理,导致学生偏科严重。但其实很多学生的爱好都是跨艺术的。“有的文科考生其实很喜欢化学,但是因为物理特别差,怕拖后腿,所以只能选文科。改革后文理可以超越选择,比如选择物理、化学、历史,做到文理兼得。”

专家

实际操作还有待观察。

对于是否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专家们意见不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相当担忧。“由于最终录取制度仍然是集中录取,文理不分学科,高考压力分散,最终可能演变成加大高考压力,把高考战线拉长到整个高中三年。”他认为,根据目前的计划,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业水平考试。另外,如果选考科目在高一高二考,高考压力会提前到高一高二。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英民认为这将减轻学生的负担。“只要是考试,肯定会有一定的负担,但是错开考试时间,分散考试,可以减轻精神压力。”他认为,将考试成绩计入总分,也需要省考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进一步提高。

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军认为,以高考成绩、学业水平、综合素质作为录取标准,大方向是对的,在实践中会比较复杂,是否与理论设计一致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