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华清宫》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跌宕起伏的意象触动人心──吴荣《华清宫》与崔璐《华清宫》之比较
郊区的雪使云变暗,但宫殿却陷落干涸。
绿树和蓝色的窗帘相映成趣,没有人知道外面很冷。
-吴荣的华清宫
草藏凤凰,云树深寒。
明月来了又去,无人倚玉。
——崔璐《华清宫》
华清宫又称温泉宫,是唐代皇帝的行宫名称,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西北麓。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在此修建汤泉宫,高宗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改名华清宫。因为这里有温泉,气候温暖,每年十月,以唐玄宗为首的达官贵人就搬去那里避寒,冬末过后,春暖花开,再回到长安。可以说,华清宫是与帝王的奢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提起这个名字,人们自然会想到杜牧的名句《过华清宫》:“长安回首绣成堆,千门开在山顶。一骑红尘笑,没人知道是荔枝。“唐玄宗和杨贵妃追求的是奢华的生活。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他们从遥远的四川派出使者前来朝贡。骏马驰骋,红尘飞扬。人们以为是送来国家信息的使者,却不知道是向荔枝进贡。作者倾向鲜明,华清宫和奢华成了同义词。
这里华清宫的两首诗,从题目来看主题是一致的。然而,诗歌的角度、技巧和主题不同,使得两首诗各有特色,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
1.材料角度不同。
吴诗以盛唐和繁华的华清宫为背景。当时郊外大雪纷飞,寒气逼人。作者用“飞”字来形容雪的量级,风的凶猛,用“暗”字来写雪的强烈,雪的连绵,渲染出一种奇特而寒冷的景象。但壁垒森严、设施完备的华清宫,还有温泉,热气腾腾,所以雪落入宫中,立即干燥,消失不见。而且皇宫和外面仿佛是两个世界,参差不齐的绿树,与皇宫垂下的蓝色窗帘相映成趣,没有丝毫寒意,却带着春天的气息。由此可见华清宫的环境是多么宜人,统治者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崔的诗取材于天宝之乱后的华清宫。唐朝的统治者贪图奢华奢侈的生活,不去治理国家,只关心少数人的奢靡,导致天下大乱。安史之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开启了唐朝,唐朝瞬间土崩瓦解,华清宫自然也注定衰落。“登道”,即登道,指的是用石头修筑的攀登道路。以前皇帝每年都要来这里避寒,路上自然热闹,而现在,路上荒无人烟,杂草已经盖过了路石,更不用说皇帝战车的凤铃声了。至于宫殿,虽然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其依然绿树成荫,绿草如茵,但因为无人居住,树木也在向天空疯狂生长,草也在疯狂生长,给人的不是生机,而是一种冰冷的气息。入夜,月落犹在,物去人往,亭台楼阁处处,空无一人,玉栏杆犹在,无人倚。总之,曾经热闹非凡、温暖如春的华清宫,现在是一片狼藉,死气沉沉。
2.作品的艺术手法不同。
吴荣的诗歌主要使用对比技巧。诗人写的是华清宫,把宫外的情形和宫内的景象做了比较。宫外乌云压顶,大雪滚滚,天气严寒,草木凋零,宫内只飘着雪的形状,却不见雪堆的景色,树林葱郁,亭台垂下,统治者的生活自然悠闲,浑然不觉外面的寒冷。这样下去,结果很难想象。值得指出的是,吴石的对比很有特色。一般来说,诗歌在比较的时候,总是相对的。而诗则是出格的,一四句写在宫外,两三句写在宫内,手法奇特。崔璐的诗主要采用“分述”的方法,作者在写没落的华清宫时,说了一两句关于日光的感受:从他写登高入宫的时候起,护辇的方式就很整齐,御辇过去的时候,格调也不小。现在,王朝没落了,皇帝没来,路上长了杂草。写华清宫的风景。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宫殿里的树木长得又高又密。在绿树和鲜花的包围下,宫殿仍然是一片绿色。但是空荡荡的房间里没有一个人,绿色给人的不是生机,而是一种阴冷的气氛,让人觉得阴森甚至恐怖。关于夜景的三四句话:夜晚,华清宫笼罩在月光下。然而只有月光照在地板上,再也没有欢歌笑语。玉人倚楼望月赏景的画面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一想起“皇帝(玄宗)望仙塔,太真(杨贵妃)立地上”的往事场景(唐元贞《连昌宫词》)!由于诗人运用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吴荣和崔璐的诗歌都使读者对繁华的宫殿和荒凉的宫殿产生了强烈的印象和感受。
3.作品的情感基调是不同的
吴荣的诗以讽刺为基础。统治者一味沉溺于宫廷的享乐,只贪图安逸的生活,不仅不顾民生疾苦,也不顾国家命运,甚至糊涂,送走了一个大好的国事。安禄山怎么会有这样的队伍,怎么进来的?宫廷统治者对此一无所知。诗人从一个思想家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思考,对统治者进行了明确的讽刺。崔允的诗流露出感伤的情绪。诗人怀念唐朝的繁荣,哀叹现在的衰败。诗人望着眼前的宫殿,久久伫立,试图重现昔日的繁华:繁忙的道路,悠扬的歌声,但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不是白天,也许是晚上?但当夜幕降临,我只能看到月光照耀,却看不到玉人的倩影。在另一首同题诗中,崔璐写道:“金锁锁门,无人,水岸秋月声。红叶下山寒寂,湿云如梦,雨如尘。”空山空寺,闭门锁门,夕阳静,秋水无声,红叶飞舞,雨线飘...这种孤独怎么能不触动人心呢?
唐和杨贵妃这两位历史人物,一直是历代学者探讨的对象,是他们奢华生活的重要见证人,成为诗人关注的焦点。唐代李社《题温泉》写其鼎盛之象,“可使太平四十年,开元主得良臣。当时姚松和许岩都是骊山的司机。”唐玄宗盛世四十年。姚崇、宋静、燕国公张、徐国公苏仙经常随皇帝出巡。多么热闹啊。唐代李越在《过华清宫》中表达了几段感叹:“君游乐轻,一曲尽兵。玉树升天了,紫禁城里还有树。”君主追求放荡,把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发生了兵变,皇帝升天了,但千年树还是直直地长在那里。这种情况让人觉得灰暗!作为历史中的一页,华清宫的出现以及随后的萧条给了人们很多感触,表达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当然,既然诗歌是用来咏史的,就要讲究诗歌的艺术性。不同的诗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发出感叹,但这些诗歌会反映诗人的一些艺术理念。吴荣和崔璐的两部《华清宫》也有一些异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他们善于描绘画面来传达主题。高尔基曾说:“应该是描写,读者的想象力应该是受图像的影响,而不是记录。叙述不是描述。思想和印象必须变成图像。”应该说吴诗和崔诗对历史都有一些看法和见解。诗人不直接评价历史,但非常重视形象和画面的刻画。吴荣的《华清宫》描写奢华的生活,描写宫内外的情景,形成对比,从而揭示作者的思想和倾向;崔璐的《华清宫》,通过华清宫白天和夜晚的两幅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忧伤。这种“诗意”让人久久啜饮,难以忘怀。
第二,他们都非常注重诗歌的寓意。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有句名言:“情隐于言外,貌溢于眼前。”2两首诗,没有讨论,但读者可以揣摩他们的感受;文字之外的感受,给人无尽的回味空间,造就了诗歌的“隐秀”。读他们的诗,藏卷沉思,吟诵千古,正是他们作品的精彩之处。真的是诗意非凡。
给…作注解
①高尔基:《致瓦·李稷·叶霍夫斯基》,见《论形象思维的理论家》第155页。
(2)《张松解》:刘勰引自《韩遂唐史话》卷,《历代史话续》为第一卷,中华书局1983标点,第456页。
(本文作者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郭志明;本文收录于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出版的《诗美的永恒——优秀古诗词同题比较研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