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南县Xi谢哨乡。
洛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考证,远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文化。我国河口、焦村遗址山地土壤中的大量石器,具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显著特征。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洛河、石门河、仙河交汇处的“龙牙洞”出土了始祖鸟、大熊猫、貘的牙齿化石,将洛南近百万年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步。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史官仓颉,曾随黄帝游洛南,“登阳阙之山,临玄虎罗之水”,“以指造字”。它的字符是28。
洛南是革命老区,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恕、刘志丹、许、程、徐海东、刘华清、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打过洛水。
洛南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唐瑜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商业国家。夏商时期转移到凉州。周代、成王属华山之阳,称华阳地。春秋为晋。战国属秦。秦朝统一中国后,设立华阳县为历史要地,故治于县城东南的五谷川古城街。西汉属弘农郡。东汉属于荆赵胤。魏也属弘农郡。金和同属商洛县。都位于商洛县。排斥县是在后周建立的。隋属商州。隋开帝三年(公元583年),阳被弃,县城改名洛南,位于洛水之南。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秦岭南麓,洛河上游。北纬33° 52′00″—东经34° 25′58″,东经109° 44′10″—110° 40′06″之间,北接华阴县、潼关县,南接商州县、冯丹县,东接灵宝县、卢氏县,西接滑县、蓝田县、商州县。东边有一条近百里长的省界,一直延伸到秦、豫交界。
县城与周边县城的距离为:西经葡萄岭72公里,西南经胡和獐子沟45公里,南经阳东71公里,北经黑嶂72公里,东南经建安岭135公里,西距Xi安155公里。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
全县有25个乡镇,383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3029个村民小组。
耕地资源:洛南县是“八山半水半田”的山区,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49.6万亩。
林业资源:全县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24895438+0万亩,常见树种1.60余种,主要有柏、松、壳斗、桦、杨、玄参、核桃、柿子、月季、漆树、苦木、槭、竹等。
水资源:水资源丰富,河流遍布全境,饵料丰富。全县有水库22座,总库容1348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洛南地质成矿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地质调查和勘探,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4种。其中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铁、钼、铅、铼、锌、钨、稀土等,集中分布在秦岭山脉。非金属矿产有煤、钾长石、白云石、水泥石灰岩、水晶、硅石、大理石、叶蜡石、透辉石、透闪石、麦饭石、磷灰石、粘土等,主要分布在县中部和东南部。
洛南县属于暖温带南缘季风湿润气候。由于山脉连绵,起伏较大,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季风有明显的影响。冬季气候寒冷,雨雪稀少,一年中是旱季;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逐渐增多。如果伴有大风,土壤蒸发加剧,容易形成春旱。寒潮入侵时,往往会发生冻害。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节。降雨集中,多雷雨、暴雨,有时伴有冰雹,有时有局部夏旱、伏旱。秋季气温下降快,前期阴雨天多,经常出现渍水。末了,少了,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植物生长季节,太阳辐射更强,日照时数更多。然而,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很大,干旱、洪水、霜冻和冰雹等灾害经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