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8校长如何引领教师成长(五)
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受其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从根本上说,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出现了问题和偏差,那么其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可能出现问题,进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可能与其教育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很多老师坚信“学生坐不正,会影响学习”。这种观点在他们的认知体系中不断强化,但他们并没有思考这其中是否有必然的联系。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进入教室给学生上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坐姿(除非是形体课),而是为了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正确的坐姿和上课专心程度没有直接关系。
??教师学生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忽视学生的本质特征,不接受学生的任何错误或问题;(2)缺乏发展的学生观,忽视学生的发展潜力;(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规律;(4)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教师“教学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忽视课堂教学与课程的密切关系;(2)重视单向教学,却忽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3)教学过于注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4)过于强调认知训练,而忽视情感关怀,重教轻育人;(5)教学缺乏对学生思维、想象力和个性的尊重。
??教师的“教师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强调教师是学生的控制者,而忽视了引导和促进;(2)忽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行动研究者的作用;(3)强调教师的教育价值,而忽视教师作为家校沟通者的作用;(4)强调教师是学生的绝对权威,却忽视了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朋友的作用。
(1)本体知识,即教师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如数学教师要掌握数学本身的知识。
(2)条件性知识,即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教师关于“如何教”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如何灵活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的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4)文化知识,即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广泛而全面的知识。
从纵向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横向来看,我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中小学教师比例仍低于发达国家。
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三种素质,即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首先,校长应该熟悉教师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的“专业观”是指教师在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和信念;“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情感品质。
第二,校长要熟悉教师的专业知识。现代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用知识。
第三,校长要了解教师的专业能力。现代教师应具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
(1)本体知识。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原理和技能,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2)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又称教育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即教师如何向学生传授本体知识。条件性知识的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策略、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关于特殊学生的知识、心理调节与咨询的知识。
(3)实践知识。实践性知识又称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多种学科教学实践情境中灵活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所应具备的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知识。
(4)文化知识。文化知识又称一般知识,是与教师有效实施教育教学有关的广泛的文化知识,它往往能反映教师全面深刻的知识和专业素质。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与自身学科教学相关的德育、艺术欣赏和心理健康知识。
(1)做好教师入职考试。
(2)引导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3)校长自身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知识。
(1)关于“学生观”,主要主张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是不成熟的发展中的人,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的发展有潜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充满个性或差异的。
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的人格是独立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责任和权利的主体。
(2)关于“教学观”,主要提倡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与课程的密切关系。
教学是师生互动,不是单向教学。
教学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
教学要兼顾学科和人,注重认知和情感,注重教书育人。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个性。
(3)关于“教师观”,主要主张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与家长和社区沟通的开放者。
老师是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朋友,不是绝对的权威。
(1)什么是学生?
学生最本质的意义就是学生是在学校学奇怪东西的人,“学奇怪的东西”是学生最本质的特征。所以在学校受教育的人,就叫“学生”,而不是“学得好”。
(2)学生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观就像老师心目中的学生画像。在每一个老师心中,都有一幅关于“学生是什么样的”的学生画像,这是老师对学生的看法所描述的。它详细记录了教师心目中“学生”的内涵,指出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教育学生。
(3)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两个概念的对比有助于理解:概念1“这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用僵化、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一次考试的结果概括学生的所有思维模式,是对学生的一种泛化、标签化的认知判断。概念二“这个学生这次考试没考好”就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问题。这种学生观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当成发展的人。一个学生这次考试不及格并不意味着下次考试也会不及格。一个学生这学期考试不及格,不代表下学期考试也会不及格。
二、学生是有个性的人:用独特的眼光看学生。一方面,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第三,学生是系统的人:用系统的眼光看学生。每个学生都不是简单孤立的个体,都有家人朋友邻居,都有不同的童年和童年生活经历。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系统地看待学生,看到他们不同的环境,并特别关注他们的亲密家庭成员,这对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校长要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业发展,树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观,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校长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