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学生早恋?
首先,中学生早恋行为的目的不明确。成人恋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结婚成家。学生的恋爱没有明确的目的,甚至连恋爱的真谛都不清楚。他们的爱情只是真情实感的体现,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
其次,中学生早恋的行为隐蔽简单。学生早恋多采用隐蔽的方式,如悄悄寄信约会,联系频率高。在一起的时候,有很多相同话题的语言,很少有超出正常界限的性行为。
第三,中学生早恋的心理充满矛盾。学生早恋永远无法摆脱三种心理矛盾。一个是想接触又怕被发现的矛盾。大多数早恋的学生都害怕被家长老师同学发现,单纯的高频接触增加了被发现的可能性。因此,他们总是处于恐惧之中。但是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甚至上课传纸条。这种矛盾经常困扰他们,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二是早恋过程中快感与痛苦的矛盾。由于学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条件有限,早恋双方的学生经常站起来。所以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痛苦,甚至怀疑对方变心。尤其是看到对方和其他异性同学交往,会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这加重了疼痛。但是有一封情书或者一个约会,会让他(她)的痛苦消失。第三是偶像化和低俗化的矛盾。因为早恋,同学们不能理性辩证的分析对方,而是互相偶像化,甚至把对方的缺点当成优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互相了解对方的缺点后,往往会夸大对方的缺点,甚至贬低对方,这就是早恋的末期。
第四,中学生早恋过程短。一对一的学生早恋通常不会持续很久。最少两天,最多不超过两年(两年以上的早恋往往演变成成年人意义上的恋爱)。但是,一对一的早恋过程的结束,并不总是意味着同学们的早恋阶段已经结束,有些同学还会继续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
第五,女同学喜欢比自己大的男同学。因为女性比男性发育得更早更快,当女同学成熟漂亮的时候,同龄的男同学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成熟。所以很少得到这些成熟漂亮的女同学的关注。这些女学生瞄准了年长的男孩。这也是普通早恋学生能经常“偷偷摸摸”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同龄、同班同学之间发生的早恋现象中,女同学往往起着更大的作用。因为同龄的男生往往比同龄的女生小。这个时候,无论是心理体验还是社会实践,男生都远不如女生。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当青少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的身体开始改变。这种变化不仅使变化着的人类个体意识到自身的变化,而且促使变化着的个体去观察自身以外的个体,尤其是异性的生活变化,从而获得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需求的满足。这是学生早恋的基本动机。这也是早恋发生在学生这个特殊年龄段的一个根本原因。不是所有的学生到了青春期都会早恋。生理变化只是基本条件,关键在于这种变化中的学生个体在想什么。早恋只发生在少数同学之间,他们的想法主要是“诉说彼此的心事”、“有个寄托”、“有趣”、“展示自己”,很少“想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