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调研报告
二。主题的定义
1.综合实践活动课
这是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是一门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发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有效地执行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有效开展实践活动,要注重应用,内容要少,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实际和教材的进度,要便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合理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经验,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现实,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个性化、自主化、主动化的学习,在开放的探究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从而培养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理论值
1.研究背景: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具有现实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探究性学习活动应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数学综合实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课程,它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枯燥到有趣、从简单到丰富的转变,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开放的学习道路。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一原则,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国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综合分析: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领域广泛,体现了活动领域“综合性”的特点。但“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每一项活动都是全面的,“全面”是相对的。涉外设计综合实践涉及的领域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专题询问或专题研究类型
课题探究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遵循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项目研究和设计研究有着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或策略,如项目研究、环保方面的研究,学生一般会提出解决环保的对策。
(2)社会实践学习的类型
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整个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主要途径是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
(3)终身学习型
生活学习一直是国外中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领域之一。生活学习是关系到学生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实践性学习。在国外中小学的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生活学习领域据报道包括生活技能训练活动和生活技术与创造性活动。
2.这项研究的意义:
数学实践没有脱离学生的学习材料。为了使数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必要将数学实践与平时的数学教学相结合,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服务。纵观整个小学数学课本,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发现数字和运算等与课本密切相关的概念中。对空间和图形中几何形状的理解,对生活中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由生活引发,由学到的知识解决,说明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精神。
3.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实施策略。
(2)构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教学模式。
(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积累研究经验,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
四。主要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
(1)申请阶段(2011 8-9月):精心选题,制定研究计划,申请课题。
(2)准备阶段(2011年10月-110月):制定调研计划,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和访谈。
(3)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1年6月):选择一门课,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师生多交流多合作的教学措施,实验一个月,边做实验边总结。
(4)总结阶段:(2065 438+2002年7月-165438+10月):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资料,分析、总结、提炼、概括,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研究方法
注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
(1)开发课程内容的方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进行反思,了解其设计目的,挖掘学生在日常活动和学习过程中能够体现类似内容的材料,并加以开发利用;二是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具备或需要具备哪些数学知识、技能和素质,识别和利用校外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资源,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员等资源,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2)课程开发的要求。
1好玩。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和感染学生,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确定数学活动的内容。
②实用性。要让学生真正“动”,就要引导他们广泛接触事物,努力感知事物,让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充分体现探索、尝试、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
3启发性。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规律、启迪思维和维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增长才干、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实施策略原则:主体性、开放性、创新性、过程性、多元化。
(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策略的路径。
①数学课堂教学。一、日常教学:深入挖掘教材所包含的综合实践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感受;二、配合教材:配合教材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精心创设情境,精心安排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践探索的乐趣,综合应用的价值,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②跨学科的渗透和融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某一学科,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必然趋势。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学科相结合。
③数学社会实践活动。在数学课程的安排上,要让学生突破老师、书本、课堂,拓宽学习领域,开阔视野。学校、家庭、社区、自然都是学生实践数学的空间。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模式;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问题,并积极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一般来说,要经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评价和反思,丰富经验。简而言之,就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反思”。它们相对灵活。它既可以贯穿整堂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一个教学环节,多次循环。在该模式中,教学活动包括组织数学活动、促进思维发展和唤醒学生潜能。学生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猜测、联想、推理和交流。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任何问题都离不开某种情况。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和谐”或“冲突”,将其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从而形成问题意识,激发认知冲动。创设问题情境要突出以下四点:现实性、及时性、挑战性和纪律性。
(2)提供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以及活动本身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成败。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任务是提供研究材料,确定研究形式,选择研究方法。
(3)评价反思,丰富经验。
①小组评价。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问学生:“你如何评价其他同学(小组)的研究成果?”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再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在鉴别和批判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学会欣赏、接纳他人、学会评价、形成健全的人格。
2自我反省。也就是说,学生审视并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我是如何进行研究的?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疑问吗?这种审视和反思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学生认知活动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馈,进而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一方面,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有利于他们深刻理解自己所经历的各种过程和步骤。形成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自我调节意识和能力,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习自觉性。
3.研究内容
(1)根据各年级小学生的情况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整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需要的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不同于数学课,但它也有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以及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在教学中,主要研究如何构建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如何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根据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和各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探索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活动方式,确定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和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通用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4)在数学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探讨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成果
1.研究结论和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学生:
(1)写数学日记,做一个生活中兢兢业业的人,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每周写一篇数学日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
(2)展示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召开数学班会:倡导“做中学”。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让学生自己玩,能让学生自己做的,让学生自己做。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充裕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做中学、玩。即让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究和体验活动中参与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主动发现知识,体验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
(1)注重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2)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和教学反思,交流教学反思。
研究结果:
(1)《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指导策略》获浦口区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纸质附件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学生生活设计的实践课程,其核心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本文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出发,探索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指导策略,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得到真正的发展。
(2)开展校级综合实践教研课程《丰收果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附件2)
(3)参加南京市“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知与实践”网络培训班,考核合格后被评为优秀学员。(证书附件3)
2.研究反思与展望
反思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感觉离理想化、规范化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活动课的组织和教学研究不够。实践活动课更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和学生的配合,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给教师的课堂准备和组织带来困难。如何加强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如何摆脱“学生闹而不听”、“闹而不停”的现象,虽然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不太理想,后续工作中将把这作为研究重点之一。
2.课时不足的困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存在一些困惑。这种学习方式会受到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限制。由于我们更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的探索活动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使用反馈的时间相对减少,很难完成课堂目标。课时不足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新矛盾。在自主探究中,困难学生不能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这也将成为我们后续工作中的研究重点之一。
3.交往中缺乏* * *意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双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研究的行动者;学生自主确定研究对象,自主收集和整理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通过分析、讨论和论证得出结论。理解能力不同的同学,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发现。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然后让每一次“再创造”都变得多姿多彩。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任务的完成,更是自身人生价值和发展的体现。在课堂多元的“对话”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想、观点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思想、情感和经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互学,在互动中进步。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信息的捕捉、判断和重组,使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动态生成,同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