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中学校长
回想起来,克拉玛依一中也遇到了很多尴尬的问题,比如优势师生资源的流失,家长的不满,政府的苦恼,老师的无奈。幸运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市第十一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已经成为新疆素质教育的典范和旗帜。
联想到几年前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教育科技局局长郝金伦因为推行教改受挫而辞职的经历,我不禁感慨。
然而,大多数改革都不是在和平时期进行的,而往往来自痛苦的经历。
教改前的杜郎口中学是一所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初三每个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严重厌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初三1998有60人,中考前只剩21人。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和变相体罚几乎天天发生。该县已将这所学校列为合并学校。
杨司中学是由泰兴县天星镇六个村的农民在1980创办的。为了解决孩子就近上初中的问题,他们集资两万元,买了七亩地,建了26间房,开始了。起初只有5个班,13名教职工,220名学生。在1982之前,杨司中学的学生没有一个能考上高中,参加中考的学生没有一个能通过数学考试。
改革前的涿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为山地、盆地、丘陵。县城最偏远的学校距离县城130多公里。大多数学生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县里一等生去衡水、石家庄读高中,二流生去张家口读高中,其余学生在涿鹿中学读书。
俗话说,穷则改之。死了就生了以后。涿鹿的教育状况比克拉玛依更堪忧,和杜郎口、杨司一样好。按理说,改革的最佳时机就是“疑无路”的时候。据说“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由“设疑自主探究、解疑联合探究、质疑再探究、应用拓展”四个环节组成。它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情况属实,说明郝金伦导演的观念是正确的,他有最后一搏的勇气和魄力。
那么,涿鹿为什么会失败?究其原因,郝主任可能忽略了一些实际问题:
第一,自下而上的改革慢,自上而下的改革难。
2014年4月,时任县教育局局长郝金伦带队到河南西峡县考察“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发现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回来后,经县教育局常务会研究,决定引进实施这种模式。可见,这次改革是行政推动,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更何况这次改革是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认真求证,是不是当局心血来潮做出的决定。只有当一个决定来自一小部分人的时候,必然会遇到更多的阻力。
涿鹿实行“三疑三探”模式以来,家长反对的声音不断。原因是考试少,分数不公布,不排名。数百名家长上访,涿鹿改革被迫全面停止。
父母的情绪从何而来?涿鹿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反对“三疑三探”,原因是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秩序混乱。有些老师因为改革负担加重,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学生不断的提问感到厌烦。这种负面情绪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蔓延,并在贴吧和微信圈持续发酵。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教师还陷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如果不能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改革的动力和积极性,没有足够的优秀教师保证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一些有教学素质和能力的教师又不是急先锋,难免疲于应付甚至推波助澜。
与杜郎口、杨司和克拉玛依一中不同,郝金伦面对的是一个县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众所周知,转变观念是最难的。墨守成规不冒险的人,往往是一劳永逸的。如果看不到短期利益,他们对形势变化有一种潜意识的抵触,如激流遇到高山,浩荡的水流过金山,曲折的坚持。。
第二,渐进式改革容易,大刀阔斧的改革难。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涿鹿县所有中小学,无论年级、学科,都逐步在所有教室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不管这种“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优劣,最好的模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生在海南的是橙子,生在淮北的是橙子。”河南的模式是否因地制宜,已经证明直接“拿来主义”是有风险的。
诚然,大刀阔斧、高歌猛进的改革,乍看之下或许高效有效,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要从实践出发,然后指导实践,就要用事实说话,就要有一批强有力的信徒和执行者。另外,教育是个慢活。"积少成多."最好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如果对贪得无厌、急功近利没有充分的把握,一刀切、简单执行,必然会触碰到现实的礁石。
出版社在出版新教材时,会先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地方试点的目的是检验教科书的价值,发现问题,加以改进,然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这种方法也用于许多政策的实施。
我校实施“主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不是全校行政命令,而是骨干指导。一是对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进行培训,并免费赠送教研组长《活跃课堂》一书。学校各种活动的奖品发放到教育教学用书上,然后利用“骨干教师示范课、集体备课、联合教研”等活动逐步推广。在此期间,有的老师公开反对,有的老师持消极观望态度。学校课改小组坚定不移地执行和指导。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成绩稳步上升。学校课改团队还获得了“自治区教育先锋”的称号。在不争的事实面前,反对者止步了,看客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那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题为《小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介绍了一位名叫杨的校长。刚开始因为改革被老师联名投诉。后来,“他变得低调而严谨,他为这次改革定下的基调是‘小步快走’。”学校管理从课堂走向文化,教师从“被改变”走向“被改变”。他们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探索。他总结了四条经验:
(1)充分重视文化的力量。
(2)关注人的存在。
(3)注重成长感和体验感
(4)坚信和坚持的勇气
在为郝金伦主任的悲剧转折而叹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这位改革的先行者,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后来者,教改的成功离不开勇于进取、勇于探索的教师;教改的经验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改革是一场思想变革,需要遵循规律,讲究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边疆石油城克拉玛依一中因地制宜,科学论证,稳步推进,成功走出了一条艰难的改革之路,更是难能可贵,可喜可贺,可敬可佩。