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山中学

宝塔寺(又名尊圣塔)始建于明朝(1638)丽江崇祯年间。院中有一座圣塔,身亮如玉。中秋节期间,月圆之时,明月高挂塔尖,与天柱峰的冷岩塔遥相呼应,成为鸡足山八景之一——“塔中秋月”。

该寺历代多次修缮,现为台湾省籍大师释道行(比丘尼)住持。20余年后,大师捐资筹得数千万元修缮道场,遵循丛林制度的严格戒律,修习净土法门。这座寺庙建筑非常壮观。寺内住持尼姑(比丘尼、沙弥尼)60余人,是鸡足山住持法师最多的寺庙,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

鸡足山宝塔寺,原名尊圣宝塔,位于文笔山左支尽头的宝塔山。据《康熙鸡足山志》记载,尊圣塔是1683(明崇祯五年间)为漓江知府牧婧、斯坦寺僧道元、道真所建。从1689年到1963年的274年间,该庙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修缮。我们现在看到的佛塔寺,是1994年由台湾道行大师捐资数千万元,历时20多年,在废墟上重建的。

寺内有一座原始宝塔,是喇嘛教宝塔,高22米。现在修复的白塔是印度宝瓶座宝塔,高22米,圆形塔身,外部用石灰装饰。塔底有东南西北四大天王彩绘石像,造型生动,姿态各异。鸡足山八景之一“塔院秋月”在寺内观赏。诗人陆桂生写下了“塔院秋月”的诗句,“万里晴空比水更蓝,遥望岭头白云生。塔影孤悬三更,冰壶魂忽难名。”生动地写出了秋月当空,月色如水的夜晚美景。

塔院周围曾经有40个禅房,是僧人参与禅修的地方。院内还有一口重两千余斤的铜钟,是公元1656年(清顺治)为漓江穆氏捐铸的。早晚钟声一响,撼一座山。可惜这个钟在“文革”中被毁。白塔西面新建的大乘大雄宝殿,宏伟大方,殿内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塑像。

在塔院看秋月,需要在每月农历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观看。当郝跃移至鸡足山主峰冷岩塔以西,月亮与冷岩塔、尊圣塔相连时,周山林一片黑暗,而郝跃、冷岩塔却十分明显。抬头一看,我觉得自己好像在月宫里。8月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五月天之夜在12左右,尊圣塔无塔影,故又称无影塔。

关于这座无影塔还有另一个传说。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族国王松赞干布时,鸡足山大和尚派五明和尚作为大使前去祝贺。扎普和公主非常高兴,赏赐了武鸣,并派唐朝的土耳其建筑师和工匠与武鸣一起回山,在七月初一修建了尊圣塔,以纪念婚礼。7月15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赶到鸡足山,为建成的塔举行祭拜仪式。明月当空,尊圣塔洁如白玉。松赞干布称赞道:“这座塔就像我们纯洁的爱情一样洁白,但塔下的阴影始终是美中不足!”文成公主听了笑了,从侍女手中接过天鹅羽毛扇,轻轻扇了扇。地面上的塔影像一缕轻烟飘走了,顿时天地一片清明。从此,赞帕和公主祭祀前后每隔五天,午夜时分塔下无塔影,便成了鸡足山月色风景中的一绝。为了纪念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建塔的功德,僧人将塔名改为无影塔。农历十五晚上,和尚们聚在塔下念经,画了两幅画像供奉。这个传说虽然与尊圣塔的建造日期不重合,但却反映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来源:凤凰中文佛教)

台湾省著名道行驱魔人,来大陆讲经传道时,走访了许多佛教名山,但都认为不妥。最后,他选择了鸡足山作为传播佛教的道场,并担任了佛塔寺住持的角色。道行大师博大精深,慈悲为怀。一边传教布道,一边大量捐款修建寺庙,重塑金身,同时开发建设上山道路和小学道路交通。在法师眼里,众生平等,没有高官平民之分。所以,如果有机会遇到她,会平等的接待她。特别是道行法师为了广泛传播佛教,经常免费发放大量的佛教书籍、光盘、挂带和施舍印制的饰品,为香客祈福,结下善缘。为了保证进山香客的安全,道行法师还在山区公路的许多急弯处安装了半圆形凸面镜,让开车上山下山的司机可以报告前方弯道的交通情况,提早做好准备,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种微妙的人性化设定让人感叹。

佛塔寺每年都有几大佛教活动,如“打佛七”、“浴佛节”等等。

云南鸡足山的佛塔寺是省内外少有的按照百丈丛林体系修行的净土道场。目前比丘尼沙弥尼住着60多人,是云南省出家妇女最多的净土道场。严格的戒律和不断进步的学习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景宗修行者学习和实践的道场。在全球天灾人祸频发的当下,鸡足山佛塔寺住持大力弘扬大师。现在,700个佛教会议正在举行,为期两年,以保护国家和减轻灾难。每个月农历21到27都会举行七佛,一切免费。欢迎世界各地的同修参加这个盛大的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