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生平事迹

陈景润,男,汉族,1933年5月22日出生,福建福州人。1950 8月前在老家上小学中学。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在厦门大学数学系学习。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65438+2月0955经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到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担任助教。1957年6月,由于华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生,1962年6月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6月任研究员,1988年6月任一级研究员。1981 3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数学学报主编。先后被贵州民族大学、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数学季刊》主编。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CPPCC委员。

陈景润人从小热爱数学,特别是受到一些数学老师的影响,对奇妙迷人的数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厦期间,经过刻苦学习,他深入了解了数学大师华和威诺格拉多夫的专著和一些重要的数论方法,并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调到中科院数学所后,在严师的指导下,研究水平有了飞跃,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下,智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写了四本书。他在解决近代解析理论的许多重要问题上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韦林问题、球面上的整数问题和圆上的整数问题、等差数列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几乎素数在社团间的分布、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问题等。

尤其是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陈景润得到了(1,2)的辉煌成果,即他证明了每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一个素数因子个数小于2的整数之和。1966年,陈景润在《科学通报》上宣布证明了(1,2),但只描述了几个引理,没有给出详细的证明,所以当时没有得到国际数学界的认可。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对1966年公布的数值结果进行了改进,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被公认为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巨大贡献和筛选理论的辉煌顶点。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家称为“陈定理”,并被写入美、英、法、苏、日等国的许多数论书籍。由于这个定理的重要性,人们对它至少给出了五种简化证明。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领域一直保持着世界纪录和领先地位。

曾先生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合力基金奖、数学奖等多项大奖。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国际数学家大会在1974介绍庞比尼获得菲尔兹奖的工作时,特别提到“陈定理”是密切相关的工作之一。陈景润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请,分别在1978和1982做了45分钟的讲座,这是非常高的荣誉。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访问了欧洲和美国。从1978开始,培养了很多博士生。

陈景润对数学的迷恋和热爱已经到了痴心的程度,数学研究几乎是他的全部生活和精神寄托。他不是天才,但他有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他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成果是用生命换来的。无论是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还是被爱情疾病折磨,他从未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事迹和奉献精神在全国广为传颂,成为粉碎“四人帮”后激励全国人民进行新长征的精神力量,成为一代青年心目中的传奇人物和学习榜样。

陈景润为人正直、真诚、谦逊、随和、平易近人。每个人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不与世界竞争;但是科学奋斗的目标很高,要为中华民族在国际前沿争取一席之地。

由于长期贫困和过度劳累,陈景润身体不好,在1984,她又得到了帕金森病。他与病魔顽强抗争,坚持工作,培养研究生,写了很多。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他。小平同志亲自指示有关部门关心陈景润的健康和工作。中组部、统战部、卫生部、中科院、北京市各级领导多次前往慰问,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陈景润曾住过309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三院、宣武医院、广安门医院、中关村医院等。,并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和照顾。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邀请陈景润福建中医学院进行治疗,表达对他的关心和尊重。陈景润的妻子和女儿多年来一直得到坤医生等亲人的照顾,社会各界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深深感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的病情一度好转缓解,给人以安慰和希望。但是长期受帕金森病和其他疾病的折磨,他的身体毕竟太虚弱了。今年1月中旬,因肺炎病情加重,长期高烧不退。出现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经紧急抢救后苏醒,但难以控制病情发展。后来,他多次遇险。虽经全力抢救,仍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享年63岁1996年3月19日13。他的逝世是我国数学界的一大损失。

陈景润病危期间,中组部、统战部、卫生部、中科院的领导同志多次到医院看望。北京医院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救治,他们的医德令人感动。

临终前,陈景润似乎想尽力睁开眼睛。然而,他太累了。他需要休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一个多月前,病情稍有好转,他高兴得天真地唱起了《我是军人》等歌曲。他对同志、对亲人、对朋友都充满了感情,尤其是对爱妻于坤、对爱子。他匆忙离开,没有留下遗言。但他总是说:现在什么条件好,年轻人要努力,要更好地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