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它始于英国。SDP项目是由英国一些学校和地方教育当局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有两个背景:一是本项目运用“草根理论”探索学校管理,迎合了当时教育管理“去中心化”的趋势,有效促进了校本管理的形成;二是由SDP项目本身的功能决定的,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变化,提高学校的效率。20世纪90年代,英国科学教育部发布了《学校发展规划实用指南》,号召全国中小学推广这种方法,从而使SDP成为英国全国性的学校管理改革项目。随后,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美国等国也开始推动这一项目,产生了持续的国际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积极推荐“学校发展规划”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管理、社区参与和提高学校的自主性,提高各国中小学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中小学学校管理领域人们普遍采用的管理工具。在国际学校管理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发展规划开始进入我国中小学管理的新实践,适应了学校管理的现状和改革需要。学校发展规划的推广应用将对提高我国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将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学校发展规划是什么?(1)什么是学校发展学校发展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主要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善。从发展的主体来看,学校发展包括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领导发展等。从开发的具体内容来看,学校开发包括学校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硬件开发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校园建筑的建设,软件开发主要包括学生和教职工素质的提高、学校形象的提升、学校品牌的树立和扩大、校园文化的建设。从发展方式看,学校发展包括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从发展的性质来看,学校发展有渐进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2)什么是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也可称为学校蓝图、学校愿景计划、学校战略计划、学校设计等。,简称SDP。西方国家的SDP项目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解释是:通过学校成员的齐心协力,系统分析学校原有的基础和环境,找到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促使学校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提高管理效率,最终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是: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或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和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实施策略等,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做出的安排。学校发展规划包括确定未来三到五年社会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优先问题、方法、行动计划和措施。(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内涵理解发展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发展规划绝不是几个校长冥思苦想的结果,也不是叫人拿刀写鬼的文案。它应该是一个基于学校实际情况的学校发展行动计划,由校长、教师、投资者、学校行政人员、学生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官员参与。第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要立足过去,指向未来,既有对过去的诊断分析,又有对未来的预测和预期。规划强调把握当下。任何一种规划都不是“为规划而规划”。它不仅强调静态结果,而且强调动态规划及其实施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三、从时限上看:学校发展规划往往是学校三到五年的长远规划。其意义在于通过学校发展设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发展规划是手段,不是目的。它主要通过成功应对教育改革和变革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中心应该是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技能习得。三、学校发展规划的作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于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定向规划是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规划。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性是学校各种活动和行为所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是学校一切行动的航标。科学实用的规划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能使全校师生员工朝着规划所指出的目标努力,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2)可控规划的方向性特征决定了规划控制的意义。计划制定出来并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后,校长可以根据计划制定的目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如人力、财力、物力),努力实现预定目标;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尽力排除各种干扰,纠正各种偏离目标的行为,抑制其他不符合目标的需要;计划性要求教师和学生围绕目标和要求,按照一定的活动和时间表来行动,因此对有效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动起着积极的作用。(3)激励计划可以刺激人的行动,鼓励人努力实现目标。当师生在行动中遇到障碍时,计划中的目标给人克服障碍的力量;在行动比较顺利的时候,计划中的目标给人以鼓励,增加人行动的积极性和信心。当全校师生员工看到清晰具体的目标,感受到目标的一步步实现,就会形成强烈的运动感,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4)平衡一个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计划中的目标,既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终点,所以它是人们检验和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尺。校长通常会根据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检查工作的成就,使精心设计的学校发展蓝图成为客观现实。对工作质量和品质的评价不是来自于主观和感觉,而是基于规划中的目标是否完成的客观现实。规划的平衡还体现在使学校和学校中的各个部门能够根据规划要求衡量其工作的有效性。(5)发展性校本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并流行起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发展策略,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重视和传播。其含义是以校为本,以校为本,以校为本。以前我们政府部门对学校控制太多,社会干预太多,学校无法自主发展办学。学校规划主要是根据上级领导的安排进行,规划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校本发展是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实力和发展的教育理念。主张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积极参与下,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即校本发展要求学校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发展战略,发挥自主办学功能。在校本发展的理念下,学校规划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就要求学校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中求变,在大量的比较参照中重新定位,制定科学的、可行的、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实事求是地操作和实践。这一切,包括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调动学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四。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根据以上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分析,学校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校现状的分析一般包括对学校历史和传统、学校发展中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目前面临的挑战、社会各界和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期望等方面的分析。现状分析是学校规划的现实基础。(二)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在不同学校的办学规划中,这部分的表述是有差异的,但三种表述多为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指导思想。主要内涵是“三个定位”、“四个目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政策依据。办学目标是指学校未来要发展成什么样的学校,其重要内容是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是学校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很多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律规定的。比如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成为“沪上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学校;深化教育改革,锐意进取,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学校;模范地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新时期办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辐射改革成果、输出办学经验的示范校。培养目标——南阳示范中学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主体性和社会化的发展教育;是努力实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学校通过有组织的认知过程和环境影响,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文明行为规范的现代教育。学校通过这种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使南模学生具备:优秀的智力+健全的人格。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分阶段实现,所以学校发展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的期限一般为2~3年。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办学特色,所以这一部分需要搞清楚学校特色的概念和内涵。(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体系这部分主要针对学校选定的优先发展项目,分别确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优先发展项目选自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教育和科学研究。落实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最重要的工作。(5)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组织保障(学校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保障);没有保障(师资、科研团队、管理团队的保障);办学条件保障(学校硬件建设保障);制度保障(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等。).☆五、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步骤(一)学校现状调查与分析这一步主要是通过对学校原有基础、办学传统和教育需求的分析,明确学校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找出学校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确定办学方向和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依据。这项工作要经过校长和全校教职员工的讨论分析,才能获得知识。必要时,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广泛了解教职工对学校现状的认识。比如可以从院系考察以下内容:我们的优势;我们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的缺点;我们的担忧;我们愿意做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想要抵制什么;我们的骄傲;目前学校的总体情况如何?学校的一些部门比其他部门更有效吗?为什么?学校现在的表现和过去相比怎么样?学校目前的表现与同类学校相比如何?在分析学校现状时,要特别注意分析学校的优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优势,不同的校长和老师也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学校管理者在制定规划时,要对自身学校的发展优势有充分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学校特色目标的定位。对学校发展优势的分析包括对学校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如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社区环境、家长情况、办学条件结构、学校文化等,其中对学校文化的分析是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名校在悠久的历史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我们可以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比如南京一中,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学校。新中国成立前,学校曾推行首席导师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任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传统学校文化和经验的传承,并注入了新的内涵。他们以导师制为突破口,构建了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导师制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在省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导师制作为南京一中历史上的一种教育模式,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重新成为办学特色。(2)定位学校发展的目标一般包括方向(办学特色)、程度、时间三个维度。比如上海市曹杨中学的目标是“文理兼通,擅长文学”。人文素养高,三年内成为上海市一流的示范实验中学,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在学校发展目标的三个维度中,最重要的是方向,方向往往与学校特色的定位联系在一起。1.学校发展特色的选择是指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我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继承、发展并积极创造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优势,具有鲜明个性、独特性和显著成效的运行机制、办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模式。一个学校的发展就像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一样。它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有独特的东西,有区别于他人的特点。一所学校的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和灵魂,是一所学校历史发展中最值得珍惜和总结的东西。学校的特色是立足于学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学校的特色必须是鲜明的、独特的、有特色的。没有人拥有我,没有人拥有我,没有人拥有我,没有人拥有我。学校特色意味着学校个性化,意味着学校质量的提高。2.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是指学校在同类学校中所处位置的发展定位。比如品牌学校,可以追求成为全国领先的学校,甚至世界一流名校;也可以追求成为全省、全市同类学校的首席;也可以追求成为本校同类学校的首席。3.学校发展目标体系的形成当学校的特色和程度定位准确后,就可以选择实现目标的时间范围,然后将方向、程度和时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一般比较抽象,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形成层次化的目标体系,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规划中很多目标都是纵横排列,形成层级结构。许多反映目标体系的目标可以按照层次结构进行分解,使各级目标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和递进关系,表现为不同层次的目标。一般来说,高层次目标往往从宏观角度出发,体现其战略性和一般性特征;然而,低层次的目标往往从微观或中观的角度反映战术和具体的特征。就目标层次而言,有下属层次(整体、部门、个人等目标),时间层次(长期、中期、短期目标),要求层次(高级、中级、低级目标)。总之,不同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层次化的目标体系,使得目标具有一定的顺序和策略,能够发挥其整合一致的作用。在确定和表达各级目标时,要注意:目标明确,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目标是可评估的、可衡量的和有效的。即应该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应该进行什么范围和时间,如何衡量目标有效性。具体目标应具备以下特征:有成就的迹象(或成功的迹象);有评价分;有评价标准;成就程度有评价方法;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有明确的责任。(3)制定各部门的行动计划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发展规划中可操作的部分。行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体系:一是支持保障体系,包括思想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队伍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实现目标所需的资金和条件;第二,反馈控制系统,建立反馈网络和渠道,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学校是一个社会系统,系统里面的事情非常多,学校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情。因此,学校在制定行动计划时,首先要确定优先发展的项目。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不宜过多,一般选择三到五个能对学校目标实现产生关键影响的项目为宜。行动计划应侧重于优先发展项目。围绕优先发展项目,制定各部门的行动计划,落实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和行动。部门规划应具有以下特点:具体;可测量;可以完成;真实,接触学校的现实;确定时限;可以评估;你可以查一下。各部门的行动计划必须详细阐述:要达到的目标(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任务(具体说明各部门为实现目标必须采取的行动);负责执行此操作的人员;实施行动、监测和检查所需的时间;成本(教职员工计划的时间、资金和物质资源、培训成本)计划中的每一个目标和行动都应该包括明确的成功标准。标准可以是学期标准、年度标准,也可以是整个三到五年规划期的标准;标准尽可能量化;标准应该具有挑战性并且可以实现。学校计划的制定是与学校成员讨论的结果。确认后要向学校教师公布计划,通过大小会议不断讨论计划的进展,不断督促教师专注于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四)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学校规划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实施监测评估有助于学校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修改规划。规划过程是一个循环和连续的活动过程。在学年结束时,应安排时间让参与学校规划及其实施的人员正式检查和评估本学年规划的实施效果。这样,一项评估活动将对下一学年规划活动和规划目标的实施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学校应重视建立学校发展规划的监测和评估机制。监控主要是进行日常检查,以促进计划的及时实施和完成,促进学校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有计划指定的管理人员来检查每天的进度,并通过口头或书面报告的方式向校长和学校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监控中需要做什么:审核行动计划及相关文件,如教材、备课书等;详细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课堂观察。每个部门都应该向校长提供一份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报告,该报告针对以下事项: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为什么说目标达到了?超出或未达到?手术会在规定的日子内进行吗?时限是真的吗?规划如何影响学习/学习成果?影响的证据是什么?定量还是定性?什么是特别成功的,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对未来规划有什么启示?最初的工作有价值吗?学校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将监测评估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还应建立管理台历,其中包含计划活动的关键日期,以便校长和相关学校教师记录与学校发展规划有关的活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1)重视学校规划的调查研究很重要,这是帮助学生稳步、有步骤、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规划的过程应该是各级干部、师生在校长的领导下各司其职的系统工程,是一个调查研究、数据处理、现状分析、综合归纳思路的过程。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条件,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学校最近的发展区域,提出重点发展项目,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2)如何创办特色学校是校长独立思考的重要任务。所谓特色学校,应该是指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办学风格、独特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特色学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全面科学的规划和有计划的建设。由于特色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学校,校长要改变从属思维的刻板印象,改变被动思维的模式,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只有这样,它才能用于改变,大胆创新,使学校个性化和特色化。(3)立足现实,如上海市建平中学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上打造“跨世纪工程”,提出“合格+专业=建平人”的指导思想,以合格的特色办学,以合格的专业培养学生。学校提出并建立了阶梯式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体系,各种目标逐渐增多,螺旋上升。改革之初,校领导就向全体教师提出了“致力团结奋斗,三年振兴建平”,“用灵魂和心灵改造建平”的要求。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按照“让外围更贴近核心”的总体战略思想,我们在创建第三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改革第二课程——选修课和课外兴趣小组的系列化和常态化、分层次改革第一课程的教学等方面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当建平的办学模式得到社会认可时,提出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把建平建成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一流学校”的口号。这些对建平可能管用,但对其他学校不一定管用,尤其是非重点学校,这就需要实事求是了。(4)规划应该是可能的、有重点的和灵活的。我们精心设计的规划,一定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和实现的规划。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忘了这一条,规划的各种功能就变为零了。所以设计策划首先要考虑可能性,也可以叫成就。同时,我们设计方案中设定的目标必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指标,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非常必要、不可或缺的目标。如果我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目标,而设定了一些不重要或次要的目标,那就不是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而且规划中的目标要有弹性,留有余地,要有一个有弹性有弹性的区间,一般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留有很大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