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一个很要好的同学(朋友)有矛盾。他性格不好,很偏激。不管他是谁,都会很长时间不理人。
我国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如下:
友谊占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友谊就是友谊,是一种基于理想、兴趣、爱好的一致和相互依恋的情感关系。研究表面上看,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依恋程度最高,而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上的依恋逐渐从父母变成了朋友,并日益得到确认和强化。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最多在中学交朋友。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的可接近性,年龄上的相同,品行上的相同,大部分中学生加入非正式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成员对彼此的忠诚度很高,在行为上也很有约束力。
3.师生关系被弱化了。你不再像小学生一样把老师当成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对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了更清晰的看法。
4.很容易和父母疏远。许多中学生发现很难与父母交流。他们宁愿和朋友聊天,也不愿和父母聊天。无论在价值观、交友方式、生活习惯,甚至穿着打扮上,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父母之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欲望、自尊的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同时容易产生闭锁、防御、自卑、“骄躁”等心理障碍,应加以克服。
所以我们知道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如何与人沟通?谁更受欢迎?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个体中人与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为几种:(1)小群体是指交往密切、志同道合、具有一定排他性的两三个或四五个同学,不欢迎其他同学参与,彼此不亲近。(2)受欢迎型是班里最受欢迎的人(3)不喜欢型是班里最不受欢迎的人(4)领袖,是指在某些活动中自然涌现出来的,能负责领导这些活动的学生。5.孤独的人是很少与人交往的人,也是很少与人交往的人。6.拒绝对方的是指互相敌视或歧视的同学。
人缘型是班里的明星,令人羡慕。他们在班里人际关系融洽,受到大家的重视和表扬,因此安全感和自信心很高。应该说,每个学生内心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人缘好”,但很多学生对此存在误解。比如,有的人认为人气是为了拉关系,有的人认为是为了忠诚,有的人认为是为了讨好好人。事实上,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学生之所以受同学欢迎,是因为他们拥有受欢迎的人格特质: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平等待人,富有同情心;
2.热衷于班级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
3.真诚待人,乐于助人;
4.注意自己的性取向,保持谦逊;
5.有各种兴趣爱好;
6.有审美眼光和幽默感;
7.有动人的外表。
可见,人气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对一个人优秀人格品质的奖励。
想有好人缘的同学,不妨在加强个人修养上做文章。
这是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如何和老师交流。毕竟学校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老师时刻参与我们的学习,我们和老师相处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校园生活。
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和哪个老师关系融洽,喜欢哪门课,哪门课成绩好;如果你和任何一个老师关系都不和谐,也会伤害到那门课,这大概就是爱屋及乌的一种体现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和老师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如何与老师交往?
1.尊重老师和他们的工作。老师无私地、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几乎所有的知识。如果他们期望什么回报,他们只是希望看到学生变得成熟,在知识的巅峰上越爬越远。学生应该尊重他们的老师,当他们遇见老师时,礼貌地打招呼。有句话说:师生情如父子。上课认真听讲不违反纪律,老师留的作业保质保量完成。有些学生的作业潦草潦草,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让老师认出字迹,给老师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经常这样,老师怎么会开心,怎么会喜欢你。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如果你和别人说话,他们会不理你。你会喜欢这个人吗?尊重教师和教师的工作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学生时代经常说“这个老师不怎么样”“那个老师水平太低”...长大后才知道这种观点和想法有多幼稚。就像作弊者从来不认为老师发现不了一样,其实只要站在讲台上,下面谁在做什么就一清二楚了。以他的年龄、学识、阅历来说,某一门课老师的水平肯定比学生高,所以虚心向老师请教。认真学习,勇于提问,不仅对学习有直接的好处,也增加和加深了与老师的交流,无形中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事实上,向老师提问往往是师生沟通的第一步。除了班主任,任课老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学生直接交流,经常向老师请教学习问题,会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错,委婉地向老师求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会远离没有缺点的人。其实世界上没有零缺陷的人。老师并不完美。如果他的一些观点不正确,或者他误解了一个同学,甚至一些老师“傲慢”或过于严格,都是有可能的。以理解的态度去发现老师的不足,在适当的时候用委婉的语气给老师提建议。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对着干,好吗?当然不是。如果这样不进步,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恶化师生关系。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说吧。无论如何,老师是长辈,作为学生应该把老师放在长辈的位置上,照顾老师的自尊和面子。
4.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了,被批评。即使他们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但他们拒绝承认错误,他们对老师很生硬。而有些人,被批评过一次之后就特别怕老师,怕他对自己有偏见。这完全没有必要。错了就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并及时纠正,老师会喜欢的。老师不会因为一个学生一次没完成作业,一次违反纪律,就判定他是坏学生。我相信老师会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
和老师关系融洽,不仅能促进学习,还能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让你受益终生。我相信你能做到。
除了和老师的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个大问题。许多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之间有代沟。什么是“代沟”?是指幼儿与父母在观念、价值观上的距离,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和隔阂。
中学生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有:(1)强烈地感觉自己已经长大,反对父母的关系和照顾。身体的快速成长让中学生获得了力量和勇气,却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力量。父母认为你还是个孩子,还处于被保护的阶段——他们没有时间接受你已经长大的事实;而你每天接受很多新鲜的事物和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必然会与你父母已有的观点发生碰撞。(2)随着生理的发展,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女生。我喜欢关上门,写自己的日记,听流行歌曲,甚至只是坐着思考,不再撒娇在父母怀里,心理上被锁住,渴望友谊,心理上拒绝和父母倾诉。这些变化也会让父母不安。他们因为害怕“早恋”而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经常溜进孩子的房间打探。(3)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在青春期变得突出,如任性、自我中心等。我在长辈的呵呵中长大,不想被束缚。随着意识的萌发和成长,连父母正确的批评都听不到了,产生了代沟。
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奈的。它的扩大会加深两代人的矛盾,给家庭生活甚至学校生活带来一些不和谐。作为年轻一代,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把两代人之间的距离缩小到最小,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也能让家庭氛围保持温暖。尝试以下建议:
1,家长态度要温和,不能采取极端行为。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对父母的崇拜、依恋、顺从有所减弱,这就是所谓的“离巢”现象。孩子的突然成长,让父母一下子失去了很多,心里空荡荡的。所以我们要理解这种心情,对父母温柔一点,即使不能接受观点也不要抵触或者生气。我们可以假装虚心倾听,即使不能收养他们,至少也能给父母一些安慰。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想说罢了。父母对我们要求不多,只要我们礼貌温柔,他们就满足了。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代沟永远不可能缩小到零,但它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降到最低。
2,要表现出一定的让父母放心的能力。我连手绢都不会洗,还总是需要父母接送我上学。放学后突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经常玩到很晚。怎样才能不让父母担心?不是父母担心,是你的表现不能让他们放心。尽量关心父母,帮父母做家务,聊聊家庭经济,聊聊你的理想,这样父母会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不会过多干涉你的行动。
3.保持性向,但不要忽视与父母的沟通。不管怎么说,长辈是从我们这个时代过来的,他们也经历了一段“狂风暴雨”的时期。有了几十年的人生阅历,他们看问题成熟多了。我们在慢慢成长,也应该学习,但成熟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突然的。坐下来和父母聊聊你的烦恼,谈谈你的理想。我相信父母也会真心实意的和你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以为和父母说话就是“没长大”。善于和父母沟通是你越来越成熟的标志。在交往中,也许父母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事物。那不是无形中缩小了代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