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创作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
主要内容:心理沟通网络是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分为教育系统内部网络和社会家庭外部网络两部分。网络以学校为中转站,贯穿长春所有县区,连接家庭和社会。内网以教育局、教育研究所为中心,由14个县、2000多所中小学和学校的心理老师组成。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监测,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外网由教育局和团市委联合建立,由10个专门的帮扶机构组成,如青少年保健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主要目的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创作校园心理剧等方式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心灵交流网络的建立解决了中小学生厌学、考试焦虑、心理挫折、人际交往等心理问题。
2.“陶老师”工作站
创作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
主要内容:陶老师工作站(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是一个为个人和学生群体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以主持人的陶姓命名。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等。服务方式主要有“陶老师”热线、“陶老师”心理咨询中心、“陶老师”心理咨询移动服务站、“陶老师”邮箱。采取中小学24小时热线、QQ心连心、短信平台、面对面咨询治疗、紧急情况现场干预、上门咨询服务、咨询邮箱等形式开展心理服务。目前,“陶老师”工作站已形成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亲子教育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体系,成为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精神港湾。
3.心理维护三级体系
创作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教育局、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
主要内容: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为龙头,构建贯穿市、县(市、区)、学校三级心理维护体系。该体系由一级维护机构(石家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二级维护机构(区域分中心)和三级维护机构(校址)组成。2007年,市级相关部门拨款654.38+0万元,区(县)、学校筹资390万元,完成了26个分中心、654.38+000个三级维护站点的建设。依托心理维护体系,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培训、心理咨询、心理知识普及等活动,搭建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4.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创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区科协、百色市文明办。
主要内容:依托乡镇宣传文化站,建立了农村未成年人课外活动中心,解决了农村儿童活动阵地缺乏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在百色市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区。校外活动中心设有综合娱乐室、美术书法摄影室、培训室、科技活动室、电视演播室、阅览室、棋牌室,对农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设计开展主题教育、文体娱乐、科普、技能培训、公益服务等多种活动。,寓教于乐。同时,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5.道德早餐
创作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文明办、教育局
主要内容:从2005年开始,全市中小学组织利用每天第一节课前的十分钟,由学生自己组织,以讲道德故事、谈个人感受、互相辩论、表演小品、教师期末点评等形式开展道德教育,称为“道德早餐”。此次活动改变了单纯说教式的德育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修养。已成为本市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
6.青年舆情监测网
创作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文明办、共青团
主要内容:建立青少年舆情监测网的目的是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状况,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全市各基层团组织、关工委、中小学、社区青年工作站、企事业单位设立了198舆情监测点,每个点有1名热心青年事业、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学历的专兼职人员担任舆情信息员。同时每月编制发放1期青年舆情监测,对收集的青年舆情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为党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7、流浪儿童救助项目
创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
主要内容:主要帮助在内地省市流浪后被送回新疆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对教职工实行目标责任量化考核;二是制定《流浪儿童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从日常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登记和考核。第三,以九年义务教育为教学内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法律知识教育为重点,以提高素质培养和养成良好品德为目标,对流浪儿童进行引导性和针对性教育,实施亲情化、养育性校园管理。从救助学校毕业回国的孩子心态积极健康,绝大多数没有违法违纪行为。
8.万子讲孝道。
创作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委
主要内容:针对青少年传统道德的缺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子讲孝”道德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举办孝心演讲比赛,参观孝心活动展览,开展唱孝心之歌等系列活动,评选“十大儿童孝心之星”、“百佳孝心之星”,举办全市中小学“亚光杯”孝心绘画大赛,形成学校促进家庭、家庭社会促进学校的互动局面。 并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及时宣传报道活动,使全市80%以上的高校、学校、幼儿园参与到活动中来,扩大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9.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价体系
创新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文明办
主要内容:沈阳市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价体系包括“基础指标”和“特色指标”两部分,共20项,41项。基本指标反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分为工作机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特色指标部分反映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和农村县(市)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评价方式包括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五个方面,总分120。“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探索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10,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
创作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文明办、市关工委
主要内容:针对中小学生假期无人看管、缺乏引导的情况,南通部分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积极设立校外教育辅导站,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依托村镇、社区、企业、学校等资源,目前已在全市1921个行政村、266个社区建立。校外辅导站被誉为“寓教于乐的度假天堂,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
11,“太阳万青平台”
创作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主要内容:2003年,宜昌市西陵区尔玛依娜路社区残疾青年、居民孙创办了未成年人社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窗口热线”、“窗口网站”、“窗口工作室”,受到社区青少年和家长的欢迎。为进一步扩大阳光万青平台的社会效应,宜昌市在市区选择40个有条件的社区,成立了“阳光万青平台社区工作站”,将社区青少年关爱小组、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站、青少年维权站、学校心理咨询室统一纳入阳光万青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实现连通和互动,并为每个工作站配备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同时从学校教师和辅导员中聘请兼职辅导员,初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机制。
12,阅读传统文化经典
创作单位: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实验小学
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开展了“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教育活动。精选文章,召开以“经典阅读”为主题的班会、家长会,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和热情,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利用校园网、广播电台、宣传栏、校刊等校园文化阵地,开辟专题栏目,推广阅读体验。经典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发校本教材。在校门口开辟“读书园”,班里开辟“读书园”和“经典知识角”。开展经典征文阅读活动,评选表彰“阅读之星”,组织开展“阅读大赛”、“阅读表演剧”等活动。自2002年开展以来,已形成学校德育特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
13,“警校* * *教育”新模式
创作单位: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市教育局。
主要内容:坚持关爱人民、育人为本的主题,探索建立“党委政府推动、公安教育互动、校社联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学生安全无小事、警民* * *建大事、百姓操心、社会满意促和谐”的教育氛围,推动了全市“警民* * *教育”和“警民* * * *。
14,“社区青年快乐营”
创作单位:天津市河西区社区教育中心
主要内容: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打造“社区青少年快乐营”。2006年以来,整合5000平方米社区硬件资源,分三批建立100个社区青少年快乐营,覆盖全区13个街道,惠及辖区6万余名中小学生。同时,依托“社区快乐大本营”,开展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施展潜能和才华的舞台。
15,未成年人网络世界
创作单位:上海东方网络电视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为了给未成年人搭建一个绿色健康的上网平台,2005年初,上海东方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打造了国内首个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互联网电视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世界。该平台依托互联网,以视频节目为特色,建立了专业、权威的德育资源库,实现了德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2007年,未成年人网络世界开通校园电视平台,利用学生午休、课间和班会时间,通过教室闭路电视播放电视节目,覆盖全市1100所中小学。
16,青年书展
创作单位: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小学
主要内容:针对班级图书角图书数量少、内容单一过时的问题,采取“青少年书展”的方式在学生中开展体验式教育。博览会由展览、交易和闭幕三个阶段组成。展览时,班级书店(书摊)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布置在操场上,学生是书店的工作人员;交易时,学生和家长在摊位前自由选择交易图书,学生作为工作人员进行销售;最终将图书交易额的10%作为学校少先队救助基金,评选优秀书店、优秀业务员、优秀营销策略等奖项。书展成功实现了班级图书角图书的交换、使用和更新,达到了让学生感知社会、体验生活、创新理念、诚信服务、热心公益、正确理财的教育目的。
17,“道德三存在”活动
创作单位:重庆市求精中学
主要内容: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主题,开展“三德”(“校园道德”、“家庭道德”、“城乡道德”)活动。道德在校园。要通过开展“文明在我,我来创造文明”活动,加强道德教育。道德在于家庭。通过开展“感恩长辈”“爱在心中”系列活动,让孝顺和感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道德在城乡,通过设立爱心基金、捐助山区学校、慰问老人、帮助困难家庭等倡导道德实践,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18,“六亿宝贝”保护青少年
创作单位: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
主要内容:2006年以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技术力量的帮助下,组织开发推广了名为“六亿宝贝”的扫黄软件,为青少年营造安全文明的绿色网格空间。点击不良网站,软件会自动屏蔽,弹出健康网站供浏览。截至2007年底,全省中小学已有近20万台电脑安装了该软件,许多学生家长也主动在家里的电脑上安装了该软件。
19,村校家园“道德三重卡”
创作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中学
主要内容:“德育三联卡”,即“学生成长记录卡”、“家长沟通卡”、“村校联系卡”,分别记录学生的成长表现。这种方法始于2004年,通过村庄、学校和家庭的学生档案,互相交换信息。每学期召开乡镇“三卡”联席会议,村校家庭制定方案,明确各自责任,做好相互衔接,推动形成“村校家互动”、全方位教育、全过程教育的工作网络。
20.“道德马拉松”
创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第七中学
主要内容:“道德马拉松”就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顽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去坚持。自2002年以来,该中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同时强调道德实践,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三好,四无五事”。“三好”就是:在家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四不”就是不抽烟,不去网吧,不看不健康的电影,不信邪教。“五做”就是:为社会、学校、父母、同学、他人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